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林廈門海滄市政建設管理中心(361000)
?
談路橋施工要點及其材料存在的問題與措施
李根林
廈門海滄市政建設管理中心(361000)
摘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路橋建設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路橋施工技術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不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取得了較大的成果,創建了一批又一批質量好、進度快、造價省的優質工程、精品工程,得到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是,路橋施工項目在材料管理問題上,還存在一些待于解決的問題。這里結合相關工作經驗,探討了路橋施工技術,并探討了路橋施工中材料問題及相關措施。
關鍵詞:路橋;施工;材料;問題;措施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形式各樣的路橋工程隨之不斷涌現,這不僅緩解了城市交通運輸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城市景觀。路橋工程施工項目大多存在點多、線長、施工工序繁多、復雜等特點,而且由于施工現場場面宏大,需要投人大量的人員和機械設備,各類施工工種班組多,還存在工作面交叉作業的情況,管理難度大大增加,因此材料的管理工作顯得格外重要。
路橋工程一般地域跨度比較大,且工程量浩大、復雜,涉及到的施工技術比較多。綜合來看,在道路橋梁的施工過程中,施工技術主要包括路(橋)基施工技術、注漿技術、混凝土澆筑技術、路(橋)面施工技術,下面予以一一探討。
1)路(橋)基施工技術。路(橋)基的施工是道路橋梁工程施工中非常關鍵的一步,因為上層建筑的“穩”必須建立在基礎“穩”上。在現代路橋工程中普遍采用樁基礎施工法,因為對地基的要求比較高,特別是為了處理軟土地基的需要。
樁基礎一般由基樁和連接在樁頂部分的承建臺構成,具有承載能力高、重力沉降小、穩定性強的特點。
樁基一般使用在樁位上直接鉆孔然后建設鋼筋網,再用混凝土澆筑的灌注法。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施工法、長螺旋鉆孔壓灌樁施工法、沉管灌注樁施工法、干作業成孔灌注樁施工法等是現階段常用的灌注法樁基施工技術。需要強調的是,樁基的牢固與否還與樁位基底的強度密切相關,目前比較成熟的加固方式是灌漿法,就是將配置好的漿液通過專門的注漿設備注入到土層當中,借助于這些漿液具有較強的粘性,使之能夠和樁位周圍土層中的空隙緊密的集合,有效的提升土層的密實性。這種技術工藝簡單,對施工設備的要求不高,施工效率也很高,起到的加固效果十分明顯,因而在路橋工程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尤其在處理軟土地基的施工方面,效果更為明顯。
2)混凝土澆筑技術。混凝土是構成路橋建筑的主體。如果將路橋比作一個人體,混凝土就是這個人體身上的“肉”。混凝土的施工包括幾個階段:第一,混凝土的配比和預拌。混凝土一般由砂土、水泥灰,石灰、化學粘合劑等組成,混凝土的配比直接決定其硬度和韌性,工程上預先按一定的比例配制出樣品,然后檢測其各項性能是否滿足施工要求(如果不適合則改變配比直至適合為止,但可以采取工程調查方法來節約時間);混凝土的預拌一般在大型攪拌機中進行,其目的是將各個原材料混合成相對均勻的漿體,為灌漿和澆筑做好準備。在預拌完畢后,需要輸送到施工現場,一般使用自動傳送技術來彌補人力輸入運量小、勞動強度大的缺陷。第二,混凝土的澆筑。大體積混凝土澆注、高層柱混凝土標號比梁板混凝土標號高的施工技術、鋼混勁性結構施工技術等是當前廣泛在建筑工程中應用的施工技術,這些施工技術已經形成了十分系統的、完整的施工流程并走向成熟;預應力混凝土技術、模板工程施工技術等發展較快,因其施工技術優點明顯,實際應用中效果良好,逐漸在路橋行業推廣了應用范圍。
3)路(橋)面施工技術。在基礎工程完成后,需要對路面進行綜合施工。由于路面與各類交通工具直接接觸,因此在施工時應著重加強其強度。
首先,在一些交通運輸比較繁忙的階段,需要在地基上預鋪一層鋼絲網,以便增強路面的整體強度和韌性,注意在鋪設鋼網時應保證網的整體性,不要遺留焊接冷縫。
其次,應當在鋼網上鋪一層比較粗的砂石,增強路面的抗壓能力,而在最上層應鋪設比較細的砂石層,以提高耐磨性。
最后,在拌制瀝青混凝土時,應注意瀝青的型號選擇和用量,最好添加一些化學凝結劑。這種結構的路面具備比較強的耐磨和抗壓能力,能夠提高其使用壽命。
1)路橋施工中常見的材料管理問題。在路橋施工過程中,材料是一項在實施量化和跟蹤中難度較大的管理模塊。路橋施工的材料管理混亂的場面在我國普遍存在。
主要表現在:①材料采購過程中,監管采購人員綜合水平不高,使得材料測算不精準,造成材料的浪費,既浪費了投資成本又浪費了寶貴的材料資源。②施工材料的保管設施不完善。由于施工現場的條件復雜多變,施工難度也相應提高。但是施工材料在購進后,由于缺少相應的監管機制,除了一部分用于施工建設,很大一部分都沉睡在倉庫之中。同時如此開放式的保管方式也是材料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2)路橋施工中材料管理問題的相關措施:路橋施工企業要貫徹落實質量責任制,加強質量管理基礎工作,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建立相互銜接、相互配合、相互約束的材料采購工作程序,并按工作程序操作、檢查和考核。將材料驗收制度按材料采購標準化、程序化管理要求重點落實。確保工程材料采購質量,在材料計劃、采購、檢驗、保管等各環節,把質量體系標準落實到崗位和責任人,做到工作有記錄、考核有依據。加強質量信息資料管理及項目部的各項基礎工作。加強原材料的采購管理。路橋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應用到的材料的種類繁多、數量龐大、來源廣泛,一項大型工程的材料的采購還可能遍布全國。由于生產規模大、價值高、產品單一等特點存在于路橋工程施工企業,且在施工過程中,材料需求量龐大,在材料的采購過程中需要占用企業大量的流動資金,因此必須要加其材料成本的管理與控制工作,對原材料的采購進行有效的管理與控制,要在對材料質量、原材料的采購方式、運輸方式、儲存方式進行綜合考慮的基礎上,確定出合理的采購方案,以便于材料的采購能夠在保證工程施工進度要求的前提下,實現采購成本最低、庫存數量最低,保證材料的采購過程中對于企業的流動資金的占有率最低,改變傳統的分散采購、手工管理的材料采購管理模式,應用科學合理的管理方式來開展材料采購的管理與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在材料入庫的質量驗收中,檢查重點包括:材料供應商提供路用材料是否合格;材料質量是否符合設計和施工的要求;產品合格證、生產許可證和質量保證書是否具備;進入施工現場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都必須具有有合格證;三渣、瀝青混凝土等有些路用材料在必要時可派經驗豐富的人員到生產廠家對原材料、拌和過程及出廠的混合料進行全過程質量檢驗;為免不合格材料混入施工,對達到一定批量或不同批次的路用材料也應予以復驗;規定復試的路用材料,需現場取樣復驗合格后才可使用。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汽車的數量越來越多,這給公路交通帶來很大壓力,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安全隱患。這些都促使人們越來越注重路橋工程施工的技術以及質量問題。我國對路橋施工進行了很大整改,也在施工技術和材料管理上嚴格把關,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難以避免地還存在不少問題。因此,為保證路橋工程的整體質量,應不斷加大對施工技術和材料管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