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偉
伯豪醫學:基因檢測,比你更懂你自己
文 李偉
所謂基因檢測,就是對血液或其他體液或組織細胞中的DNA或RNA進行檢測的技術。通過檢測,可預知身體罹患疾病的風險或對疾病進行更有效的治療。因此,它被看作未來智慧醫療領域的發展趨勢之一。
數年前,人們對于基因檢測還只是停留在教科書或紀錄片的鏡頭里。然而近些年,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通過基因檢測,發現自己攜帶乳腺癌易感基因后及時進行了預防性治療;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患癌時,也接受過全基因測序。這些公眾案例,使基因檢測在人們的認知領域內變得越來越熟悉。在國內,一度被叫停的基因檢測臨床應用,也隨著國家衛計委通過第一批高通量測序技術臨床應用試點單位名單后再度放開。基因檢測,將是未來醫療領域的發展趨勢之一。據業內人士預測,中國國內基因檢測及其相關產業將可能形成每年超過1000萬人次的檢測市場,發展空間巨大,其市場規模或超過千億元。
坐落于上海市北高新技術服務園區的上海伯豪醫學檢驗所(以下簡稱“伯豪”),就是這樣一家在基因檢測領域有著數十年經驗的“專家”。記者從伯豪醫學的總經理薛迥口中得知,為了能將多年的研究成果應用于臨床,造福病患,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上海伯豪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籌建了上海伯豪醫學檢驗所,專注于轉化醫學和精準醫療服務。
所謂基因檢測,就是對血液或其他體液或組織細胞中的DNA或RNA進行檢測的技術。通過檢測,可以使人們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預知身體患疾病的風險或對疾病進行更有效的治療。它能預測個體疾病患病風險,如癌癥、糖尿病、老年癡呆等多種疾病;能對疾病進行篩查,如無創產篩(篩查三種常見染色體三體綜合征);還可用于評估某些藥物的療效和毒副作用,如癌癥靶向藥物,通過相關基因位點的檢測,從而達到個性化治療的目的。

所謂基因檢測,就是對血液或其他體液或組織細胞中的DNA或RNA進行檢測的技術
“目前腫瘤標志物的檢測都是基于蛋白質層面的,如AFP、CEA、CA199等,而伯豪醫學正在做的是基因層面的檢測。上海除了一些先進的三甲醫院,現在大部分的醫院都還沒有涉及這個領域,因為在基因層面上的檢測從操作情況上來講比較復雜和艱難。然而伯豪醫學擁有多年的經驗積累,可以說是基因檢測領域的先行者。”薛迥在介紹其基因檢測產品時如是說。據悉,伯豪醫學主要針對B端市場,其客源大多來自醫院和體檢中心等。
薛迥從生物醫學的視角,將健康人群分為了兩類:一類是一般健康人群,另一類是高危健康人群。一般健康人群,是身體各項指標都在安全數值之內的人群。高危健康人群大多是家族中有親屬患有某種疾病,目前是健康狀態,由于基因、環境等因素導致發病的概率較一般人群來說要大。如上述的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為了防患于未然便做了預防性的相關手術。
伯豪針對發病率較高的各類腫瘤疾病,依托強大的研發團隊,探索更為高效和精準的檢測方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飲食結構發生改變,我國結腸癌的發病率直線上升,而人們對于腸鏡檢測容易產生恐懼感。伯豪通過和英國皇家醫學院終身院士劉宗正教授合作,由“前哨原理”發明“大腸警哨”檢測項目,即通過對血液中基因標志物的檢測來評估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從而真正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在我們檢測的對象中,發現了不少高風險者,這些高風險者經過醫院的結直腸鏡檢查后,大部分都檢出了腺瘤或息肉。他們通過腸鏡及時摘除了病灶,從而避免了進一步惡化為腫瘤的悲劇。”

目前,國內基因檢測飛速發展,市場上也涌現出了眾多的基因檢測公司
雖說伯豪的成立時間只有短短的幾年,但依托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強大技術背景,在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組織芯片、生物信息數據庫分析系統、生物組織樣品庫、基因組學研究等技術體系都有所涉獵,專業打造一個全面而富有國際競爭力的醫學分子生物學檢測中心。
“目前,伯豪醫學除了在腫瘤個體化、個性化醫療等方面提供基因檢測服務外,還致力于精準腫瘤系列產品的開發。”所謂的精準腫瘤系列產品是通過分析腫瘤相關基因變異情況,全面、準確地解讀患者基因狀態與抗腫瘤藥物療效及毒副作用的關系,以此來協助臨床醫生制定精準治療方案,為腫瘤患者特別是反復抗腫瘤藥物治療失敗的患者找到合適的藥物。相關數據表明,腫瘤這一殺手的發病率持續增長,每個人的機體狀況決定了其在發病時的不同狀況,同樣的治療方案對不同的腫瘤患者效果差異很大。伯豪推出的“個體化醫療”服務也叫“精準醫療”,它通過對患者進行基因檢測,預測不同藥物對該個體的療效及毒副作用,幫助醫生快速精準地找到治療方案,最大限度地把握治療機會,從而最大程度上達到“對癥下藥”的效果。
據悉,在個體化治療的協助下,腫瘤治療從“試藥—看效果—換藥”轉變為直接選取合適藥物。曾經有一位肝癌患者,在入院時腫瘤已經很大,由于已經出現擴散轉移,已不適宜進行手術。伯豪通過基因檢測后發現伊立替康(藥物名)對其有效,而伊立替康是治療其他腫瘤的藥物,不屬于治療肝癌的常用藥物,用傳統試藥的方式很難選到。在臨床使用伊立替康2個月后,該患者腫瘤明顯縮小,在醫院順利地進行了腫瘤切除,目前已經康復2年。
“以上的案例還有種種。如果沒有個體化治療的話,我們難以做到及時、精準的用藥,對于時間就是生命的腫瘤患者而言,個體化治療在爭取患者最佳治療時間的同時可以救命。”薛迥語重心長地說。除了腫瘤這樣沉重的話題,薛迥提到,伯豪醫學也一直在做一些有趣的貼近生活的項目。例如天賦基因檢測項目,它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優勢基因后更好地幫助孩子在擅長的領域發揮最大優勢,避免盲目地“拔苗助長”。還有如何根據基因更有效地控制體重、了解自己對于酒精的分解能力等,這些也都是伯豪投入市場已久的項目。
目前,國內基因檢測飛速發展,市場上也涌現出了眾多的基因檢測公司。但是大部分基因檢測項目都沒有統一的規范要求和收費標準,市場價格較為混亂。人在患病時的判斷容易因為焦慮和恐懼有所偏差,從而輕信相關產品的推銷。對于這一現象,薛迥指出伯豪始終堅守為醫者應有的道德底線,從不給檢測者推薦不適合、不必要的檢測項目。為此,她也表達了一絲擔憂,像伯豪這樣“重技術輕營銷”的公司可能會面臨一些競爭壓力。但對于未來,薛迥仍滿懷期待:“正如市北高新給予我們正面積極的服務與幫助那樣,伯豪致力于為患者帶去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的服務。”從她的言語中可以看到醫者仁心。
面對未來中國生物醫療領域發展之大趨勢,伯豪正在用實力來證明其先進的技術將會成為行業的標桿,同時占據科技創新型企業的一席之地。“我們正努力成為國內技術領先的、擁有全面系統分子生物學技術平臺的技術服務和醫學分子診斷產品供應商,一步一個腳印地為我國生物醫藥領域科技創新和產業化做出貢獻。”薛迥自信且滿懷期待地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