吳沫蕾
(安徽廣播影視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合肥230001)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發展策略探究
吳沫蕾
(安徽廣播影視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合肥230001)
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堅持“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項目式教學改革”的教學改革精神,從課程體系的完善、項目式的課程設計、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改革與創新,促進專業發展,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發展策略
隨著社會的進步,以互聯網和手機為用戶終端的新媒體傳播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使得人們始終處于一種信息技術的包圍之中。可以說,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都發生了重大的改變,編導專業的建設也不例外。和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信息覆蓋的廣泛性、信息傳播的即時性、信息內容的復雜性、信息交流的交互性等特點,而從編導專業的建設來看,新媒體環境下編導專業的建設也或多或少的呈現出了一些新的特點,具體如下:
首先是教育理念的變化。在新媒體環境中,教師在教學中的定位已經不再是教學的“主體”而是教學的“引導者”[1]。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更多的堅持以人為本、立足文化創意產業,以深厚的文學底蘊為依托來拓展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從網絡上復雜的信息中獲取相應的學習資源。其次是教育模式的改變。新媒體的出現突破了傳統的單一型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學習重點通過網絡加入到各個工作室來T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最后是教學目標的變動。由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已經成為了我國傳媒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在教學中應用型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將更加的重視學生媒介融合能力的培養。
2.1 基本素質模塊
一般來說,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在畢業之后主要在全國各級廣播電視電影系統和文化部門中工作,因此需要具備較高的政治水平、理論修養和藝術鑒賞能力。因此,該專業的基本素質模塊主要包括美學欣賞、思想政治教育、基礎寫作、口語交際、電視藝術概論、戲劇藝術概論等課程,通過這些課程可以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奠定一個穩固的思想和理論基礎。
2.2 專業知識模塊
專業知識模塊是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課程體系的核心,專業知識模塊設計的合理與否對于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有著直接的影響,“簡而易”或者“難而繁”的課程設計毫無疑問對于學生的長期發展是弊大于利的。對此筆者認為專業知識模塊應當包括傳播學、影視作品分析、視聽語言、電視節目制作、色彩學、攝影技術、照明技術、電視節目策劃、紀錄片創作、廣播電視節目主持等課程,以此來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培養,提高學生后期的實踐創造條件[2]。
2.3 專業崗位群模塊
從崗位群的要求角度來看,廣播電視編導崗位要求工作人員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靈敏的獲取信息和信息加工能力、團隊協作精神。素材的采集和處理能力、視聽語言的運用和表達能力、熟悉相關的政策法規、了解前沿理論和發展動態等。對于這些要求之前的基礎知識模塊和專業知識模塊課程有些能夠滿足需求,對于那些沒有涉及的筆者認為專業崗位群模塊應當包括:公關與禮儀、職業道德、計算機技術等課程。
3.1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實施項目教學
不再把教師掌握的現成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作為追求的目標,或者說不再是簡單的讓學生按照教師的安排和講授去得到一個結果,而是在教師的指導,學生自主的去尋找得到這個結果的途徑,并對學習結果進行展示和自我評價,學習的重點在學習過程而非學習結果。這可以說是項目教學的最大特點,和應用型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宗旨不謀而合。因此,筆者認為欲要促進應用型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必須要堅持以崗位工作過程為導向,全面的落實項目教學法,即仔細的研究分析電視欄目編導的過程和相關要求,對現有的課程進行整合,根據實際工作流程將學習劃分為若干個學習項目,將項目委托給學生自主處理,教師在旁給予一定的指導。如此,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學生的學習印象,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也是有著積極意義的。
3.2 以行業崗位為依托,實施產教結合
實踐應用是應用型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發展的方向和核心,為實現這一目標,其相關課程設計必須緊密的聯系行業崗位的具體需求。對此筆者認為在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進行課程設計時要充分的考慮相關專業的發展現狀,有效的將技術、藝術和人文三要素融合在一起課程中,從傳統的“教師、學生”雙線模式轉變為“教師、學生、專家”三角模式,如此一來在學習中學生既能夠扎實的掌握各種理論知識,也能夠實時的了解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前沿,對于未來的工作環境有著充分的了解。由此可見,以行業崗位的需求發展為依托進行課程設計對于學生的理論學習、研究能力和實踐技能的全面綜合發展是有著積極意義的[3]。
3.3 以能力培養為目標,實施小組協作
廣播影視行業對于工作人員的素質有著相當高的要求,例如要求具備一定的藝術欣賞能力、撰稿能力、主持能力、交際能力等,如果單純的依靠個人力量毫無疑問是難以完成廣播電視欄目的制作的,因此團隊之間的協作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應用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既然以職業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那么采取有效措施來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是必須的。對此筆者不能夠再像以往那樣建課題研究放在學習的過程中,而是應當將課程穿插在課題研究中,在開設課程之前就成立相關的課題小組,促使小組成員在實踐中逐步的掌握相關課程知識,達到教、學、做的有機融合。
3.4 以校企合作為途徑,實施工學結合
校企合作是當前高校教育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相關工作實踐學生不僅能夠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工作中,更能夠提高自身的實際技能操作水平。
在進行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課程設計時,應當從廣播電視編導職業的崗位標準出發,從行業的人才培養規律入手,確定“專業認知——課程實訓——崗位實踐——聯合創作——畢業實習”五位一體的課程內容,實現實踐與理論教學的相互滲透、相互銜接目標。
[1]堅斌,方婷婷.應用型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發展策略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180-182.
[2]楊璟,周英靜.民辦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困境與策略——以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原西南大學育才學院)為例[J].重慶與世界(學術版).2014(1).
[3]王勇.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傳媒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4)
Application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ie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U Mo-lei
(Anhui Broadcasting Movie And Television College,Hefei Anhui 230001)
College radio and television playwright-director professional adhere to the "working process oriented teaching reform project" teaching reform of the spirit,from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curriculum design,project type,double type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to reform and innovation,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cultivating qualified personnel to satisfy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Applied Universities; Radio and television; Director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1.062
1672–7304(2016)01–0133–02
(責任編輯:吳 芳)
吳沫蕾(1982-),女,安徽宣城人,講師,研究方向:影視編導、影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