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新偉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 重慶市渝北區 401121)
現代無線通信技術的熱點問題研究
范新偉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 重慶市渝北區 401121)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無線通信技術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在當今的社會,無線通信技術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溝通媒介。一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名詞如:藍牙、WiFi,4G等更是引領了通信市場的時尚,可以說無線通信技術順應了信息時代發展的需求,隨著無線通信產業的發展壯大,人們對這一新興行業的發展也加大了關注和研究,無線通信技術的前景也被廣泛看好,本文結合現代無線通信技術的熱點問題對其展開研究。
無線通信;4G;藍牙;WiFi;UHF
無線通信技術的運用見證了信息時代的到來,無線通信技術將會成為影響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強大的動力。透過現代無線通信技術的熱點問題研究,我們可以明確無線通信行業現狀,掌握無線通信行業一些熱點問題,展望無線通信技術未來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無線通信技術得到了蓬勃的發展,發展趨勢可以說是朝氣蓬勃、生機盎然,人們對無線通信技術需求令無線通信技術發展前景十分光明,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①無線通信技術用戶數量一直保持著強勁增長勢頭;②無線通信技術領域的技術研發和應用一直非常活躍,使得新技術一經問世便會引起廣泛探討。
2.1 4G技術
第四代移動電話行動通信標準,指的是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the 4 Generation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外語縮寫為4G,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傳輸速率可達到20Mbps,甚至最高可以達到高達100Mbps。該技術主要包括兩種制式:①TD-LTE;②FDD-LTE。4G是集3G與WLAN于一體,可實現數據、音頻、視頻、圖像等的快速傳輸。4G能夠以超過100Mbps的速度進行下載,比家用寬帶ADSL(4兆)快25倍,可基本滿足所有用戶對無線服務的需求。同時,4G可以在DSL與有線電視調制解調器未覆蓋地區部署,然后再擴展到整個地區。很明顯,4G有著不可比擬的優越性。但是4G網絡的最大的缺點是全球頻段眾多,現在3GPP劃分的4G頻段共有44個,頻率從700MHz到3.6GHz,導致在設計終端的時候非常復雜,如現在的國內的全網通手機需要支持GSM/CDMA/WCDMA/TDSCDMA/EVDO/TDD-LTE/FDD-LTE,頻段多達17個,即使支持如此之多的頻段,全球漫游上還是需要使用GSM網絡進行。
2.2 5G技術
5G第五代移動電話行動通信標準,指的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彌補了4G技術的不足,在吞吐率、時延、連接數量、能耗等方面進一步提升系統性能。它采取數字全IP技術,支持和分組交換,它既不是單一的技術演進,也不是幾個全新的無線接入技術,而是整合了新型無線接入技術和現有無線接入技術(WLAN,4G、3G、2G等),通過集成多種技術來滿足不同的需求,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融合網絡。并且,由于融合,5G可以延續使用4G、3G的基礎設施資源,并實現與4G、3G、2G的共存。要實現隨時隨地接入的需求,5G離不開網絡系統體系架構、無線組網、無線傳輸、新型天線與射頻以及新頻譜開發與利用等關鍵技術的支撐,因此研究方向也圍繞這些展開。
2.3 藍牙技術
藍牙技術代表一種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藍牙技術誕生于1994年,是由瑞典愛立信公司開發的低功耗、低成本的無線接口,為建立手機及其附件之間的通信。藍牙工作在2.4GHz的ISM頻段,全球大多數國家ISM頻段的范圍是2.4~2.4835GHz。藍牙采用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技術,支持異步數據信道、三路語音信道以及異步數據與同步語音同時傳輸的信道。藍牙模塊體積較小、輕薄,可以很方便地嵌入個人移動設備內部。跳頻更快,數據包更短,能夠更有效地減少同頻干擾,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藍牙設備在通信連接狀態下,有3種模式為低功耗的節點模式。藍牙的傳輸距離一般是10m左右。藍牙技術可以在包括移動電話、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掌上電腦)、無線耳機、筆記本電腦、相關外設等眾多設備之間進行無線信息交換。藍牙技術主要用于點對點的文件傳輸,通過彼此之間的配對連接,進行信息交換。目前藍牙技術的應用非常普遍,產品涉及到PC、移動電話等信息設備和A/V設備、汽車電子、家用電器和工業設備等領域,如各種無線設備(如PDA、手機等)、圖像處理設備、消費娛樂產品、汽車產品、家用電器、樓宇無線局域網、醫療健身設備、玩具等。
2.4 WiFi無線通信技術
WiFi是Wireless Fidelity的簡稱,以太網的一種無線擴展,可為用戶提供無線的寬帶互聯網訪問,是WLAN的一個主要技術標準,速度高達上百兆,是在家庭、辦公室或旅途上網的快速、便捷的途徑,工作在全球開放的2.4GHzISM(Industry Science Medicine)頻段。IEEE802.11b的無線電波覆蓋半徑最遠可達300m,Vivato公司推出的新型交換機能把目前WiFi無線網絡的通信距離擴大到約6.5km。WiFi最主要的優勢在于無需布線,可以不受布線條件的限制,因此非常適合移動辦公用戶的需要WiFi技術在OS(I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的數據鏈路層上與以太網完全一致,所以可以利用已有的有線接入資源,迅速部署無線網絡,形成無縫覆蓋。WiFi主要的應用為無線接入互聯網。任何支持WiFi的設備在WiFi熱點覆蓋的地方,均可以無線接入互聯網。大部分WiFi熱點均位于供大眾訪問的地方,如機場、大型辦公室、車間、酒店賓館、咖啡店、旅館、書店以及校園等。WiFi典型的行業應用有交通運輸,如航空行李及貨物控制、移動售票、無線安全監控、停車管理系統、機場因特網訪問無線接入等;醫療,如病房看護監控、生理支持系統及監護、急救系統監控等;教育,如迅速構建校區網絡、學生宿舍網絡接入系統、學術交流的臨時性網絡等。
2.5 WiMAX技術
全稱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是一種基于IEEE802.16-2004標準的寬帶無線技術。最初該技術的目的在于統一固定無線接入的空中接口。基于802.16e的第二代WiMAX是支持移動特性的標準。WiMAX建立在IP技術之上,順應了寬度移動化發展大勢,有著眾多其他無線通信技術所不具有的優勢。WiMAX最少能夠達到220Mbps的接入速度,2016年能夠達到440Mbps以上。優勢體現為提供更高速的寬帶接入、實現更遠的傳輸距離、提供優良的最后一公里網絡接入服務和提供多媒體通信服務。WiMAX相對于WiFi相比,它的接入優勢要更為明顯,有人說WiMAX技術打破了無線通信技術的產業格局。
2.6 UHF無線數傳技術
UHF頻率為300~3000MHz,特高頻,波長相對較短,天線尺寸相對較小,容易操作。UHF無線數傳技術工作于UHF頻段的數據傳輸技術,在收發過程中,用戶可以在鏈路上傳輸任意比特編碼的信息,而不必關注協議的任何限制。UHF頻段包含2.4GHz免費ISM頻段,以及我國的免申請發射接收頻率(433MHz/868MHz/915MHz),這些頻率都可以直接使用而不需要申請執照。UHF無線數傳技術穩定性高,UHF信道是一種傳輸特性比較穩定的信道,不依靠電離層傳播,沒有短波存在的明顯的衰落現象,信道質量比較穩定;讀寫距離遠,UHF無線數傳技術的讀寫距離可達100~1000m,通信速率較高。主要用于條件比較惡劣的工業遠程控制與測量場合,如航海通信。還運用于LED屏幕控制、POS機的聯網、交通聯網控制、PLC控制與管理、停車場設備聯網控制、水利、電力、油田數據監測以及其他RS-232/485設備聯網應用。
3.1 聯合化和一體化
未來無線通信技術將會聯合各種技術手段,采用一體化的思路建設無線通信網絡。
3.2 寬帶化
未來無線通信技術會具有更寬的網絡帶寬和更高的通信速率。
3.3 網絡的融合化
網絡的融合化包括核心網、接入技術,以及業務的融合。核心網的融合表現為移動與固定網絡,通信、計算機與廣電網,以及信息通信網與基于傳感器和RFID的物聯網融合。
3.4 信息個人化
未來無線通信技術將會實現無線通信終端的信息個人化,移動智能終端將是移動智能網與IP技術的進一步融合。
3.5 無線通信技術的跨行業創新應用
目前無線通信技術已經在各行各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無線通信技術將會運用于多個學科,如健康、生物、環境、信息之間彼此關聯。
無線通信技術正朝著聯合化和一體化、寬帶化、融合化、信息個人化、跨行業創新應用的方向發展。目前無線通信領域較為熱門的技術有藍牙、WiFi、4G、UHF、WiMAX等技術。上文通過對無線通信技術的熱點探究。隨著用戶需求對于無線通信技術的要求增加,無線通信技術行業也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通信技術的創新將是推動其發展的重要動力。隨著4G無線網絡在全球快速的商業化部署和運營,以及移動互聯網帶來爆發式數據業務增長,全球移動通信產業正在將注意力集中到下一代5G無線通信系統,力爭在2020年左右實現關鍵技術突破和試商用。
[1]李清.無線通信網絡技術的發展趨勢[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03):34~35.
[2]李仲賢.我國無線通信技術的現狀和發展前景[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1(07):66~67.
[3]張方奎,張春業.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及其融合發展研究[J].電測與儀表,2007(10):32~34.
[4]宋華俐,張嫻.無線通信技術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應用探討[J].信息系統工程,2011(08):56~57.
TN92
A
1004-7344(2016)15-0277-02
2016-5-10
范新偉(1981-),男,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通信工程勘察設計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