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石油和化工行業綠色發展面臨的形勢
文/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十二五”時期,面對國內外復雜形勢和環境,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堅持推進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總體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尤其在生態文明建設和促進綠色發展方面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一是節能減排取得積極進展。2011~2015年,全行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11%,重點耗能產品單位能耗目標全部完成。全行業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2015年,全行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65%以上,危險廢物處置利用率達97%以上。二是突出環境問題初步得到遏制。電石法聚氯乙烯行業汞污染防治取得積極進展,低汞觸媒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汞使用量大幅度削減;鉻鹽清潔生產工藝達到80%以上,且全部完成了歷史遺留鉻渣的治理;磷石膏綜合利用率達到30%以上,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石化行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穩步推進;高鹽廢水加快治理并逐步向資源化利用邁進。三是綠色產品和清潔化技術加快推廣。高毒農藥基本實現低毒替代,高效、安全、環境友好型農藥新品種占70%以上;輪胎子午化率由87.2%提高到90.9%;油品質量加速向國Ⅴ升級。低氮燃燒、原料預加氫、催化煙氣脫硫脫硝技術,大幅度削減煉油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先進煤氣化技術的推廣應用,以及先進氣體凈化技術和大型低壓合成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裝置規模小、能耗高、污染重等難題。四是責任關懷理念逐步成為行業共識。越來越多的大型石化企業和化工園區簽署責任關懷承諾書,主動將健康、安全、環保作為企業的一種責任擔當,并建立起職責明確的責任關懷工作體系。
在回顧總結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仍面臨著嚴峻的形勢。一是長期的粗放型發展,導致我國石化產業層次偏低,特別是資源消耗高、廢棄物排放量大的低端產品比重過大,部分工藝裝備落后,智能化水平較低,產能過剩嚴重。二是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從產品制造到環境治理缺乏高端技術、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產業競爭力較弱。三是能源消耗較高,全行業能源消費總量5.5 億噸標煤,位居工業部門第二;合成氨、甲醇、乙烯等重點產品能效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普遍存在10-30%的差距。四是“三廢”治理挑戰嚴峻。全行業排放廢水40.4億噸、廢氣6萬億立方米、工業固體廢棄物3.2億噸,均位居工業部門前列;行業高濃度廢水、VOCs、危險廢物等特征污染物治理難度大。五是重大安全環保事件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行業發展和社會穩定,也對行業形象造成了惡劣影響。
目前,以節能環保、綠色低碳為主的貿易競爭新格局已經形成,發達國家限制高能耗、高排放、含有毒有害原料的產品進口等政策,對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的發展形成了“倒逼機制”,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作為提升行業國際競爭力、突破綠色壁壘的重要抓手。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結構不合理、技術水平低、長期粗放增長方式導致資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仍較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全行業總體上尚未擺脫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發展方式,生態環境壓力巨大,加快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生產體系已成為行業可持續發展內在需求。同時,推進行業綠色發展,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行業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舉措,是推進節能降耗、實現降本增效的有效措施,也是增加綠色產品有效供給、補齊綠色發展短板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