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鵬(遼陽市太子河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遼寧 遼陽 111000)
石油化工機械行業安全生產管理探析
孫鵬(遼陽市太子河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遼寧 遼陽 111000)
隨著我國經濟日益提高,石油化工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但是在石油化工企業的生產過程中,機械設備在提供高自動化生產活動的同時,也隱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所以提高石油化工機械設備的安全生產管理勢在必行,本文將對這個話題進行詳細闡述與探析。
石油化工;機械;安全
這幾年,石油化工的安全事故逐漸增多,其中的問題原因也各不相同,有些是由于機械設施的年久失修、也有的是由于人為的管理漏洞,但是究其根本是缺乏妥善完整的機械設備安全管理。作為安全生產的重要前提,機械設備的妥善管理必須是每個化工企業必須重視的生產環節。只有做好了生產機械設備的管理,才能保證企業的財產安全、工人的生命安全,使企業始終運作在良性軌道上。接下來,本文將詳細介紹石油化工機械行業的安全生產管理方法。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高科技的生產機械設備總能給企業帶來高質量、高效率、低風險的生產。使得企業在高效生產作業的同時,也能最大程度上地避免機械故障所帶來的安全事故。所以對于石油化工企業,對于先進機械設備的選擇與采購是整個企業生存發展的立足之本。采購人員進行機械設備采購時,必須充分地了解整個機械設備的技術特性和設備生產公司的實力和服務,切忌貪圖一時薄利,選購一些價格低廉但技術粗糙的不知名設備制造商,導致在生產過程中安全事故給企業帶來巨額的財產損失。雖然,先進的機械設備有著自身先天的優勢,但是后期的維護也同樣的重要。由于石油化工生產過程中,生產工序復雜、生產環境惡劣,不安全的因素也較之其他行業來說分布更廣、種類更具多樣化。所以石油化工企業必須根據自身企業的技術特點,有針對性的組建機械維修團隊,對機械設備的安全技術參數做定期的檢查,對整個設備的使用狀態進行系統性的評估與診斷,將安全隱患扼殺在萌芽中。同時,工作環境的因素也對整個機械設備的運行起著持續的影響。在高溫、化學品高度密集的工作現場,機械設備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蝕,所以在生產管理過程中,要做到充分的將腐蝕性化學品與機械設備隔離,保證設備不受到化學品地直接腐蝕,從而減少生產機械設備的損耗,延長其工作壽命的同時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所謂安全生產,關鍵在于人。人的主觀能動性是機械設備所不及的,但是確是大部分安全問題的根源所在。所以石油化工機械行業的安全生產管理,絕不僅僅是某個部門、或是某臺機械設備的管理,而是對于所有石油化工企業生產人員的安全管理。所以,提高企業生產人員的生產安全意識是企業穩定發展非常重要的任務。首先,每個石油化工企業都必須制定詳細的安全操作手冊,并印刷發行給每一個員工,根據這種方式,使每一個員工在生產過程中都嚴格遵守安全操作方法。其次,除了安全操作手冊,公司還應該做好每一個員工的入職培訓并定期組織所有員工進行安全培訓,使每一個生產人員始終牢記安全二字,讓安全生產的警鐘長鳴。對于管理人員,更需要進行深入的培養與訓練,使每一個管理人員能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時,也給與其他員工正確的指導與幫助。對于新型、高科技的機械生產設備,一定要在制造廠商的指導下,做好詳細的操作流程說明。如果是國外進口的機械,可以對關鍵的生產人員進行出國培訓。不僅可以學習機械設備的使用,也可以學習到國外先進的安全生產知識。
信息時代的到來,對于工業化的進程也起到了巨大的影響。高效、透明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統,是整個企業進行機械安全生產管理的窗口,通過管理系統,管理人員可以輕松的了解企業現有機械設備的規格、參數、數量。掌握企業生產能力的現狀的同時,也對整個機械設備的有效管理提供了一個宏觀的知識基礎。同時,維修團隊也可以通過管理系統,將每次的檢修記錄輸入到系統中。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有效控制定期的維修檢查,也能使這些數據集中化處理,對各個參數進行前后的縱向比較,及時發現異常情況的出現。使這個機械設備的維護變得有序而透明。而生產人員也可以通過管理系統,查詢相關的技術手冊以及安全生產知識,通過系統的任務提醒,有序地進行生產活動。而整個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由于使用者的目的和權責各不相同,所有系統必須帶有一套清晰的權限管理架構。例如,管理者有查看機械設備和宏觀生產狀況的權限,但沒有輸入設備檢修數據的權限等。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的避免企業職責的混亂,也可以避免一些不穩定的人為誤操作。當然,每一個信息安全系統都必須具有一定的數據安全功能,以防止數據的丟失與惡意篡改,如防火墻技術,云備份技術等等。
由于生產安全事故會在不經意間給企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所以一直以來,石油化工機械行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對于整個企業的生產活動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每個企業對于其投入也在一直保持著很高的水平。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與進步,安全生產管理必須要與時俱進,并時刻能夠應對各種各樣的安全生產問題。
[1]張紅革,馮光明,竇海燕.機械行業安全生產管理分析[J].科技與企業,2012,(2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