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勇
(荊楚理工學院 體育部,湖北 荊門 448000)
陽光體育運動系統由相對獨立的五個子系統:目標系統、保障系統、組織實施系統、評價系統和監督反饋系統構成,各子系統相互影響與制約,形成了一個開放的循環結構.這個系統的運行不僅受到環境的影響,與環境保持著互動的關系,而且還受到它的內部結構的制約[1].以陽光體育運動系統結構模式為參照,審視我國普通高校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施現狀,可以深刻揭示我國普通高校陽光體育運動中存在的問題,并在原因分析與理論參照下,構建高校陽光體育運動長效發展機制,宏觀與系統的視野使其更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1.1 陽光體育運動的宣傳與實施,使得學生更加重視合理的飲食結構與作息規律,認同其與健康的身體狀況之間的關系,但學生們沒有深刻認識到體育鍛煉可以很好地預防與改善這些疾病.陽光體育的實施中明顯發現男生的體育意識要明顯好過女生,體育教學實踐也證明大學女生一般不喜歡過多的運動,特別是劇烈運動以及索然無趣的運動項目,性別因素驅使她們更加青睞瑜伽、健身操、體育舞蹈等塑造形體與氣質的項目.給我們的啟示是高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也應考慮到性別差異,方可最大化地吸引廣大學生走到操場上,走向大自然.
1.2 體育教師是陽光體育的主要組織者和實施者,他們是調動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創新陽光體育運動的組織形式、拓展陽光體育的項目內容的關鍵因素.但學者們針對高校陽光體育運動實施中的師資環境調查可知,在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學生人數處于歷史最高峰的當前,普通高校體育教師從數量到專項分布上都不能滿足教學需求,很多高校的體育教師處于超負荷的運作狀態.絕大部分高校采取了對教師進行在職轉項培訓的方式應對,很多傳統三大項及田徑項目的教師進修健美操、瑜伽、體育舞蹈、跆拳道等新興項目,促使其成為一專多能的能滿足教學需求的體育教師.這種情況對于高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而言,劣勢在于專業體育教師壓力大,很有可能分身乏術;相對而言的優勢在于,更便于調動高校體育社團、體育活動積極分子、輔導員等人的力量,開發專業要求不高的地域性與民族性項目.
1.3 宣傳是推廣陽光體育、激發學生的關注與參與興趣、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的有效方法,多渠道的傳播具有立體的傳播效應,廣覆蓋面直接影響學生對陽光體育運動的目的、要求、意義等關鍵要素的認知.但當前我國普通高校陽光體育運動的宣傳工作是單薄甚至是無力的,這種無力從表面上看是宣傳途徑與形式的單一,但其實質還是各方面對陽光體育運動的不重視.
1.4 陽光體育運動項目與學生體育鍛煉興趣的矛盾也是高校陽光體育運動實施中的突出問題.高校在陽光體育運動的項目內容組織與實施上,在很大程度上依托高校自身的體育課程教學,在體育運動環境整體情況不容樂觀的高校,一般通過兩種方式解決,一是增加具有民族與地區特色的體育運動項目,二是通過體育俱樂部、社團以及學校健身房等方式加以緩解.目前來看,高校對于具有民族與地域特色的運動項目開發力度還不夠,偶有開發與增設,但未成體系.高校課外體育運動項目內容的選擇既要從總體上考慮不同性別學生的興趣與愛好,還要以學校的實際情況為背景考慮到學生參與的全面性.
陽光體育運動系統本應是一個開放、循環與非線性的系統,這樣的系統才具有生機與活力,才有蓬勃發展的原動力,也才能帶領我國廣大青少年走到明媚的陽光下[1].但從上文的分析可知,高校可謂是我國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薄弱主體.在我國社會轉型與教育改革的宏觀背景中,以系統論的觀點審視之,導致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
2.1 應試教育的影響長期存在,陽光體育運動實施環境先天薄弱
孕育著應試教育的環境,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重智輕體的態度無法在短時間內得到根本的改變,陽光體育運動只能在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矛盾與夾縫中生長.這種先天薄弱的體育運動環境,使高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碰到的第一個問題即是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下滑的青少年不愛運動,很多高校可以說是恩威并用,以學分和畢業為門檻,不斷更新教法、拓展教學內容,將大學生“趕”上操場.如以體育社團形式,發揮體育運動學生帶頭人的作用,開展場地器材限制小的新興體育運動項目和民族體育運動項目,如輪滑、高腳馬等,這一切,學校可謂用心良苦.
這種薄弱的體育運動環境造成的影響最大的問題是各方面對體育工作重視不足,并由此帶來了高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硬傷:學校領導不重視、學校體育經費投入不足、場地器材改善不力、課余體育活動不充分等.很多學校在學生體質監測中敷衍塞責,在數據上報中摻假造假,在陽光體育運動的檢查中臨時突擊,在陽光體育運動評獎中大肆造勢、極力渲染、夸大其詞,這些行為混淆了陽光體育運動的效果,也違背了國家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初衷.
2.2 評價、監督與反饋機制不健全,高校陽光體育運動系統后天失調
《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和《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等文件,都缺少系統的評價與監督機制.高效實施陽光體育運動無制度進行評價、無部門對之監督,甚至也無需反饋,使得陽光體育運動本身成為了一個線性的單向運行系統.而對高校而言,監督、評價與反饋機制不健全會直接導致高校陽光體育運動無法正常實施,容易使得高校陽光體育運動成為一場“形式主義”的“盛宴”,風吹過后不見影蹤,也就達不到體育部門頒布此文件所要達到的最初目標和預期效果.
2.3 陽光體育運動內容與學生體育興趣存在矛盾,高校陽光體育運動組織與實施系統難以調和
《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要求各級各類學校要把冬季長跑納入到日常教學計劃之中,將冬季長跑與早操、體育課、大課間體育活動和體育課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但對高校學生的調查卻顯示,絕大多數的學生不喜歡枯燥乏味的跑步,都是在老師的強制與監督中帶著強烈的情緒完成.可以肯定的說,以跑步來作為陽光體育運動的組織途徑,在實際實施中并不被學生所接受,強迫的結果還有可能適得其反.
高校陽光體育運動項目與學生興趣的矛盾還表現在高校學生對既有體育課程項目的不滿上.傳統體育教學遺留下來的問題長期存在,教師專業方向過于集中,很多傳統項目與現代球類項目少有學生愿意選,而學生喜歡上的項目因為教師少,課程項目設置少而報不上.這種情況雖然通過體育俱樂部、社團,以及學校健身房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也使得達到陽光體育運動目標的難度增大.
陽光體育運動是一個由五個相對獨立的小系統構成的開放式的循環系統,高校陽光體育運動長效發展機制也將針對該理論系統運動中的重點與高校陽光體育運動實施中的不足,從體育文化環境、保障機制、監督評價機制、整合機制四方面提出.
3.1 營造健康的體育文化環境
一方面是需要加大宣傳力度,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體育健康觀念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高校利用各種宣傳陣地與渠道,深入進行體育健康觀念的宣傳,充分調動學生體育鍛煉之“內需”;另一方面是營造活躍的高校體育文化氛圍,通過豐富體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形式,加強體育社團與俱樂部分管理,發揮體育教師、院系、校團委、校學生會、體育協會等以及學生個體各個層面的作用,形成高校體育鍛煉熱潮.
3.2 完善高校陽光體育運動政府保障機制
政府是陽光體育運動的第一責任人,應堅定不移地承擔起增強青少年體質的責任來.以學生為本,將提高青少年的身體素質納入教育工作與體育工作的規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中.高校實施陽光體育運動應兼顧經濟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高校體育發展的水平,體現教育公平的原則,加強對一般高校的體育經費支持力度;統籌兼顧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在高校的發展,兼顧高校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改變高校中存在的重競技輕大眾體育的做法與態勢.
3.3 構建整合機制
高校陽光體育運動實施中的問題多來源于沒有調動和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在高校陽光體育運動的長效發展中引入整合機制,首先需要在高校體育領域引入市場的公平競爭機制與自由選擇機制,集民智、惜民力,鼓勵社會民間團體針對高校提供多樣化的體育服務,使高校體育發展建立起以學生需求為主導的“買方市場”.其次是建立高校體育公共治理的社會參與制度,改變原有的政府決策高校體育的單一范式,使高校利益相關者自由表達他們的訴求,參與到學校體育的管理與監督中.最后是建立社會扶助機制,鼓勵企業及社會團體捐資助學,設立體育專項支助基金,通過體育促進文化交流和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3.4 健全監督評價與反饋機制
在微觀層面上,當前亟需的是制定量化、有效的高校陽光體育運動評價標準,以統一的標準監督指導各高校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施.從宏觀長遠發展的角度而言,首先需要突出倡導體育權益,上級政府對下級部門的教育(體育)考核中,要將體育權益作為重要評價指標,凸顯體育公平,努力提高各級政府對體育權益問題的關注度與執行力;其次要切實實施體育績效檢測機制,建立國家和地方的體育數據庫,定期或不定期地對高校體育進行調查與監測,檢驗高校體育工作反饋的真實性,同時也為政府體育決策的科學化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持;最后是構筑及時反饋與解決機制,高校陽光體運動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作為一個新事物,在發展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新情況與新問題,因此通過反饋及時追蹤以調整政策導向就顯得異常重要.通過監督評價表彰先進、推廣經驗,對實施不力和落后者要限期整改或予以處罰.
〔1〕曹勇.系統論視域下的陽光體育運動體系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碩士論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