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盛
(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廣東 肇慶 526020)
微課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創新服務思考
葉盛
(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廣東 肇慶 526020)
從開發圖書館微課程、廣泛收集微課資源、提供泛在化服務等方面探討微課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措施,以期促進高校圖書館發展。
微課;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泛在化服務
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驅動著現代教育向前邁進,隨著各種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微信、微博、微電影等“微”概念正急劇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的方式。微課就在這種微時代的環境中應運而生。高校圖書館的主要職責之一就是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好的信息與技術服務。面對微課給學習者帶來學習方式的改變、交流方式的改變以及獲取知識渠道的改變,高校圖書館應當如何適應變化,服務于微課,服務于學習者,是值得圖書館員深入探討和思考的重要課題。
微課的學習對學習者的信息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學習者都需要具備查找、評估、選擇及使用信息的基本能力,圖書館員可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舉辦相關的培訓,介紹檢索技巧、數據庫知識以及一些網絡信息資源等,提高學習者對微課的學習和利用能力。微課的表現形式豐富,時間較短,容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而文獻檢索課一般都有大量的檢索操作實例,這正是微課程與科學教學整合的極佳切入點[1]。如果將文獻檢索中的知識點制作成生動的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反復觀看學習,對于一些具體操作,通過課堂上的簡單介紹,重點使用微課視頻演示檢索案例的方法,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將圖書館嵌入微課程之中,可以幫助學習者評估自己的信息需求,判別有用的資源,提高學習者在微課程學習中查找、評估、獲取、管理以及綜合使用信息的技能。圖書館還可以選擇學習者遇到的某一問題或者某一情境來設計相應的微課,從學習者的需要出發,激發其積極性,從而加強學習者對圖書館的了解,使之更好地利用圖書館。
網絡上的微課資源不斷豐富,但這些資源的水平參差不齊,而且由于平臺、格式和協議等原因,保存時間不統一,檢索也不方便。高校圖書館作為專業的信息機構,應當對微課資源進行廣泛收集,篩選其中的優質資源,通過申請網絡云盤等方式,將微課視頻保存到云盤,方便讀者對資源的利用和學習。逐步建立一個開放的微課學習資源系統,讓每位學習者都可以與外界交流、互動、分享自己的學習資源,從而形成一個開放、共創、共生的學習資源[2]。
圖書館讀者服務的泛在化指的是讀者服務不受時空限制,無所不在的服務。在微課的學習中,圖書館作為學習者獲取知識的一個地點,應為學習者充分提供靈活多樣的泛在化服務。
3.1配套微課學習材料
微課需要配套相關的練習、資源及評價方法是其特征之一[3]。學習者除學習微課視頻外,還需要得到一些與學習課程配套的學習資料進行擴展閱讀和學習,因此,圖書館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以微課程的“知識點”為核心,對碎片化的知識進行有效拆分和關聯性整合,為學習者提供完整、豐富、實用的課程學習資料,幫助學生加深對每一個知識點以及整個知識體系的理解和把握。
3.2增強線上線下的交流互動
微課內容的濃縮與精華,使得學習者的交流互動需求進一步凸顯。圖書館可依據各微課程建立微博、微信群、QQ群等在線平臺,讓學習者在平臺中圍繞課程內容進行互動交流,同時,支持教師在平臺中分享教學設計、素材課件、練習測試等教學資源,促進學生間、學生與教師間、教師與教師間的學習交流[4]。圖書館員應加入微課學習平臺,參與在線討論,回復學生的帖子,提供學習建議,推薦相關視頻以及為學生提供參考咨詢。
高校圖書館還可以提供討論間這一服務[5],針對微課程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習者從線上走到線下,通過面對面地交流探討,在學習中討論,在討論中學習,促進問題的解決。
微課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圖書館應當圍繞微課,對讀者服務工作大膽創新,將傳統單向被動的服務模式轉變為以讀者實際需求為導向的、多種服務方式相結合的主動服務模式,不斷改革和創新服務模式和方法,以增強對未來高等教育的服務能力。
[1]倪娟.“微課”應用于高校文獻檢索課教學的思考[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3(12):133-136.
[2]林曉青.微課在圖書館的應用探討[J].情報探索,2014(10):106-108.
[3]張一春.微課建設研究與思考[J].中國教育網絡,2013(10):28-31.
[4]葉小嬌,李檢舟,鄭輔倫.高校信息素養教育微課平臺的構建研究[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4(4):70-74.
[5]陳麗萍,趙子銘.慕課(MOOC)對高校圖書館服務的啟示——以東華大學圖書館為例[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4(9):132-134.■
G640
A
1671-1246(2016)16-0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