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勝
(南陽醫學高等??茖W校,河南 南陽 473000)
依托人體生命科學館構建微課資源庫的探索
梁勝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南陽 473000)
依托人體生命科學館,建立微課資源庫,充分高效地利用現有資源進行醫學教學,是對醫學生進行實踐能力培養和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
人體生命科學館;解剖學;微課資源庫
“微課”全稱“微型視頻課程”,其概念源于“慕課”。微課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呈現方式,圍繞學科知識點、疑難問題、實驗操作等進行教學,其核心理念是以某門學科的知識點為主要教學內容,以系列化、專題化的教學視頻為主要呈現方式。微課是扎實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促進課堂教與學的有效模式和方法。微課的出現為解剖學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醫學創新能力。近年來,醫學院校條件不斷改善,在醫學院校建設融合人體解剖、組織胚胎、病理、人體寄生蟲學等多學科為一體的人體生命科學館已成為普遍趨勢。人體生命科學館不僅可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臨床醫療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還可以向社會開放,普及健康知識教育。建立人體生命科學館,不僅是醫學院校學生學習知識、鞏固知識和實際操作訓練的基地,也可以為廣大群眾提供認識生命的場所[1]。依托人體生命科學館的支持,建立適合本校情況的微課資源庫,使學生在課下就能很快地使用手機等工具進行學習,掌握知識點。在理論或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性地講解重難點,學生課下自學,鞏固所學知識。微課已成為對醫學生進行主動實踐能力培養和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F將依托人體生命科學館構建基礎醫學微課資源庫的設想和經驗總結如下。
人體生命科學館是高等醫學院校基礎醫學學科建設的基本項目,建立人體生命科學館,不僅可以服務于教學、科研和臨床醫療,還可以面向社會普及健康教育;不僅是醫學生的形態學實訓基地,也是人們認識自身奧秘的場所[2]。建立微課資源庫,充分高效地利用人體生命科學館的標本,可以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觀察和比對,同時建立對應的小型課件庫、圖片素材庫、動畫素材庫、音效素材庫、教案庫、試題庫、微課庫、百科知識庫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使學生通過微課資源庫,可以掌握多學科的知識,強化記憶,從而實現學以致用。
(1)微課數字資源的使用,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在實際使用中依托人體生命科學館設立開放性自習室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配置聯網的臺式電腦或大型觸摸式平板電腦,上傳對應的課件、電子圖片、電子書籍及微課,同時準備紙質的資料如課本、圖譜、科研雜志,除去正常上課時間外,學生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時候隨時進入實驗室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課題,讓學生真正把實驗室當成自己學習和研究的基地。(2)在自習室的使用中,通過合理規劃安排,可以有效地配合課程學習。以周為時間單位,每周可推出專門的系統,選取代表性的標本,配合圖譜和電子資源,使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間隙能夠自主挑選自己需要的內容進行復習鞏固,既輔助了教學,又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3)人體生命科學館不僅服務于教學、科研和臨床醫療,而且還是面向大眾、面向廣大非醫學專業人士進行科普宣傳的理想基地[3]。微課的制作不僅需要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課件制作經驗的錄制團隊,更需要過硬的基礎設施。制作中通過整合有效資源,建立相關制作標準。人體生命科學館在專業標本方面不僅有學科標本多便于聯合的優勢,其次多館融合,可以使醫學基礎課程保持連續性,使用標本更加方便,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觀察和比對。(4)以各類標本和數字資源為基礎,建立專業數字化網站,綜合運用教學輔助軟件及數據庫管理軟件。(5)利用實體標本和微課資源可以經常舉辦專題知識競賽,既可以舉辦觀察指認類的競賽,還可以設計獨特的有助于動手實踐的項目,設計出一系列可操作的項目,讓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技能與方法,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實踐水平迅速提升。
人體生命科學館的建成發揮了教學科研、科普宣傳、學術交流的平臺作用,調動了專業教師、實驗技術人員的創造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科建設人員的整體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達到了提高教學質量、推動學科建設以及加強學術交流的目的[4]。微課這種教學模式的出現,對師生都提出了新的挑戰。微課的實踐需要不斷總結改進,需要與教育實際狀況相結合,充分利用我們現有的資源,達成教學目標。因此,依托人體生命科學館構建微課資源庫,值得在教學中推廣運用。
[1]魏浩,梁勝.淺談人體生命科學館的作用、問題與管理[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8):142-143.
[2]劉湛,牛家鋒,李松奇,等.人體生命科學館建設初探[J].菏澤醫學??茖W校學報,2011,23(4):81-82.
[3]原鮮玲,梁臣艷,談遠鋒.人體生命科學館作為人體解剖實驗室的開放性探索[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1(12):53.
[4]丁矢,張艷平,歐勇.職業技術學院醫學專業人體生命科學館的建設與管理[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21):16-17.■
G40-057
A
1671-1246(2016)16-0032-02
2015年河南省教育技術裝備和實踐教育研究立項課題(GZS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