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篇:一起見證五年后的大變樣
拭目以待“十三五”規劃將帶來的改變。
有人問5年后,你還會在上海嗎?5年后,你會變成什么樣?是已經離開上海,去尋找詩和遠方,還是依然留在這片熱土上,去見證她的變化?!渡虾J锌萍紕撔隆笆濉币巹潯钒l布以后,上海將會有哪些變化?我們拭目以待。
首先5年后的上海,帶給人們最直觀的感受是不再如此擁堵,“十三五”《規劃》里,上海將在5年后,建設多達500公里的公交專用道,而新能源公交車比例也將達50%以上,BRT、中運量公交系統全面推進,新辟調整公交線路150條左右,新辟“最后一公里”線路20條左右,協調推進 76條單行道建設,并通過建設公共交通虛擬中環,改善郊區出行問題。
同時5年內,上海將開工建設47條鐵路線,其中23條期間已經開通線路將在“十三五”內建成,12條將在“十三五”內開工并建成,12條線路力爭“十三五”內開工;2020年前建成滬通、機場快線、洋山港鐵、浦東鐵路復線、滬乍杭鐵路、滬蘇湖鐵路等線路,建設上海鐵路東站,新增一個動車所—“惠南動車所”,用于配合上海鐵路東站新增高鐵動車列車組的運轉。
5年后的軌道交通也更加便利,郊區也將通上地鐵,預計5年內新增10條軌道交通線路,增加216公里地鐵,也就意味著到2020年底上海軌道交通總里程有望超過800公里,形成500余座車站的龐大軌道交通網絡,崇明也要通上地鐵,上海會實現全區地鐵線路的覆蓋。
技術進步的另一側是帶來生活質量的提升,預計5年內,電動車單次充電續駛里程將達300公里,實用性堪比汽車,而百公里運行成本僅為汽油車的六分之一。因此上海市“十三五”規劃將推廣本市電動汽車應用,加強充電基礎設施發展,預計到2020年,全市新能源車將達到26.3萬輛,充電樁規模達21.1萬個,建成有充電功能的公交停保場68座,新增1000個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服務網點,公交、步行、自行車等綠色出行將達80%。
在市民備感頭疼的停車問題方面,上海將在5年內增設1500個P+R停車設施,鼓勵P+R停車方式,停車場即換乘停車場,早上駕車停進P+R停車場,然后去換乘地鐵抵達工作單位,下班后再坐地鐵到達停車場,駕車回家,這樣既減少了道路擁堵時間,又節省了油費。
多方面的交通規劃帶來更直觀感受會是空氣質量的大幅改善。如上海市“十三五”規劃在5年內實現PM2.5年平均濃度下降至42微克/立方米左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8.5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18%,到2020年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80%左右,全市基本消除黑臭水體,生態用地達到3500平方公里,沿蘇州河、黃浦江等將建成1000公里城市綠道。
在市民最為關注的住房保障方面,“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上海將新增保障性住房30萬套左右,舊住房綜合改造約1500萬平方米,每年實施約6萬戶、共30萬戶,實施各類舊小區綜合整治約3500萬平方米,每年受益居民約15萬戶,共75萬戶,實施不成套為主的舊住房拆除重建改造約50萬平方米,結合舊住房修繕改造實施居住類優秀歷史建筑修繕約50萬平方米。
但在人口規模方面,作為超大型城市的上海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規模將控制在2500萬人以內,這會通過調整落后產能,合理控制就業年齡段人口,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政策,疏導非就業人口,加強城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調控無序流動人口,控制建筑總量過快增長,抑制人口過度涌入。
居民收入方面,“十三五”規劃5年后,上海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預計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5%以上,到2020年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5萬元左右,力爭到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對上海配置學前教育資源提出了更高要求,到2020年,上海將計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約150所。到2020年,上海還將建成600家市級青年中心,每年服務青少年100萬人次,為青少年創造更多交流空間,青少年人均年參與公益活動時間設定為30個小時,每年為失業青年提供各類就業服務20萬人次,力爭每名青少年掌握2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愛心暑托班將覆蓋全市所有區縣。
老年人也將會享受“十三五”規劃帶來的更多福利,預計到2020年,上海的戶籍人口老齡化程度達到36%,未來5年,上海將建社區老年人日間照護機構400家,長者社區照護中心50家,新增2.4萬名社區居家養老護理從業人員,大部分老人都可在自己熟悉的社區里安度晚年。
上海博物館東館、上海圖書館東館、上海大歌劇院、上海長灘一號、浦東美術館、浦東群眾藝術館、浦東青少年文化中心、拉菲爾云廊、BFC外灘金融中心、上海萬象城這一批新地標將在5年內陸續建成,拔地而起,它們也將構成上海這座城市的靚麗風景線。
有人說5年后的上海,房價更高了,物價更貴了,挑戰更大了。也有人說,5年后的上海,更加繁榮,更加開放,更加充滿機遇。其實無論5年后的上海將會變成什么模樣,期待我們都一直在,和她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