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文輝
(泰來縣湯池鎮政府 黑龍江 泰來 162411)
?
水產動物誘食劑的作用
賀文輝
(泰來縣湯池鎮政府黑龍江泰來162411)
隨著水產養殖業的迅速發展,水產配合飼料的需求量不斷攀升,傳統的自然放養已開始向高密度集約化飼養轉變,大量的集約化飼養幾乎全靠人工配合飼料,其適口性與傳統的天然餌料相比差異很大,因此水產動物誘食劑的添加已必不可少。
水產動物飼料誘食劑是一種非營養性添加劑。它是根據水產動物最喜食的動植物所含的化學成分,人工合成或提取的物質。誘食劑往往由兩種以上的化合物組成,這些化合物對水產動物的攝食有協同作用,通過對水產動物的嗅覺、味覺和視覺等產生刺激,使其聚集到飼料周圍,加快攝食,提高采食量(張艷秋等,2005)。
主要誘食劑包括動植物提取物、含氮化合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核苷酸、生物堿、含硫有機物、中草藥、脂肪、糖類、有機酸及核苷酸等。
誘食劑是為了改善飼料適口性、增強動物食欲、提高動物攝食量及促進飼料消化吸收與利用,而添加于飼料中的一類特殊添加物,包括香味劑(風味劑、增香劑)、調味劑(呈味劑)和水產誘食劑。飼料中添加誘食劑不但具有促進水產動物覓食、改善其對飼料的適口性、提高攝食速度、攝食量和促進動物生長的作用,同時具有促進水產動物對飼料的消化吸收,提高飼料的轉化率并且減輕飼料對水質的污染和降低成本等諸多益處。
水產動物的攝食過程一般分為起始階段(感受到水中餌料的刺激及存在)、尋找階段(辨別餌料刺激發生的位置,并接近餌料,引起食欲,產生吞咽、咬食等動作)、攝食階段(判斷餌料適口性和可食性,以餌料的攝入為攝食完成標志)。產生上述反應的生理基礎是嗅覺、視覺和味覺等生理反應的綜合作用(鐘文彪,2013)。視覺在水產動物仔、稚、幼期的攝食中起著重要作用,其功能是尋找、發現、辯認、選擇餌料,以及攝食時調整方向和姿態。不同水產動物對不同食物產生刺激的反應強弱不同。味覺器官是水產動物在水環境中感受化學信息傳遞的重要器官之一,極其靈敏,水體中較小濃度的化學物質即可被感受到。在隔光和流水條件下,水產動物通過味覺化學感受器感受化學溶出物的信息特點,完成趨向食物源和吞咽動作。嗅覺器官作為水產動物接受距離性化學信號的刺激另一重要器官,具有靈敏度高、范圍廣等特點,且結構復雜,在水產動物攝食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誘食劑的作用機理是刺激水產動物視覺、嗅覺和味覺的生理閾值,利用水產動物選擇性的采食行為,嗅覺、視覺和味覺產生綜合生理反應,引起水產動物攝食行為。
誘食劑的適量添加能提高飼料的適口性,有助于水產動物維持高攝食量,保障營養攝入,提高抗病力。在添加的過程中要注意三點:一是選擇適合的誘食劑。根據不同種類或同一種類不同生長階段選擇適當的誘食劑種類。二是確定合理的添加濃度。誘食劑添加濃度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影響誘食效果,甚至喪失誘食效果。三是注意養殖水體的理化指標。水質理化指標對誘食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影響,一般水溫越高,誘食劑用量也越大;在一定的水溫下,水的硬度越大,誘食劑的用量也就越大,所以在實際養殖條件下所用誘食劑的濃度應比試驗時使用的濃度略高。
在誘食劑的研發上,已呈現出向復合型誘食劑方向發展的趨勢,目標很明確,旨在通過多種方法的使用、多種誘食物質的結合,對養殖水產動物進行聯合刺激,進一步提升誘食效果,降低誘食劑投放成本。開展誘食劑研發的同時,要加強對水產動物的科學研究,如水產動物的攝食生理研究、不同種類水產動物攝食感受器生化機制研究、同種類不同發展階段水產動物攝食感受器生化機制變化研究等,力求從本質上揭示產生差異的原因,從而為誘食劑的研發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