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均
(四川省安縣雎水鎮農業服務站 四川綿陽 622650)
淺談做好鄉鎮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措施
王均
(四川省安縣雎水鎮農業服務站 四川綿陽 622650)
農業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這就必須不斷強化農業技術創新與研發,利用高科技農業生產技術,提升農業生產率,提高農業生產總值,為我國農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鄉鎮;農業技術;推廣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市場經濟取代了計劃經濟,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不再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逐漸被淘汰在歷史發展的洪流。新形勢下的農業發展,更多的是利用科學技術的力量,改善農業生產環境,減弱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和局限。實現農業生產規模化、產業化和效益化。走一條可持續的綠色農業發展道路。針對當前農村社會實際,如何將適時、對路的生產技術傳遞給農民,是廣大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需要悉心考慮的問題。
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壓力:①我國人口數量大,農業勞動生產率相對較低,農民擁有的土地相對較少,基本上都屬于小規模經營,很少涉及農業機械化發展,農業機械化發展緩慢;②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不足,同時水資源分布不均勻,制約著農業的發展;③農民在農業方面的收入盡管較以前有了較大的提升,但是與城市居民收入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農村依然是我國貧困人口聚集的地方;④盡管在農業改革的促進下,國家加大了對農業生產的投入,但與非農業產業相比,農業方面投資資金不足,給農業發展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目前,鄉鎮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1 農技推廣體系不完善
目前,縣一級農技、植保、土肥、種子等推廣機構相對健全,農技推廣工作比較專業,而鄉級多由鄉鎮農辦代理,人員平時圍繞鄉鎮安排的中心工作忙碌,無力專注于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1.2 農技推廣體系組織化程度低
農技推廣人員結構不合理,突出表現為:①人員年齡結構青黃不接,現從事一線推廣工作的技術人員多為20世紀80年代農業院校畢業的大學生,大多50歲上下,后備專業技術人才空虛,不能適應農技推廣工作的長遠發展;②熟悉多個專業的復合型技術人才較少。目前鄉村農業技術推廣僅滿足于開開會、發發材料,但由于村、組級沒有技術推廣人員,無法將技術傳遞給農民,不少技術會議、技術材料傳遞夭折,適時、適用的技術很難按時傳遞到農民手中。
1.3 農業技術推廣經費不足
金投入不足的問題在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是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農業技術推廣經費不足,難以開展有效的試驗研究和示范推廣,造成服務方式單一,缺乏經常性的實地生產調查和對農民面對面的技術指導。
1.4 缺乏試驗示范基地
農業技術推廣必須遵循“試驗、示范、推廣”的原則,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應當具有一定規模的試驗、示范基地。引進的新品種、新技術必須在自己的示范基地種植證明其先進性與適用性,通過示范展示其實際效果,再進行推廣應用。但是,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鄉鎮農業試驗示范基地已蕩然無存,試驗示范功能喪失,試驗示范自主能力與活力明顯削弱,農業技術推廣整體水平明顯下降。
1.5 農民對新技術認識不足
現階段農村人口流動性大,農民種田經濟收入較低,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在家里種田的都是留守的中老年人,他們文化水平較低,精力和體力都不足,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作用認識不足,一直延續以往的種田方法,接受新技術、新成果少,也不愿意參加農技人員組織的技術推廣培訓。
2.1 建立健全農技推廣體系
進一步建立健全縣鄉農技推廣體系,借助國家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在建設鄉鎮農技推廣區域站硬件設施的同時,要切實配備、充實縣鄉農業專業技術人員,解決人員編制、工資和推廣經費等問題,使其真正成為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主陣地,發揮一線技術服務功能。
2.2 提高農技推廣技術水平
(1)加強對農村基層干部的技術培訓。農村干部身居農民之中,其家庭有土地,直接從事農業生產,農村干部科學種田水平直接影響周圍的農民,因此對農村基層干部組織農業技術培訓,提高對科學技術的認識,培養科學種田技能,意義深遠。
(2)組織農業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承包、技術服務。
農業技術人員具有專業知識,農業主管部門制訂政策允許農業技術人員向農業經營單位、農場、農戶進行有償服務,通過技術承包、強化技術服務,明確技術人員責、權、利,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2.3 加大農技推廣投入
為了解決資金給農業技術擴散帶來的制約,國家政府財政部門需要加大農業資金投入力度,設立農業技術推廣專項資金;銀行方面也需要在農業新技術貸款方面給予寬松的政策,給予一系列的優惠;地方政府對于農業新技術也需要實行補貼政策,促進農業新技術的推廣。
2.4 多渠道開展農技推廣
(1)邀請科技人員給農民上輔導課。根據農時季節和大田農作物生長發育的特殊時期,邀請農業技術人員給農民上輔導課,解決一個關鍵時間的技術問題。如在水稻分蘗期,請技術人員講解水稻分蘗的多少對水稻產量的影響,如何促進和控制分蘗的發生,如何適度掌握水稻群體數量、擱田的好處、擱田時期與擱田程度的把握,以及何時施用拔節孕穗肥等,從而解決一個時期的技術難題。
(2)利用網絡、電視、廣播定期舉辦農業技術講座。農業主管部門邀請農業專家、學者在網站上進行授課,農村利用電教設備定期組織收聽、收看,農民可根據需要通過電腦、手機到網上查找閱讀自己所需要的技術信息資料。
(3)召開農業現場會、田頭會診會議??h鄉農業主管部門及時在鄉村田頭召開現場會、田頭會診會,幫助農民朋友現場答疑解難,解決農業生產上出現的難題。
(4)開通農業技術咨詢電話和網絡咨詢平臺,邀請農業專家“坐診”答疑。農業主管部門要適應當前實際,迅速搭建技術平臺,開通網站、電話,邀請各類農業專家定期“坐診”,及時答疑解惑。
(5)組織農民訂閱農業科普刊物。由鄉村統一組織訂閱農業科普刊物,印發簡單易懂的農業科技輔導資料發放給農民。
(6)培養農業技術示范戶,發揮科技示范戶的引領作用。在技術上培養科技示范戶、物資上支持科技示范戶,通過科技示范戶的引領作用,帶動周圍農民,達到技術推廣的目的。
(7)充分發揮種子、肥料、農藥、農機具等涉農企業和農資經營者在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中的作用,加強對經營者的業務技術培訓,提高其技術服務水平;依法規范農資產品宣傳、推介和經營活動,嚴厲打擊坑農害農行為,使農資經營推廣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8)發展和培育一批農業社會化、專業化服務組織,通過政策引導扶持和專業培訓,提升其服務水平和能力,鼓勵其參與農業新技術推廣,擴大服務面積,提高自身效益。
2.5 因地制宜地推廣新技術
自然條件、市場等因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較大,農民很難接受新技術。為減少這種風險,在推廣技術項目時,注重推廣實用性較強、操作方便、效果明顯、風險較小的技術,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在農業發展不同階段,選取適宜的技術類型。政府發放技術應用風險補貼,并定時發布相關的信息,使農民對此有較為詳細的了解。
2.6 加強培訓與宣傳
不斷提升農民的思想素質,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積極開展相關的農業技術培訓工作,向農民傳播新的農業生產技能與方法。同時,加強對新技術的宣傳,提高農民對農業新技術的重視。
2.7 引進先進的專業人才和生產技術
我國歷史上就是農業發展大國,但我們所擁有的農業技術卻遠遠沒有跟上世界水平,我們的農業生產裝備遠遠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農業生產裝備差、勞動力效率低下、氣候環境多變、土壤條件較差等等制約因素,是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阻礙。優化產業結構,合理配置資源。實現農業經濟管理體制的創新,是提升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利用政府幫扶政策,建立專業的農業管理體系,引進農業管理高級人才,營造創新型環境。引入社會資金,構建農業生產實驗室。加強社會監督,減小我國農業經濟發展與外國農業發展的差距,走中國農業經濟發展特色道路。
我國現階段農業發展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農業生產效率相對較低,農業技術創新與擴散工作不夠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面臨線斷、網破、人散的局面,為此我們要加強對農村基層干部的技術培訓,加快培養農業技術示范戶,利用網絡、電視、廣播定期舉辦農業技術講座,組織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承包、技術服務,千方百計將技術送進千家萬戶。
[1]柏振忠.現代農業視角下的農業科技推廣人才需求[D].武漢:華中農業科技大學,2011.
[2]郝婷.農民培訓長效機制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3]夏艷玲.培訓效果評估理論綜述[J].科教文匯,2006(1).
[4]王世官,朱珮瑤,王鳳輝.淺析我國農業基層推廣體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河南農業,2012(09).
[5]李綱.多元化推廣體系各組分比較與公共推廣管道建設[J].中國農技推廣,2007(06).
[6]內蒙古農機推廣體系調查組.加強推廣體系建設推進農牧機推廣工作發展[J].農機科技推廣,2006(11).
F323.3
A
1004-7344(2016)15-0199-02
2016-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