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志雄(上海大學體育學院 上海 200444)
試論學校體育對培養學生社會技能的作用
□ 梁志雄(上海大學體育學院 上海 200444)
采用文獻資料,實踐研究,專家訪談等方法,探討了學校體育對于培養學生社會技能的作用。認為,學校體育在培養學生人際交往、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公正精神、個人效應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其獨特的作用。體育教師要不斷地改革我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總結體育課程在培養人方面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實現體育課程的特殊價值。
學校體育 學生 社會技能 作用
社會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個體社會關系的好壞、事業成功與否和生活中的滿意度。在現代社會中,人際交往不僅是個體適應環境、適應社會生活、擔當社會角色、形成豐富個性的基本途徑,而且也是學習和發展的重要途徑。一個人在社會中是否成功,不僅取決于所掌握知識的多少,與之是否具備良好的社會技能有較密切的關系。
社會技能一般包括人際交往技能、適應社會環境技能、正確對待自我技能、在困難條件下完成任務的技能等。從體育課程的功能來看,學校體育在培養學生的社會技能方面,具有其它課程不可替代的作用。發展學生的社會技能也是新世紀我國體育課程改革十分關注的內容。
長期以來,我們把教學過程簡單地理解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之間的交往,因而影響了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事實上,學校體育為學生之間、班級之間、年級之間、校際之間提供了人際交往的廣闊天地。
現代社會,可能沒有一項活動,能象體育一樣受到億萬民眾如此關注,如此狂熱的追求。也不可能沒有一種文化,能象體育一樣如此不分國界、政體、民族、膚色、信仰,在全球找到共同語言。體育運動是一個社會互動的領域,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發展人際交往的能力,促進人事關系的和諧,即表現人與人之間的可依賴性、信任感、相互了解、尊重和自信。在學校體育中,學生不僅要接受來自教師的情感信息,還要不斷接受同學之間的情感信息,并且后一種情感交流更加重要。由于體育的競賽特點,要在體育比賽中取得勝利,就必須在同學之間建立平等、民主、自由、坦誠、高效的人際交往,相互信任、相互尊重。這些品質的培養,無疑會促使人際交往技能的形成,實踐證明,那些體育的愛好者,具有一定專長的體育積極分子,無論是在學校或是工作崗位,都能較好地處理人際關系,容易得到同學或同事的信任。
同時,體育作為一種管理者行為,卻是聯系同學、團結同學、教育同學的一種有效手段。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因此,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
激烈的競爭性是現代體育一個最顯著的特點,體育運動之所以被人們所熱愛,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為它是以最直接、最不加掩飾的競爭方式,呼喚著人的本質力量。學校體育可為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它可以營造一種緊張的競爭氛圍,激發學生競爭的動機,充分調動和發揮他們的潛能,驅散懶散,煥發熱情,追求成就,并在機會均等的條件下遵守規則,公平競爭,對學生的個體或群體的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進而對培養學生競爭意識起著潛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學校體育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能力。首先,它可以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思維方式;其次,它可以培養不畏強手,敢于競爭,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精神,這種精神是競爭者非常重要的素質。心理學研究表明,健康的人與病態的人對同一事物有認識往往有很大的差異。一般來講,健康的競爭者都偏向于堅定、勇敢、果斷、敢于冒險、進取而又百折不撓,有敗中求勝的信念;而體弱多病的者往往傾向于動搖、怯懦、猶豫……另外,體育的競爭也是一種智慧的較量。任何一種體育比賽都要求以已之長,克彼之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實質上就是一種競爭的技巧。
在我國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由于他們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養成其以我為中心的毛病,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不能正確地自我評價或以公正的態度去評價別人。
眾所周知,體育比賽是一種公平、公正、道德的競爭,運動員的水平與能力在統一的、客觀,的標準面前得到公正的鑒別,并且這種鑒別能夠得到社會的公認。因此,當學生從事體育活動時,在愉快、公正的體育情境下,通過親身的體驗,容易使公正精神得到內化,使他們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能夠正確地自我評價,在評價別人時,能夠尊重客觀事實和奉行公正的原則。
由于現代社會激烈競爭和高頻轉換,要求我們的學生進入社會后具有強烈的個人效能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和體現自身的價值,勇敢地面對競爭。體育運動所表現出的能力至上的特點,能夠培養現代人的強烈的個人效能感。對于從事體育運動的人來說,無論是專業運動員,還是大眾體育的熱心者,都必須要從運動時間的支出和運動成績取得的比例關系上去追求最大的體育效用于,而這種追求的結果有助于個人效能感的形成。
由于運動推崇能力至上,所以體育運動是非常講究用人之道的。在體育運,特別是集體項目中,在體育課堂的合作學習中,都要求要發揮人員的最大效能,一切活動的目的,都是為了結果。參與運動者,可以通過這樣的活動,從中受到教育:要想在社會生活中爭取適合自己的地位,就必須努力地學習,充實自己的知識和培養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靠其它的不正當的手段去獲得。
體育運動技術和運動方式的高置換率,對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由于科學的高速發展,很可能我們的學生在學校所學的某些知識不沒等走出校門就已經過時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使他們走入社會后樂于和有能力接受新的知識。體育運動是一個開放的運態系統,這一動態系統的最大表現是運動技術和運動方式不斷追求最佳效用的有序進程。體育運動的參與者一般總是根據自己所追求的目標來選擇和使用運動技術和運動方式,同時,為了使自己所追求的目標盡快實現,他們必然會地不斷地創造和不斷地改造現已使用的運動技術和運動方式,得到功能和效用的最佳。就學校體育而言,為了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在項目安排上體現全面性和多樣性,那些在某一項目上有較好基礎而在其它方面表現較差的學生肯定不能達到學校體育的要求,他們必須在實踐中不斷發現自己的不足,有針對性地加強鍛煉,不斷地超越自我。這極有助于學生逐漸形成一種樂于接受其未經歷過的生活經驗和新的思維方式與新的科學知識的心態。再者,體育比賽的瞬息萬變和環境氣氛的變化莫測,也是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競爭環境的一種模擬訓練。
體育課程對于培養學生和諧的人際關系和,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有獨特的作用。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合作和競爭的意識、交往能力、對他人、集體和社會的關心程度都會得到提高,而且,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所獲得的合作與交往的能力能遷移到他們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去。這就要求在體育教學中要特別注意營造友好、和諧的課堂氛圍,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此外,體育課程十分重視學生應學會通過多種途徑獲取現代社會中體育與健康的知識和方法,這有助于他們更好地了解社會、適應社會。
總之,學校體育對培養學生社會技能的作用,從理論研究結果上看是肯定的,這就要求我們以更多的熱情和本著對學生發展負責的態度,積極地參與到新世紀中國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實踐中去,不斷地改革學校體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不斷地探索體育課程對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社會技能和方法和途徑,充分地發揮體育課程在培養人方面的獨特作用。
[1]曲宗湖,楊文軒.學校體育教學探索.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1.
[2]郭景陽,論中小學素質教育.學林出版社.1998.12.
[3]季瀏,體育與健康課程與教學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