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秀梅
(遼寧省凌源市水務局,遼寧 朝陽 122500)
?
芻議山區小流域溝道生態與防洪結合治理
倫秀梅
(遼寧省凌源市水務局,遼寧 朝陽 122500)
在治理山區小流域溝道時,應嚴格遵循“人水和諧、當地景觀協調、行洪高效、生態安全優先”原則。整治清理河道,對改善生活及沿線水環境、保障河道泄洪能力、恢復河道行洪寬度、保護河道下游水質等具有積極意義。文章以某山區小流域溝道為實際案例,先是分析了小流域溝道存在的問題,而后在此基礎上芻議了小流域溝道治理思想及措施,旨在豐富山區小流域溝道治理理論。
山區;小流域溝道;生態;防洪;治理
某山區所處地理位置周邊環有山脈,地貌類型復雜多樣,主要有崗臺地、丘陵、中山、沖積扇平原等。整個山區總面積約為2 000 km2,平原面積所占比例為34.5%,山區丘陵面積所占比例為65.5%。溝道兩側遍布住戶,且此地發生暴雨的頻次極高,洪水對居民生命及財產安全具有很大的威脅。對于此類山區來講,小流域溝道在行洪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如何加強山區小流域溝道生態與防洪結合治理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文章從小流域溝道存在的問題、小流域溝道治理思想及措施兩個角度進行淺析,旨在提供參考。
1.1小流域溝道行洪能力有所欠缺
該地區小流域所處位置為主溝道處,兩個塘壩分布于主溝道,村莊下游及上游各有一個塘壩,溝道以暗涵的形式穿過村莊,超過村莊范圍其恢復為明渠[1]。下游塘壩處的溝道屬于暗涵范疇,其穿過景區直接與售票處相連接。
此小流域溝道屬于自然狀態所占比例極大,其水文形態等級較高。漿砌石護岸在村莊下游得到了充分體現。通過詳細基數按,下游塘壩在遇過水方面存有很大的不足。在人為因素作用下,小流域溝道出現侵占河道、溝道寬度被縮小現象。為約束小流域溝道的寬度,人們會建立擋土墻,其所采用的原料為漿砌石。此種情況下,小流域溝道的行洪能力會大大降低,極易引發洪水安全事故。眾所周知,山區在土地資源方面較為匱乏,玉米等農作物市場種植與溝道地勢較為平緩的無語,以致出現侵占溝道現象。此外,溝路結合形式在村內較為常見,也就是說,溝道與道路相互毗鄰。很多溝道子在人為作用下變得更加窄,防洪能力更差。
1.2小流域溝道生態環境方面的問題
小流域溝道生態環境方面的問題主要存在以下3個方面:
1.2.1散排的污水
就該地區小流域位置而言,其地處河流上游位置。從等級角度來看,該地區河流屬于水源二級保護區、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范疇。由此可知,該流域水源與下游水質存有密切的聯系。當前,該村在排放污水時主要體現出“就近”原則,對環境質量具有很大的負面影響。現階段,未經處理的污水會隨著降雨流入小流域河道,嚴重影響著河流水的質量及生態環境質量。
1.2.2隨意堆砌的垃圾
某地區與其鎮政府相距24km左右,多為崎嶇山路,很難做到集中運送、處理生活垃圾,更無法實現“村收集、真運輸、區處理”的目標[2]。在現實生活中,村莊內居民對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大都傾向于選用以下兩種方式:將垃圾傾倒于河溝、堆置于住宅角落。當下雨天氣,垃圾會受到雨水沖刷的影響,污染物會隨著雨水流入溝道、滲入土壤,進而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
1.2.3嚴重的水土流失
通過實地調查,筆者發現小流域溝道沿線存有坍塌或裸露現象,但其在程度方面存有很大的區別;呈裸露狀態的地表,其存有水土流失現象,在程度方面亦存有很大的區別,如果放任其繼續發展,則行人及行車安全將會受到邊坡坍塌的負面影響。
2.1小流域溝道生態與防洪結合治理思想
在治理小流域溝道時,應將保護生態環境及山區人民生命與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置,通過建設青山綠水以推動特色經濟發展。對于小流域溝道生態與防洪結合治理思想,其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對水土流失及流域內行洪問題加以解決。繼此之后,對污染問題加以解決,并加大山區旅游業發展力度,以促使該地區旅游經濟效益與景觀價值大大提升。
對小流域溝道的行洪、過水能力進行核算,在村莊防洪安全得到有效保證的前提下,注重村莊下游小流域溝道水文形態等級的提升。此外,提升五級溝道(受人為因素強烈干擾的溝道)的等級[3]。在整治小流域溝道過程中,應拆除其兩側的護岸(由漿砌石構造而成)。加大河道自然形態的恢復力度。將塘壩建設于小流域溝道周邊,構建水環境景觀,以豐富旅游資源,進而提升山區旅游業經濟效益。筆者所調查的山區屬于自然保護區范疇。與此同時,其為下游住戶提供水源,其的質量直接關乎著下游生活用水、企業用水等的質量。為減少或避免水源受到污染、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應著力解決以下問題:垃圾污染、污水。此外,整治裸露地、兩側坡面的生態環境,以降低水土流失環境問題發生的概率,并促使山區環境景觀效果大大提升,進而有效推動山區旅游業發展。
2.2小流域溝道生態與防洪結合治理措施
2.2.1注重小流域溝道的行洪安全
當某地一個塘壩與另一個塘壩與之間的小流域溝道為暗涵時,塘壩下游暗涵表層為村莊主要出行道路,且有住戶分布于兩邊,在進行拆遷時會有很大的難度,據調查,此段暗涵滿足行洪能力的要求,因而無需對其開展治理工作。另一個塘壩下游起著景觀節點的作用,為保證景區防洪安全,須將現有的暗涵舍棄,另辟新地開挖新的符合行洪要求的明溝[4]。明溝位于兩段暗涵之間,其在人為因素影響下,明顯變窄,在經過詳細計算,重新設計了明溝斷面,將其修整拆除。新設計、建設的溝道應滿足過水能力所提出的要求。當溝道處于地形較寬位置時,其斷面為復式。為疊護河道兩岸可采用自然石,其坡度比值應符合1∶1的要求。此外,種植大量草本及灌木,以實現保水保土及美化景觀的目標。在治理小流域子槽溝道時,首要任務是整形及清理。繼此之后,將種植土回填至小流域溝道底部兩側,以為后期水生物的種植奠定堅實的基礎。
2.2.2注重小流域溝道治理的生態清潔
對于某些邊坡(具備穩定性、土層裸露、破壞嚴重等特點)采取護坡措施。如此,小流域河道的觀賞性及安全性會有所增強。在實際調查中,筆者發現位于小流域河道下游的邊坡呈現出陡峭的特點,且裸露于外部[5],例如:植被在邊坡破面上占據著很大的份額。此種情況下,在邊坡坡腳位置修筑干砌石。對于防護效果的保障,應盡力減少或避免植被生長環境受到干擾,對小流域河道原地貌加以維持,以確保防止破面土壤侵蝕與視覺景觀方面的功能。對于裸露且土層較薄的荒地,應將種植土覆蓋于上面,大量種植植物,以對小流域河道環境加以美化。
對于污染環境的治理,應注重控制源頭。就污染治理內容而言,其包括污水治理與垃圾治理。對小流域溝道垃圾進行整治清理,為各個村莊配備環境污染治理基礎設施——垃圾桶,配置垃圾處理設備及建設垃圾處理站以清理生活垃圾。就垃圾桶配置來講,其容積一般為25L。將“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廚房垃圾”、“其他垃圾”印在垃圾桶桶身,以便分類收集垃圾。集中運送、處理垃圾。待生活垃圾處理完成之后,其可轉變成無公害化肥料。如此,生活垃圾資源可再利用,換句話說,可最大程度利用生活垃圾。
2.2.3注重生態景觀效果的提高
為提高生態景觀效果,筆者建議將小流域河道原有的漿砌時擋土墻拆掉、清除,對兩側護岸采用自然石碼砌,以促使自然生態景觀重現,對其自然的水文形態進行恢復,以完美結合其的自然景觀及生態治理。
在考慮景區規劃發展的前提下,對小流域內村莊生態環境進行全面打造。于景區入口位置鋪裝塊石、增設景觀、撒播草籽。如此,便能保證雨水正常下滲。將具備觀賞價值的花卉與灌木種植于小河道兩側。眾所周知,山區氣候一般較為寒冷,因而應選擇、種植耐寒的綠植。與此同時,設置景觀小品。景觀小品除了能夠為有人提供休憩的公共空間,還能豐富景觀層次,給人以美感。此外,最好是于溝道較為平坦的一側修建步行道,其主要采用石板。步行道可起著連接景觀與景觀的作用。將溝道兩側的喬木保留,為游人創設優良的林中漫步環境,以促使其身心得到放松。
塘壩已修建了某些基礎設施:拱橋、木棧道等,在旅游基礎方面存有一定的優勢。筆者建議于塘壩至涵洞之間的區域修建一條人行步道,主要采用的建造材料為自然片石。該人行步道的建立,既可作為景觀游覽路線,又可作為村民生產道路。此外,該道路可將塘壩現有的路橋相連接,可順沿步行道路到達景區售票處。子將汀步設置于橫穿溝道部分。與此同時,修建自然石步道,以連接景區與景區。
綜上所述,山區小流域具有土層淺薄、地形復雜、生態環境較好特點。當暴雨時節,小流域極易出現地質災害、水土流失現象。當前,社會主義經濟迅猛發展,山區村莊規模不斷擴大,以致很多民居毗鄰小流域溝道建設。此種情況下,會出現束窄工程、溝道侵占等現象,此種形勢下,防洪空間對所在、溝道連續性被及溝道生態完整性被破壞,極有可能引發洪水災害現象。小流域溝道生態清潔治,可有效治理垃圾、小流域內污水,以達成污水不進溝、垃圾不出溝目標及實現資源化利用、垃圾減量化、無害化、污水減量化目標,進而對污染的源頭加以控制。如此,小流域溝道水文形態等級會得到有效提升、生態環境及水質會得到有效改善。與此同時,加大治理河濱帶及裸露邊坡的力度,可改善小流域內生態環境及改觀小流域溝道區域的村莊面貌,并有效護理邊坡水土流失及裸露地表。希冀,我國加大對山區小流域溝道生態與防洪結合治理的重視、投資力度,以保護水源質量及生態環境,且推動山區經濟發展。
[1]王曉英,王翔宇,曹生群.山區小流域溝道生態及防洪結合治理淺析——以房山區蘆子水小流域治理為例[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15(06):28-30.
[2]張紅萍.山區小流域洪水風險評估與預警技術研究[D].北京: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2013.
[3]高海東.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溝道治理工程的生態水文效應研究[D].北京: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2013.
[4]張曉明.黃土高原小流域淤地壩系優化研究[D].西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5]李翔.黃土高原地區大昌汗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規劃設計[D].西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1007-7596(2016)06-0167-03
2016-04-24
倫秀梅(1967-),女,遼寧朝陽人,工程師,從事水利工程勘查設計、水利工程管理水土保持工程規劃、設計、管理工作。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