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平
(成都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高校體育教學與訓練探析
楊 平
(成都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為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高校應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因此,應改變現行的體育教學體制,加強體育訓練,完善學生知識體系,樹立終身運動思維。
體育;教學;訓練
1.1 高校學生的特點
對于高校學生而言,其整體素質相對較差,大部分學生不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以自我為中心所占比重較高,再者學生缺乏自制力,缺少學習興趣,在此情況下,教學與管理工作難度較大,甚至部分學生還出現了違法亂紀的問題。但通過調查可知,高校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濃厚,在各種運動訓練或比賽中,均自覺、主動地表現自我,同時對相關內容的學習與訓練具有較強的積極性,在日常教學與訓練中,渴望得到相應的指導與培養。
在體育教學與訓練實踐中應結合高校學生的特點,堅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則,并且要保證各項工作的科學性、實效性與合理性,通過系統體育教學與訓練模式的構建,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能夠激發其學習與受訓的熱情。
1.2 教學訓練的現狀
目前,高校體育教學與訓練的現狀不容樂觀,具體問題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其一,采用傳統的教學與訓練方法,此時的方法過于單一、封閉;其二,利用枯燥的教學內容,僅以教材為依據開展教學與訓練,未能結合實際需求,固定的教學內容,缺乏創新性,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繁多的訓練項目,缺少專業性,難以滿足學生實際發展的需要。同時,高校傳統體育教學要求、組織形式、教學手段等均未能達到新課改的要求,制約著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1]。
當前,高校院校體育仍以應試教育模式為主,設置了專業競技項目,但此時的內容嚴重脫離生活實際,各訓練項目僅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為目標,未能關注其趣味性、生動性與靈活性,在此情況下,高校院校學生的體育精神、體育能力、體育習慣等均難以得到培養與鍛煉。新時代背景下,高校體育未能有效適應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體育課上學生逃課、翹課情況頻繁出現,即便部分學生參與體育課堂,但其學習與受訓成效甚微。因此,高校體育教學與訓練均要積極改革。
2.1 高校體育教學的策略
(1)采用情境教學法。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重自身語言的運用,其中包括口頭語言與肢體語言兩種,通過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以此掌握其身心狀況。對于高校學生來說,其文化基礎較為薄弱,教師在講解相關理論知識時,應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如果講解過于深奧,則會增加學生的理解難度,長久以往,其學習興趣將不斷減弱,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利用豐富、生動的語言,營造愉悅、輕松的教學氛圍,并對學生進行及時與有效指導[2]。
例如:課前引導環節,教師應利用抑揚頓挫的語調、簡明扼要的語言,讓學生了解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同時借助肢體語言,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保證課前引導的豐富性與生動性。在教學中教師利用形象的口頭語言與優美的肢體語言,還可以為學生創設不同的情景,將情景教學法應用教學之中,易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如:思維力、想象力等,進而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2.2 改進教學模式
目前,高校體育的課程設置缺乏活力,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處于睡覺、聊天、玩游戲等狀態,為了改變此情況,高校院校應注重自身課程設置的調整與改進,通過調查,了解當前學生的興趣愛好,將其與教學活動有機結合,并且要保證教學形式的豐富性與多樣性。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提前了解教材內容,通過備課,保證各內容的有效銜接與科學安排,實際實施時,應注重教學的趣味性、競爭性與合作性。
例如:在講解足球相關內容時,教師可將著名足球明星融合教學,如:馬拉多納、梅西等,通過對相關明星體育知識與內容的講解,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夠保證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同時,在教學中也應融合其他內容,如:音樂、繪畫、教學視頻等,此時利于打造活潑、愉悅的教學環境,進而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3]。
2.3 豐富教學方法
高校體育教學方法創新是必要的,為了保證教法的有效性,教師應具備完整的知識體系,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學實踐。例如:關于籃球知識的講解,姚明、科比等,此類籃球明星學生均較為熟悉,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對其籃球比賽的觀看,可能了解其動作與技巧,如果在教學中,教學僅講解籃球規則、動作、技巧等,則難以保證教學的質量。因此,教師應將籃球的基本內容有機融入其中,如:彈跳力、靈活步伐等,并為學生提供相應的鍛煉方式,如:跳臺階、跳繩、跳舞等。此時的教學方法創新,不僅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還可以拓寬其思維,并使其具有創新精神。
(1)注重準備活動。體育訓練課的準備活動十分重要,如果缺少充分的準備,在大強度、不標準的訓練下,學生身體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因此,教學實踐中,教師帶領學生積極進行準備,此時的內容包括心理與身體兩部分,前者主要是講解訓練的相關內容,如:名稱、方法、目的及注意事項等;后者主要是讓學生進行適當的活動,通過訓練準備,以此擺脫機體惰性。同時,在訓練過程中,應堅持循序漸漸原則,在慢跑后,逐步增加運動強度,從而保證體育訓練的安全性與科學性[4]。
(2)結合游戲訓練。對于任何一項體育訓練而言,其均需要較長的時間,如果僅利用死板、固定的訓練方法,則難以激發學生的熱情。因此,體育教育應積極開展游戲訓練[5]。例如:長跑訓練,采用分組跑、數字跑、追逐跑等,此時志趣性游戲訓練,可以緩解學生的疲乏程度,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進而利于挖掘其運動潛能。
總結:綜上所述,新時代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與訓練缺少明確與高效的方法,嚴重制約著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為了改變此情況,本文分析了高校院校學生的特點,闡述了體育教學與訓練的對策,相信,通過不斷的探索與創新,高校體育的教學與訓練成效將更加顯著,同時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將大幅度提高。
[1]夏晶.簡析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拓展訓練的意義[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4,08:67-69.
[2]楊偉,李春華.論拓展訓練在高校體育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5,01:102-103.
[3]曹偉.談心理訓練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N].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0:133-135.
[4]何麗瓊.淺析新課改背景下高校院校體育教師教學訓練技能培訓[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0,05:83-84.
[5]柏林,閆媛.高校院校體育教學中引入拓展訓練的必要性分析[J].新課程(教研),2010,09:107-108.
On the teaching and train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YANG Ping
(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Chengdu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 610000)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college students should strengthen the physical exercise.Therefore,we should change the current sports teaching system,strengthen the physical training,improve the students' knowledge system,and establish a lifelong sports thinking.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raining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1.062
1672–7304(2016)01–0133–02
(責任編輯:吳 芳)
楊平(1960-),男,四川都江堰人,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