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洪橋 張益軍 邢馨月(肇東市水產局 黑龍江 肇東 151000)
?
肇東市稻田綜合種養技術應用推廣成效分析
姜洪橋張益軍邢馨月
(肇東市水產局黑龍江肇東151000)
近年來,我市進行稻田養鯉魚試驗,取得了較好效果,總結出了一套適合本地的“稻鯉”共育操作技術,并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在此基礎上,今年在示范區全面實施“稻鯉”共生養殖技術示范推廣,形成以稻養魚、以魚育稻的生態養殖模式,輻射帶動我市沿松花江澇州、東發、四站、西八里等鄉鎮2萬hm2水稻發展稻田養魚。計劃三年內,推廣稻田養魚3333.33hm2。在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的同時,實現稻田養魚單產增效30%的目標。
根據項目示范實施要求,今年以西八里鄉至誠漁業生產合作社為稻田綜合種養技術集成示范推廣核心區,示范稻鯉共作模式48hm2。全市設立稻田綜合種養集成示范推廣示范點10處,示范面積153.33hm2。輻射帶動全市實施稻田綜合種養技術集成示范推廣面積800hm2,水稻平均畝產增長11.3%,用藥量減少62.5%,化肥施肥量減少31%,每畝增收31.8%。對促進農民增產增收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對我市現代化農業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按照稻田綜合種養技術集成示范推廣項目的要求,我們重點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示范區建設,充分發揮示范區、示范點的示范引領作用。首先是示范區建設。我們以肇東市西八里鄉至誠合作社為示范基地,示范稻魚共作模式面積48hm2。其中40hm2作為稻田鯉魚養殖地塊,1.33hm2作為泥鰍養殖地塊,6.67hm2稻田作為對照地塊。全市共設立稻田鯉魚綜合種養示范點10處,面積153.33畝,修建供排水渠系6.5km,建暫養池7.33hm2,秋片魚種越冬池20km2,建設魚溝22km。整修加固標準化池梗。安裝攔魚柵3處,完善了供水配電工程等設施。共計投放鯉魚苗種1.5萬kg。其次是綜合測產。9月23日至10月9日,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專家和肇東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分三次對我市稻田綜合種養示范核心區—--西八里至誠漁業合作社和試驗輻射點的稻田鯉魚綜合種養情況進行了檢查驗收,選擇比較典型的示范地塊進行測產。其中:示范一區地塊面積1.47hm2,種植水稻品種為松梗15號,套養鯉魚為德國鏡鯉。年初放養鯉魚苗種規格為10cm/尾、個體重量200g,每畝放養30尾。采取人工投放飼料的方式養殖。經測產,示范地塊水稻產量12650kg,單產575kg/畝;鯉魚產量288kg,單產13.1kg/畝。示范二區水稻種植面積90畝,種植品種為超級稻1號,套養德國鏡鯉和黑龍江野鯉。分別于6月5日和7月4日投放規格為10cm和15cm的鏡鯉和黑龍江野鯉苗種,每畝投放50尾,個體重量260g/尾。經測產,示范田生產水稻49050kg,平均單產545kg/畝;鯉魚產量2340kg,平均單產26kg/畝。選取對照田30畝進行測產,生產水稻15090kg,平均單產503kg/畝。五里明三線水稻生產合作社試驗輻射點試驗地塊進行測產,150畝稻田,種植品種為超級稻1號,套養德國鏡鯉,投放規格為10cm苗種,每畝投放50尾,個體重量200g/尾。經測產,水稻產量108750kg,平均單產725kg/畝,鯉魚產量3450kg,平均單產23kg/畝。以核心示范區西八里至誠漁業合作社為例,試驗田平均比對照田水稻畝增產57kg,增產11.3%,示范田水稻3.2元/kg,比對照田3元/kg,增加0.2元/kg,每畝增加收入283元;魚每畝生產19.5kg,收入312元,扣除苗種飼料成本,每畝增加收入142元;稻田綜合種養每畝農民每畝可節約化肥、農藥56元,合計增加收入481元,收入增加31.8%。稻田綜合種養技術的實施,使稻田施肥量和農藥用量明顯減少,對發展綠色、有機、生態農業起到了積極推進作用。
二是強化專業技術人才培訓工作,引領現代化農業發展新格局。根據項目實施方案,2015年全年舉辦省級培訓班一期,培訓漁業生產技術員20名;舉辦市級技術培訓班兩期,培訓重點養殖人才110人次。先后聘請國家級專家5人、省級專家6人,采取集中培訓和現場指導等方式,對市鄉兩級水產科技人員進行全面系統培訓,重點對稻田綜合種養示范點和輻射點的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人員的技術水平,推廣農業生產新模式。由市水產部門技術人員全年工作在重點鄉鎮一線,解決生產中的問題和技術瓶頸,推動現代化農業生產向無公害化、綠色、有機、生態方向發展。2015年稻田稻田綜合種養技術集成示范推廣項目,對我市農業走多元化、生態化道路起到了先試先行的示范引導作用,對促進現代化農業向綠色、無公害、有機方向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是合理分配資金使用,提高農民發展新型高效農業的積極性。按照稻田綜合種養技術集成示范推廣項目實施方案的要求,我們在資金使用方面嚴格按照規定要求,以滿足農民科技需求為根本,以提高服務成效為標準,為加快現代化大農業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提供技術支撐和人才保障。
(一)經濟及社會效益
1、節約耕地。稻田養魚可以綜合利用稻田空間,進行立體開發。它節約耕地,既可減少占田挖魚塘,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又可避免因單一種糧效益不高而影響種地積極性的現象發生。
2、節約肥料。魚類在稻田中活動可起到保田造肥作用,有利于禾苗有效分蘗增多和谷粒飽滿。
3、節省農藥。魚能吞食水稻的害蟲,還可吃掉多余的“稻腳葉”,可使稻田通風、透光性增強,增加溶氧,提高水稻的抗病蟲害能力。據試驗觀察,不養魚稻田中飛虱、稻葉蟬的發生率,比養魚稻田高200%至300%。每畝稻田可節約農藥開支25元。
4、增產糧食。稻田養魚雖然因開挖溝占用少量面積(但由于在稻田內養魚,使土壤肥力提高,雜草減少,水溝使水稻產生邊行優勢,透光性增加,稻田水溫升高,有利于水稻的分蘗,能使水稻產量增加。
5、增產鮮魚。畝單產一般能達到25kg。
6、增加收入。稻田養魚最適合家庭式經營,增收具有普遍性和直接性。項目示范結果表明,稻田養魚每畝可綜合增收481元。
(二)生態效益
1、增加有效蓄水。養魚的稻田相應加高、加固了田埂,開挖溝渠大大增加了蓄水能力,有利于防洪抗旱,而且田埂加固后,不再滲水。
2、除蟲滅害防病。稻田養魚后,田里對人類有害的病原生物大為減少,如絲蟲、蚊子幼蟲等基本絕跡。促進生態環境優化。稻田養魚后,水稻的病蟲害明顯下降,農藥使用量大大減少,使稻田環境中和稻谷中的農藥殘毒有所減少,而且稻田中害蟲天敵蜘蛛、青蛙明顯增加。
3、稻田綜合種養技術的推廣對促進農業向綠色、有機、生態方面發展將起到積極作用,對我市農產品品牌建設將至關重要。
(一)加強組織領導
為了使該項目順利實施,成立肇東市稻田綜合種養技術集成示范推廣項目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組長由市政府副市長劉建立擔任,副組長由市水產局姜洪橋擔任。成員由農業局、財政局農財股、水產技術推廣站有關人員組成。辦公室設在水產技術推廣站,負責項目具體實施。
(二)嚴格項目管理
市水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項目組織、檢查、監督、管理,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具體實施。在項目實施中,要做到“六有”,即:要有技術指導人員胸牌和技術指導員手冊,有科技示范戶門牌和示范戶手冊,有稻田綜合種養科技試驗示范基地標牌,有指導員包村聯戶圖,有農技推廣責任制度、績效考評制度,水產新技術培訓制度并上墻,有主導品種和主體技術手冊并發放到示范戶。
(三)廣泛宣傳,加強技術指導到戶和培訓工作
2015年,我們充分利用媒體資源和網絡資源,對稻田綜合種養技術集成示范推廣工作進行宣傳報道,并及時跟蹤工作進展情況,先后組織兩批重點農戶110人次深入示范區、示范點參觀學習,由技術專家現場講解指導稻田綜合種養對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發展綠色、有機、生態農業的重要意義,使農民直觀地感受到綜合種養的效果。聘用專業技術人員6人,工作在鄉村一線為示范戶、輻射點提供技術指導,全年下鄉工作累計422個工作日,對稻田綜合種養技術集成示范推廣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是通過稻田綜合種養技術集成示范推廣項目的實施,完善了服務體系。通過稻田綜合種養技術示范推廣,確定了專業技術人員隊伍,明確工作職責和要求。進一步理順服務體制,建立了指導在市、服務在鄉村的統一模式,進一步加強機構隊伍、運行機制和條件建設,形成了有完善的服務體制、有規范的運行機制、有精干的人員隊伍、有穩定的經費保障、有必要的工作條件等“五有”公益性基層技術項目服務體系。
二是完善了工作機制和技術服務模式。我們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進一步完善了以技術指導員“包村聯戶”為主要形式的工作機制和“專家+農業技術人員+農民專業合作社+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的技術服務模式,建立健全市、鄉、村農業科技試驗示范網絡,推進農業先進生產模式的改革與建設。
三是通過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提升服務水平。積極組織我市水產技術人員參知識更新培訓,提高技術隊伍素質。技術隊伍的培養,解決了農民實際需求導向,樹立讓農民無風險使用技術的理念,突出漁業生產關鍵環節,讓農民及時獲得便利化科技服務。通過農業種植生產技術與漁業生產的有機結合模式,提高了資源的綜合利用率,解決農業先進種養技術推廣工作中“最后一公里”和農業技術服務“最后一道坎”的問題。
四是通過服務水平的提升,探索出新的農村土地資源種養綜合開發利用模式。以稻田綜合種養技術的推廣,實現農產品走綠色、有機、生態發展的路徑,既減少了傳統水稻生產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對土質破壞和農產品危害物質殘留量大的問題,達到了生物施肥、生物防治的作用,又降低了農民的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益。
五是因地制宜,探索出適合我市稻田綜合種養新模式。今年,我們充分發揮我市沿江鄉鎮、村屯水稻種植面積廣、池塘養魚多的優勢,選擇稻田集中連片,渠系配套并與池塘相鄰的地塊作為示范基地和輻射點。在鯉魚苗種的選擇上,以體質健壯,無損傷、運動能力強,個體重200g克左右的苗種為種養示范樣本;在田間配套工程上采取“田”字型魚溝與魚坑相配套的模式,擴大鯉魚苗種在田間的運動空間。同時,魚溝與池塘相互貫通,利用攔魚柵分開,利用提水和排水來調節池塘和田間的水位高度,保障稻田鯉魚的即時回捕。在魚溝兩側的水稻秧苗采取密植的栽種模式,確保了水稻單產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