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駱春華
創新券如何開啟科技創新的大門
文 駱春華
淘寶式的科技服務模式并非牽翼網首創,但是與以往在線科技服務網站最大的區別在于——牽翼網不僅提供信息,還能提供在線交易服務。
為了幫助中小微企業、優秀創業團隊購買創新資源、科研服務,降低科研創新投入成本,激發科技創新活力,上海市科技創新券應運而生。
對于廣大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而言,申領了科技創新券僅僅是第一步,到底該怎么發揮科技創新券的作用?還需要有專業的市場化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信息咨詢和科技服務,引導其使用所需的科技服務資源。為此,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管理中心與牽翼網合作,將科技創新券的線上業務委托給其運營管理,每筆兌換無需按照計劃項目方式走行政流程,政府只做備案,以提高政策工具的靈活性、便捷性。通過牽翼網的市場化運營模式與科技創新券的結合,讓中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順利獲得了高端實驗室的“進門條”。
“儀器檢測服務蘊含著一個很大的市場。”牽翼網創始人劉慧偉說,“2014年中國科技檢測市場規模1000億元,牽翼,正是千億的諧音。”以中國科技服務市場每年兩位數的增長速度,他認為網站未來的能量將不止“千億”。在此之前,由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多具有科學檢測的“接單”能力,但是由于缺乏激勵機制,服務空間還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民營企業即使愿意提供科技服務,但由于資金、資源等方面限制,服務效果并不理想。于是科技檢測領域呈現出兩端不匹配的現象。
牽翼網嗅到了這一市場痛點,劉慧偉憑借10年科技服務業從業經驗,他與研發平臺聯系,希望承接科技創新券的線上業務,以便更好地為企業提供科技服務。
劉慧偉坦言,這種淘寶式的科技服務模式并非他們首創,但是與以往在線科技服務網站最大的區別在于,牽翼網不僅提供信息,還能提供在線交易服務。
在此之前,“由于服務項目的商品化程度不高,信息不對稱現象嚴重,一家企業想做樣品檢測,往往要托人打聽哪家機構能做,好不容易找到后還要談價格。”劉慧偉說道,現在,一家公司想要做科學檢測只需四步:一是在牽翼網上找到能夠做檢測的實驗室;二是選擇需要檢測的樣品名稱和檢測周期;三是確認網站給出的參考價格并下單;四是檢測服務完成后收取檢測報告。

用戶在“牽翼”搜索欄輸入關鍵詞,就能找到對應的服務產品。每件產品明碼標價,各個機構提供的同類服務都呈現在同一個網頁上,讓企業能“貨比三家”
記者了解到,用戶在“牽翼”搜索欄輸入關鍵詞,就能找到對應的服務產品。每件產品明碼標價,各個機構提供的同類服務都呈現在同一個網頁上,讓企業能“貨比三家”。此外,網站上許多商家的圖標上都標有“科技券”,提醒用戶申領這種權益憑證,在購買檢測服務后便可獲得政府補貼。許多企業正是通過牽翼網,得知上海有科技創新券。
今年年初,上海道邦磨料磨具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冬迎來了一筆大訂單,興高采烈的他卻遇到了新問題—客戶要求3天內就拿出道邦公司磨具加工前后產品表面粗糙度的變化數據和報告,如果拿不到檢測報告,他們將終止合約。換作以往,楊冬至少要花費幾周時間尋找資源,如今,只要打開一個叫“牽翼”的網站,就能快速找到適合的實驗室,并能像購買日用品一樣下單購買科技服務。
楊冬在“牽翼”下單后,當天快遞樣品到上海理工大學現代光學重點實驗室,僅用了2個小時就拿到了檢測報告。“反應速度太快了,從下單到拿到報告,還不到一場電影的時間,服務質量和態度也非常令人滿意,這在以往是絕對不敢想象的!”楊冬感慨道。
此外,這種在線檢測服務模式還催生出了一批優質的科技服務型企業,提高服務質量,帶動企業的創新投入,迅速提高供需雙方對接的效率。據悉,在得知可以申請科技創新券后,張江藥谷中80%的小微企業表現出了購買科技服務的意向。去年下半年數據顯示,藥谷通過牽翼網接單服務金額達62萬元,占總銷售額的三成。可見科技創新券在牽翼網這個平臺上幫助整個平臺取得了有效的市場推廣效用,帶動服務型企業提升服務意愿、服務能力與服務質量,進而提升了科技資源支撐創新的效能。藥谷總經理吳軍生說:“在牽翼網上購買科技服務和淘寶購物一樣,輕點鼠標,抵扣就完成了,還有什么力量能阻擋人們選擇這種方式呢?”
十多年來,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管理中心積累了豐富的科技資源,包括300多名專家、8000多臺儀器設備、上百家重點實驗室。“然而,光有資源還不夠,科技成果轉化不僅需要院所集聚起來的資源,還需要考慮到企業如何能夠利用資源的問題。”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管理中心副主任趙燕說道,“需要一種創新的服務模式將資源加工整合成服務的產品,并為企業用戶提供科技服務,所以這一環節需要專業的團隊做信息的再整合。”
正好此時牽翼網利用研發平臺的數據進行再加工,把大型儀器等數據集聚在服務平臺上,為用戶提供預約、下單服務。因此,平臺中心與牽翼網“牽手”,將科技創新券線上業務委托給牽翼網,開辟了“互聯網+科技服務+科技創新券”的全新服務模式。這種模式為牽翼網帶來了巨大的市場增值空間。目前,牽翼網上線一年以來,在線交易額已突破億元,擁有注冊用戶超4000名,加盟服務機構600余家,平臺擁有提供服務大型科學儀器6000臺套、科技服務項目9000項。
同時,這一模式也為平臺中心的角色帶來了新的變化,“研發平臺作為事業單位編制有限,不可能進行深入的服務工作,這是我們的一個痛點。跟牽翼網合作以后,由企業來完成具體的服務工作,研發平臺則將進行二次轉型發展。”趙燕談到,現在研發平臺工作的主要方向是建設科技資源創新服務大數據中心,一方面,通過行政手段獲取相關數據資源;另一方面將積累起來的資源向全社會開放,牽翼網在研發平臺采集數據的同時也會實施更新數據,能隨時提供各種科學儀器使用次數、各個行業樣品檢測情況、各區縣企業研發服務活躍程度等方面的數據,以供政府部門參考。
如今,平臺中心逐漸回歸管理者的角色,并站在更高的層面完善修訂科技創新券管理辦法,為科技服務行業掃清障礙,營造良好的科技服務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