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
與如此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完備產業基礎配套的,則是大量成本低、效益好的創業空間。“只要你愿意,總有一款合適你。”
自十八屆五中全會,中央將創新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被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創新蔚然成風。
一時間,從北京中關村興起的“創新創業風潮”席卷全國,深圳、廣州、上海、四川等地百花齊放、百舸爭流。奔涌的“雙創風潮”預示著我們正迎來一個創新創業的“黃金時代”。
在這波風潮中,北京、深圳受到了最多的輿論關注。不過,隨著這兩個地方房價、消費日益高企,過高的創新創業成本正在掣肘新一批創業者進入。
更為值得注意的是,某種程度上講,北京、深圳各自擁有不可復制的先天資源稟賦,因此其成功經驗對于其他城市未必完全適用。
而將目光集中到廣州天河,對于其他地區或許有更強的借鑒意義。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廣州從一個輕工業城市轉型為一個以汽車、電子、石化為主的重工業城市,并從一個單一的政治文化中心,升級為一個集商貿、會展、交通、政治與文化為一體的綜合型中心城市。對于絕大多數需要依托城市的支柱型工業來提升創新能力的中國城市來說,天河和廣州的經驗值得研究。
廣州天河聚集了16個省部產學研示范基地,華南理工、華南師范與暨南大學等高校云集,區內的天河軟件園更是華南地區軟件產業集聚程度最高、市場基礎最發達、高校資源最集中的軟件園區,匯聚了1700多家科技企業。
與如此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完備產業基礎配套的,則是大量成本低、效益好的創業空間。“只要你愿意,總有一款合適你。”
據統計,科技孵化器分布全區各個街道。元崗智匯PARK、車陂聯合社區、時代TIT、五山樂天創意園、棠下遠洋“新三板”孵化培育基地、長興岑村創錦等,大大降低創新創業的成本。
如今,廣州天河“洼地效應”所孕育的奇跡已露端倪。
經過30年發展,目前天河的經濟總量已經連續9年居全市第一,增速達8.8%,實現了換擋不減速。擁有全市近30%的高新技術產業,涌現出網易、UC(阿里)、歡聚時代、南方測繪、酷狗等國內知名企業,已形成了金融、信息技術、商貿業和商務服務業等產業集聚發展的格局,被稱作與北京海淀、深圳南山并列的中國3大創新區。
廣州天河作為創新發展的橋頭堡,2015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32.8億元,總量連續九年居廣州市第一。去年天河新增注冊資本超1000萬元企業4576戶,新增“新三板”企業26家、股權交易中心企業301家,新認定和復審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99家。
這些都釋放出強烈信號。
超級計算機“天河”,截至目前依然世界排名第一,連續第六度稱雄。而天河,作為超級創新號,正在創新的道路上飛速崛起。有觀察者斷言,如果說“雙創風潮”的第一個風暴眼是北京海淀,深圳南山緊隨其后,那新一輪的中心或正潮起于廣州天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