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科技學院 管理學院 周葉
中小企業國際化面臨的機遇、挑戰及對策
華北科技學院 管理學院 周葉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小企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因為中小企業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構造市場主體、保障社會穩定的基礎力量,所以其國際化發展就顯得更加重要。本文首先簡要概述了我國中小企業的國際化進程;然后集中闡述了我國目前經濟形勢下,中小企業面臨的新狀況所帶來的挑戰;最后針對這些挑戰,就如何促進中小企業的國際化進一步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全文分為五個部分:首先,對中小企業國際化進程進行概述;其次,對目前中小企業面臨的新環境(企業自身、國內、國際)進行了分析;再次,從這種新環境的積極方面指出了我國中小企業國際化面臨的機遇;然后,就這些新形勢帶來的威脅分析了中小企業面臨的挑戰;最后,針對這些挑戰從政府、企業自身提出了對策。
中小企業 國際化 挑戰 對策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就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來講:我國中小企業大約占到了企業總量的77%,對GDP貢獻在60%以上,是我國目前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就維持社會穩定、促進就業方面來看:中小企業每年貢獻了超過70%的新增就業崗位,這極大地保障了社會穩定。
在促進經濟發展質量上,中小企業也做出了卓越貢獻:目前中國大部分專利(約65%)是由中小企業所擁有的,而且極大部分是新產品開發專利。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國際化不斷深入發展,到了2001年,中國加入WT0,“走出去”發展戰略被寫入國家“十五”計劃綱要,我國中小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獲得了重大發展;隨著目前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全球化程度不斷加深,中小企業在進一步走向國際化的過程中也面臨著許多新情況。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不斷加深,世界越來越聯系成一個緊密的整體,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小企業國際化的環境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
(1)從中小企業自身來看,經過了幾十年的不斷探索,現在的中小企業有很多以往企業國際化的經驗教訓可以借鑒和學習,在不斷的實踐中總結出了自己發展的模式,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國際化的投資對象主要是發展中國家,在發達國家從事國際投資的中小企業還相對較少。其次,我國中小企業的競爭優勢主要在于龐大的廉價勞動力群體,參與國際競爭的出口產品多為勞動力密集型,附加值較低,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也較弱。最后,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重點在于輕工業產品的生產,在制造方面因具有相對較低的成本而擁有一定的比較優勢。
(2)從我國國內環境來看。國家經濟發展更加注重創新和經濟平穩發展,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強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國公司”,這給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極大地鼓舞,同時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這個問題上也做出了許多有實際意義的貢獻。但國家對中小企業提出更高的發展要求,國家要求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新型企業,而不是原來的高耗能的、低附加的、不可持續的企業。
(3)從國際市場來看,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是目前世界發展的最主要特征。在這個條件下,國內市場也不斷被納入到國際市場中去,采購環境、生產研發、銷售物流等方方面面都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這就給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和新挑戰。
那這些新變化到底給中小企業帶來了哪些機遇和挑戰呢?
首先國內環境的新變化給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的重大機遇。
3.1政府簡政放權,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
新常態下政府更加強調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在宏觀調控下大力培養市場主體,增加對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的財政和政策支持,中小企業應抓住這一發展機遇,利用好政府的鼓勵政策,加快自身發展。
3.2新三板為企業拓寬融資渠道
由于中小企業最主要的融資渠道是銀行信貸,而中小企業又沒有足夠的抵押和質押品,再加之自身的信用記錄缺失等原因,融資難一直是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難題。作為全國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權交易平臺,新三板對于解決這一問題具有重大意義:(1)有助于便利中小企業融資,新三板(上市公司)掛牌后可實施定向增發股份,提高公司信用等級,幫助企業更快融資;(2)有助于中小企業實現財富增值:新三板上市公司及股東的股票可以在資本市場中以較高的價格進行流通轉讓,有利于增強資產的流動性進而實現資產增值;(3)有助于中小企業的發展,有利于促進公司規范發展,完善公司的資本結構;(4)新三板具有較強的宣傳效應,新三板上市公司品牌,有利于提高企業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小企業拓寬市場。
3.3“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助推中小企業走出去
“一帶一路”是中國實施經濟外交的新平臺,為中國中小企業創造了更多的貿易投資機會,“一帶一路”建設雖然周期長,投資量大,但中小企業若能參與其中一旦建成將獲得巨大收益。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將會有更多力量幫助中小企業不斷成長。如今,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已發生了重大變化,特別是加大財稅、信貸等扶持力度,改善中小企業經營環境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好的成長土壤。
3.4國際環境的變化也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得中小企業有機會學習外國優秀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從而促進自身的發展;也使得中小企業更加了解國際市場的需求和自身所需的區位優勢,從而有助于中小企業將產品有針對性地投向市場,并且有助于在全球范圍內找到成本最低的區位,這就有助于增強中小企業在國際競爭能力。
但中小企業在這樣的新環境中獲得發展機遇時也面臨著許多挑戰。
4.1中小企業自身還存在不足
正如前面提到的,中小企業自身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如管理結構不完善、資金不足、創新能力低等,這些問題都關乎到中小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能不能抓住、能不能用好上述機遇來促進自身的發展。同時,中小企業缺乏對國際經貿管理知識以及對國際化認同率較低、在國際化進程中沒有制定具體的戰略目標、投資的行業結構不合理,在投資過程中往往不能理性估計自身的能力和市場的價值、缺乏駕馭國際化經營的專業化人才、市場動向把握不準這些問題的存在也給中小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帶來了挑戰。
4.2外來挑戰日益加劇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和中國出口的不斷增加,許多國家對中國出口的產品設置了許多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如關稅、配額、新型綠色壁壘和技術壁壘等。近年來,我國不少出口產品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產品因為不能達到外國要求而銷路不暢,甚至有的無法進入外國市場。加之發達國家常常以保護國家安全、保護人類健康和保護動植物安全及保護環境等理由人為地抬高進口標準……這些都給中小企業的國際化進程造成了阻礙。
那么,為了應對這些挑戰,中小企業又該采取怎樣的措施呢?
(1)首先中小企業應積極投入國際化,應充分認識到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只有積極主動地參與才能獲得發展。企業自身還應不斷創新,加強創新能力建設,轉變以前那種依靠廉價勞動力的低回報經營方式,增強自身競爭能力。制定明確具體的戰略目標,在進入國際市場前應對市場進行充分的調研,并深入了解目標市場的經濟、政治、文化、法律等環境因素,挖掘目標市場的區位優勢并對其加以利用,甚至可以考慮與當地企業合作經營,樹立合作共贏的理念,以獲得當地政府的支持和降低進入市場的成本。通過這些措施來達到進入國際市場和增強競爭能力的目的。
(2)中小企業應該積極學習各種法規、條例、慣例、轉變經營思維。由于參與國際分工合作的時間較短,很多中小企業對一些國際法規慣例不熟悉,對國際市場的經營方式不了解,這就迫切需要中小企業熟悉相關知識,同時轉變中小企業經營的思維,形成國際化的經營意識,學習國際化的經營理念。
(3)政府要做好投資導向和服務工作。鑒于大多數中小企業不理解國際經營的有關規則和缺乏足夠的經驗,政府可以建立投資咨詢部門為中小企業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務、為中小企業提供便利的融資渠道、建立保險基金以降低中小企業可能面臨的風險。通過這些措施,中小企業就能獲得一個良好的國內支持環境。
(4)對外投資的企業要“成群結隊”地走出去。在國際競爭中采用抱團取暖的方式,每一個中小企業的力量是微弱的,但上下游企業間聯合起來力量就是巨大的。上下游企業一起走出去影響力較大,也較容易獲得當地政府的政策支持支持。我國江浙、福建一帶的部分中小企業已經采用這樣的方式成功進入國際市場。
綜上所述,中小企業走出去還處于不成熟、不完善的階段,要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國際化的發展,還需要提高認識。并從制度、環境、政策等多方面措施入手,系統推進,做出更大努力。中小企業力求在激烈的經濟環境下,在政府的扶持和自身的創新差異化經營下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立足空間,提升自身國際競爭力獲取生存和發展之道。
[1]陳曉紅,楊艷軍.二板上市之路[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2]李小建.入世后中國關注中小企業融資[J].財會月刊,2003(2).
[3](美)路易·斯特拉特.走向全球化:中小企業騰飛之路[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
[4]彭謙.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的可行性分析[J].經濟縱橫,1997(06).
[5]徐明棋.我國企業國際化經營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世界經濟研究,2003(02).
[6]劉光堯.民營企業跨國經營的理論探討[J].山東經濟,2003(01).
F114.4
A
2096-0298(2016)10(a)-0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