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能++鄒聯付++周鵬++蔣娟
摘 要:為研究西藏地區城市景觀設計課程與城市規劃原理和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等課程教學的銜接問題,結合切身經歷和感受,從注重學生設計能力、表達能力、理性思維能力、綜合能力的培養,注重教學過程的教學方式以及多形式循環交叉的教學方法等6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風景園林;城市景觀;基礎知識;專業技能;西藏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6.
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正日益成為一門涉及面廣、綜合性強且倍受人們關注的學科。如何培養現代風景園林師?風景園林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是廣大從業人員,尤其是園林專業師生所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城市景觀設計”作為規劃教研室教學改革的系列課程之一,是面向風景園林專業本科四年級學生的選修課程。其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在“城市規劃原理”和“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等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城市景觀設計,尤其是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的理論與方法[1]。
城市景觀設計在西藏城市設計領域中還是新內容,在設計理論、設計方法以及設計規范等方面都有待進一步的完善。而在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研究和探索,在理論與實踐上都有著許多經驗和教訓值得學習和研究[2]。“城市景觀設計”課程是西藏農牧學院新開選修課程,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案例也處在探討與摸索之中,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由于筆者有幸在內地高校城市規劃專業深造,因此,對西藏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有著很深切的感受,尤其是對西藏現代風景園林專業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感受更深。筆者深刻感受到:受傳統教學方法和課程設置的影響,學生們一方面學習負擔非常沉重,幾乎沒有課余時間發展自身喜好;另一方面受到的專業訓練又存在嚴重偏差或不足。這一狀況使筆者深感憂慮,并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有所彌補。
因此,筆者在制訂“城市景觀設計”課程的教學大綱時,首先借鑒內地高校在現代風景園林專業教育方面成功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案例,并根據自己的切身感受,使其盡可能地切合西藏學生的具體情況和特點。其次在教學過程中,首先需要了解學生們已具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準,采用他們易于接受或習慣的教學方法[3]。然后再循序漸進,逐步引入新的思路和方法。力爭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此外,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一方面向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悉心求教,另一方面根據學生們反饋的信息,對自己的教學方式不斷調整。筆者在教學方式和方法上著重強調的內容如下文所述。
1 注重學生設計能力的提高
專業教育有兩個主要目的,即:使受教育者在專業知識上的增長和在掌握專業能力上的提高,也就是知識“數量”的增長和運用能力“質量”的提高。以往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中往往偏重于學生在專業知識上的積累,相比之下學生在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的訓練嚴重不足。具體表現在教師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課堂上“系統地”講解專業知識,而留給學生思考和運用的時間嚴重不足。這就養成了學生們被動學習的慣性,造成運用能力的低下。同時,這種教學方式嚴重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個性發展對于培養優秀的現代風景園林設計師是必不可少的。與此相反的是,在國外的現代教學方法中,培養學生的專業適用技能被放在很重要的地位上[4]。因為知識“數量”上的積累相對容易做到,甚至學生通過自學也可以大量獲得。
此外,與內地同類專業相比較,筆者所在學校的課程設置過多過細,而學制又相對偏短(4年)。學生們花費很大的精力去了解各科目的基本知識,去認識各專業課程的個性特征,而對各專業課程的共性特征的掌握,即方法與能力的掌握明顯不足。其結果是學生負擔很重,整天疲于聽課,完成作業,應付考試,而最終效果卻不盡人意。因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盡可能地將有限的課時更多地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上,向學生們介紹各種設計理論與方法,著重強調學生對某種設計方法的理解,使學生在掌握和運用能力上有所提高。
2 鍛煉學生的各種表達能力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往往更注重設計的繪畫表現能力,將大量的時間花費在繪圖上。相反,對設計本身思考不夠,在設計思想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上嚴重欠缺,但在其今后的工作中,以文字和口頭的形式來表達設計意圖的能力卻同樣至關重要。實際上在以文字或口頭表達設計思路的同時,也是對設計方案本身的一次再思考過程[5]。因此,筆者在教學中特意增加了評圖的時間。通過學生以書面或口頭形式介紹自己的設計方案,一方面有助于理清自己的設計思路,闡明自己的設計方法,深化自己的設計方案,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其他學生了解設計思路與方法,達到互相交流的目的,從而改變了過去學生埋頭畫圖,只注重圖面表達能力的提高,而對設計意圖與方法思考不足,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較弱的弊病。
3 培養學生理性的思維方式
中國傳統園林藝術是一種浪漫文化和“感性”思維的產物,而現代城市更多的是理性思維的產物,是一個很實在的物質空間。城市景觀設計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藝術創作,更有著各種各樣的矛盾和限制因素[6]。西藏民族學生受西藏以及內地傳統文化的影響,“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而當代風景園林的發展現狀有很多需要去理性思考的問題。因而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內地和國外的各種理性思維方式和理性設計方法,以提高學生們的分析、抽象、概括和推理等理性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技能,希望學生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現代風景園林的設計理論與手法,并能舉一反三,加以運用發揮。
4 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是一門涉及面廣、綜合性強的學科。由于西藏獨特的環境,使西藏的傳統園林多處在一個封閉而獨立的環境當中,與其周圍環境缺乏聯系。受其影響,學生們的設計思路通常也局限在所劃定的小范圍內,閉門造車,對周邊環境考慮不夠。但在一個越來越開放的現代城市和社會大環境中,應更加強調風景園林與城市建筑和市政設施的有機交融[7]。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掌握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規劃設計方法,并且在設計中靈活運用相關專業課程的知識與方法,尤其是在“城市規劃原理”和“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等課程的指導下進行城市景觀設計[8],改變過去孤立地進行各課程設計的方式,鍛煉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5 注重設計過程的教學方式
在課程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應該是理解學生的想法,了解和培養學生的設計個性,幫助學生理清設計思路,分清主次,抓住重點,深化設計。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掌握從項目分析、形成構思、提出方案到深化設計等的整個設計程序和設計階段,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強調設計過程在課程設計中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提出問題和多方案、多思路、多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9]。通過幫助學生進行方案比較,了解各方案的優劣和逐步深化提高的方法與思路,使學生在設計過程中學習和掌握多種設計方法[10],改變過去學生將更多的時間用于繪圖,注重課程設計圖面效果而忽視設計過程的不良做法。
6 多形式循環交叉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采取將課堂講授、實例分析、個別輔導和集中評圖等教學方式,按進度分階段交替穿插使用的方法,目的是使學生首先對該專業課程的基本知識、設計理論和設計方法有一定的了解;然后通過學生自己做課程設計,將遇到的棘手問題帶到課堂上來,有目的聽講甚至探討,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同時有助于教師將有限的講課時間用于學生最需要的講課內容上[11]。此外,在講課方式上充分利用有限的講課時間,以多媒體的形式,借助大量的圖片資料向學生介紹國內外以及西藏的優秀實例和設計方法,以彌補學生缺乏參考資料和實際工作經驗,對國內外發展狀況了解甚少、眼界狹窄的不足。同時,積極為學生創造條件,鼓勵學生參與到具體工程項目的設計與施工中,增加學生的實踐經驗,提高動手能力。
總之,在內地大力援藏的大好形式下,西藏經濟建設得以迅猛發展,城市化進程大大加快,給西藏的風景園林事業發展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確保西藏環境和生活質量的同步提高,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重要課題。如何培養出適應西藏地區時代要求的風景園林師,則是擺在每一個園林專業教師面前的急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城市景觀設計”只是本科生課程教學中的一小部分內容,筆者將自己在教學方式和方法上著重強調的幾個方面內容總結出來,拋磚引玉,懇請有志于教學改革的同仁們批評指正,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夏祖華,黃偉康.城市空間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2.
[2] 凱文·林奇,加里·海克.總體設計[M]. 黃富廂,譯.北京: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3] 潘晶.論景觀設計教學的創新[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3(1):181-182.
[4] 楊京燕.高職園林“教、練、創”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15,21(10):147-150.
[5] 張勤,張海麗,張綠水.案例教學在《園林規劃設計》課程中的應用[J].天津農業科學,2013,19(7):87-91.
[6] 凱文·林奇.城市形態[M]. 林慶怡,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7] 曾堅.當代世界先鋒建筑的設計觀念[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5.
[8] 李英曉.《園林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初探—以湖南科技學院為例[J].大眾文藝,2014,17(8):194-195.
[9] 賈忠峰,李傳剛.關于景觀設計課程教學實踐改革的探索[J].繼續教育研究,2012,4(8):155-156.
[10] 孫麗娟,宰學明,季易凡,等.應用型園林專業人才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的現狀與培養方式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14,20(9):82-85.
[11] 楊瑞卿,肖揚.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園林專業能力實踐教學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15,21(5):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