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露露(上海市民辦明珠中學 上海 200001)
論體育游戲對初中體育課堂實效性研究
□ 丁露露(上海市民辦明珠中學 上海 200001)
教師教學內容與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單一教學內容給學生帶來厭學心理,使教學目標大打折扣,最終造成學生討厭上體育課的局面。課堂中體育游戲的實施對學生和教師自身都有巨大的作用,科學合理的游戲能夠提高課堂實效性,教師教學游戲的設計必須符合該課堂教學內容,對教學目標的完成有一定的作用,不能照搬硬套,同時設計時還需要考慮游戲本身的性質是否文明健康,是否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是否符合年齡層次和身心發展特點,是否符合場地氣候條件等等。
體育游戲 初中體育課堂
根據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發的《上海市中小學體育與健身課程標準》編寫的初中《體育與健身》學生用書中,對內容有了明確的規定:走、跑、跳、投、技巧、球類,避免出現“放羊”的情況,有利于對教學質量的評價,明確了各個階段的教學要求,從而避免了體育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開放性”認知偏差。但隨之而來的是教師教學內容與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許多教師還是簡單地認為只要將教材內容落實下去,學生便會有所提高,忽略了單一教學內容給學生帶來厭學心理,使教學目標大打折扣,最終造成學生討厭上體育課的局面,無法完成《課程標準》所規定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鍛煉為主要手段,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必修課程,而這個健康不僅僅包括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只有心里接受了才會有自主性的能力,才有樂趣可言,其實體育練習初始階段學生都愿意接受體育課,但是在經過一定的練習以后學生的厭學心理開始表現出來,歸根其原因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教學內容過于枯燥乏味,缺少人際互動和情感交流,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種是由于教師要求的練習,學生無法完成,因而體驗不到成功帶來的喜悅。這就需要教師引入相關的誘導性練習和輔助性練習,即為了幫助學生掌握較難動作,而采取的與所學運動技能相似,技術結構簡單的練習以此進行過渡。
那么體育教師該如何來把握這一短短的四十分鐘堂課呢,我認為應該將每一堂需要落實的內容通過游戲的形式體現出來,而不是單單的跳就是跳,投就是投,選擇合理的游戲來結合教學內容,不但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始終保持興奮狀態,全身心投入到練習當中來,在玩的過程中進行體育項目鍛煉,既避免了厭學心理,又提高了練習效果,可謂事半功倍。
3.1、理論意義
教師對一堂課把握的好壞,關系到教師今后的發展速度,通過相關的研究學習,教師能夠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年齡性別特點以及外部環境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并根據教學目標來選擇和設計教學內容,把握到運動形式活潑,具有健身性、知識性和科學性,對教學內容的組合和搭配能夠運用自如,能夠統領教學目標的同時,于學生的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融入于技術、技能學習之中,真正理解并做到什么樣的課是一堂好課,從而拓寬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為教學實踐打下先決基礎。
3.2、實踐意義
在教學過程中,光理解教學目標和內容還是不夠的,需要一個從懂到會的經歷,課堂是一個調控的過程,教學目標和內容好比方向盤和目的地,課堂調控能力好比駕駛員的駕駛能力,調控組織能力差達不到目的地,缺少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不能夠及時讀懂學生,不了解學生真正的需求,同樣到達不了目的地。因此,通過研究希望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實際教學實踐能力。
3.2.1、對學生而言
體育游戲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體意識,在許多游戲中需要發揮團隊作用才能夠取得勝利,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很多時候要完成一個目標需要通過團隊的力量才能完成,這很好地培養了同學間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而在集體中同樣離不開的是紀律意識,如一場足球比賽,需要靠團隊的力量才能將一個球送入對方球門,光靠一個人是不夠的,當進球的一瞬間集體歡呼雀躍,這種歡呼代表著他們的集體榮譽感,代表著團結合作后的勝利,更代表著一份屬于集體的責任感。正是因為這種責任感學生們便會意識到自己屬于集體的一份子,由不得自己胡來,對于課堂更不能破壞集體的環境,認真聽講練習才是對集體的最大貢獻。這種良性循環,學生的體育技能才能夠獲得提高,進而促進身體素質的發展。
3.2.2、對教師而言
一堂好的體育游戲結合課,有利于課堂教學組織管理,讓學生漸漸意識到上課聽從組織紀律,免去教師管理學生紀律所花費的時間而有更多的課堂時間屬于自己的游戲,大大提高教師調控學生所花費的時間,提高學生注意力,使得課堂教學內容有效落實。同時由于學生課堂的良好表現,教師會變得更有信心進行教學設計研究,提高教學水平及良好教態的培養。
4.1、游戲在一節課中的運用
4.1.1、開始部分的運用
在課的開始部分應當選擇一些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游戲,尤其是低段學生由于經歷從下課到上課的過程,加上下課在操場奔跑給人一種自由的感覺,學生注意力會下降,此時就要通過如“報數”、“反轉”類游戲提高學生對教師口令的注意力,既提高了學生注意力又能夠將隊伍排整齊,使學生進入上課狀態,有利于教師集中進行講解和調控。
4.1.2、準備活動中的運用
準備活動分為一般性準備活動和專門性準備活動,一般性準備活動目的在于熱身,使生理機能活躍起來,避免運動損傷。許多體育教師會采用繞操場熱身跑加準備活動操的形式,其實這種教學形式學生早已厭倦,練習效果不大。因此我們可以采用蛇形跑、追逐跑、貪食蛇跑的形式代替平時的跑法。以前我都是常規繞操場跑,但在一次六年級課堂教學過程中,在準備活動階段我就采用了男生追逐女生的游戲跑法作為準備活動,結果學生在5分鐘后的心率平均比以前高出將近15下,練習時間一樣,但運動強度變大整體運動量就上來了,關鍵是學生心理感覺不到累,練習積極性比較高,最終導致這堂課下來效果非常好。那堂課上感覺自己也非常有激情,也不需要怎么去管理課堂紀律。而專門性準備活動主要是圍繞本課核心教學內容開展的輔助和誘導學生進行身體鍛煉的活動,目的在于該過程所鍛煉的部位和所練習的素質直接影響核心內容的教學質量。體育游戲運用于專門性準備活動。專門性準備活動主要是為基本部分內容有關的肌肉群、關節、韌帶和器官,以及各系統機能作好充分的準備。由此可以選用創編一些動作性質和結構與基本部分的內容大體相同的體育游戲作為輔助性和誘導性練習。如一次組內公開課上,我上了一堂“實心球”課,由于實心球需要腿部腰部力量的支撐,我就將拋實心球動作運用“憤怒的小鳥”游戲引入當中,學生練習積極性非常高,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將要練習的動作恰當地融入游戲當中,讓學生們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完成練習內容。通過這些游戲使學生生理和心理有效調節到興奮狀態來迎接課堂主要教學內容。
4.1.3、基本部分的運用
基本部分是體育課堂中體能技能的重點練習部分,也是學生最容易厭倦的練習部分,如何提高學生練習積極性至關重要,該部分練習的好壞直接可以判定該堂課練習效果的顯著性差異,因此體育游戲在該部分的運用既可以調節課堂氣氛,又能夠通過游戲使得練習內容變得豐富多彩來吸引學生注意力甚至提高學生的集體競爭意識,從而提高動作的掌握水平。
如耐力素質的練習,很多體育教師會選擇跑圈來提高耐力,對于學生而言他所要做的就只有跑,沒有其他目標和內心體驗,回過頭來要提高耐力的方法很多,并不是每次耐力練習都要跑圈,可以換成“跑臺”、“逃追”、“帶球跑”等等,通過調換不同游戲形式以此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再如跳躍練習中的立定跳遠,若簡單的讓學生從起點線往前跳,沒幾下學生便開始兩兩相互講話,漸漸失去練習的積極性,我們可以通過“跳房子”游戲將立定跳躍練習結合當中,即在旁邊畫一個一層一層的房子,學生根據自己跳的遠度挑選相應的層數,最后通過斗智斗“遠”取得房頂的皇帽成為大王,這樣學生就會不斷練習拼命往遠處跳已取得更高樓層的資格,既滿足了學生想玩的心態,又解決了課堂教學目標。但在游戲式練習過程中要注意學生因過度追求游戲的勝利而導致動作的變型,很多時候好壞在一瞬間,如在“跳房”游戲中教師可在一旁指點學生告訴學生只有正確的跳躍動作才能跳的更遠,適當通過身邊學生舉出實例,學生便會為了勝利而選擇正確的動作進行練習。
而對于技能類的練習內容教師同樣要注重游戲的重要性,如六年級學生的投實心球練習,由于學生具有爭強好勝的特點一拿到實心球就開始比誰投的遠,而忽略動作姿勢的重要性,而這種投法因為沒有高度實心球下落時間快根本就不遠。一開始我所執教六(2)班也是這樣,前面動作分解的再詳細,到后面投擲練習環節學生還是相互之間比遠度,根本不把我之前講的動作要點當回事,這時就需要教師及早發現并合理設計解決的策略。我發現當時學生普遍的原因是因為學生一味想投遠而沒有高度,當我讓他們注意高度的時候部分學生們便開始往上投開始比起了高度,結合投實心球的教學要點,需要有合理的高度即角度才能把實心球投的更遠,換句話說實心球所經過的拋物線弧度越好看實心球就投的越遠,而并不是越高越好,我就在實心球的上面粘了一米長得彩帶,告訴學生這堂課我們上美術課,就是在天空中畫彩虹,此時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相互之間比的不是遠度和高度而是比誰的彩虹畫在天空中畫的更漂亮,慢慢地拋物線的弧度也就來了,等學生動作定型的時候再開始遠度的投擲練習,結果就容易多了。
4.1.4、結束部分的運用
一堂課下來學生有一定的疲勞積累,此時通過一些小負荷的游戲可有效地消除緩解疲勞,使神經系統從興奮狀態慢慢平靜下來,靜下心來投入到下一堂課當中。但放松游戲的制定需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來定制。
4.2、游戲在不同體育項目中的運用
4.2.1、在跑步類當中的運用
跑步項目在所有的體育教學項目中算是最枯燥乏味的,雖然練習結構單一,學生比較容易理解,但正是因為這種單一的雙腳交替練習項目學生感受不到運動帶來的樂趣,就容易產生厭學心理,結果就是越跑越累,教師此時不進行適當干預學生不但心肺功能沒有提高,反而變得討厭跑步,注意力分散,甚至造成傷害事故。而游戲內容的加入可以讓學生在體驗游戲樂趣的同時增加練習興趣,提高練習的密度和強度。例如加入貓捉老鼠的游戲,規定一部分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沿著某一個方向跑,另外一部分同學追,規定當老鼠的同學跑的慢的可以在前面先跑一段,當貓的同樣道理,這樣機會平等,同時老師在一旁進行擊打波浪鼓,老師規定,若最后一個被抓到的學生就有機會代替老師擊鼓,這樣學生一定會很興奮,跑的同學拼命跑,抓的死命追,因為大家都想擊鼓,這樣一來學生的練習興趣就被調動起來,等學生跑的能力有明顯提高的時候,可以進行計時的方式練習,那么同學之間相互比較,你跑了幾秒,我跑了幾秒,甚至到最后跑完了以后還想跑,還想再進行比試,這樣就能很好的提高學生跑的能力,又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此外還可以劃定長方形區域進行時下比較流行的捕魚游戲,一組當小魚,一組當漁夫對半站在規定海域的寬側,用一個軟排球做炸彈,來回打魚,中間的魚兒就會兩頭跑遠離炸彈,漸漸的跑步能力也能提高。
4.2.2、在跳躍類當中的運用
跳躍練習能夠通過學生之間比較直觀的視覺對比,了解自己的能力,有超越對手的沖動,但是由于個體之間運動技能存在的差異,如果一直跳都超越不了對手,那么學生同樣會興趣度降低,最后自我放棄,隨便跳一下應付老師,其實這也很簡單,本人在學習跳躍動作初期加入適當的游戲進行輔助練習,讓學生學會正確的跳躍動作,如跳遠動作中進行兒歌練習:一拉而蹲三擺臂,蹬地有力向前沖,通過簡單易懂的口令式兒歌學生能夠快速掌握動作的基本要領,不會的就根據兒歌進行動作練習,在掌握動作技能以后就是對動作技能的鞏固和提高,在跳躍線前面放一塊長的體操墊,距離根據個體差異進行調整,要求學生必須跳過墊子,站在墊子前面,如果學生高度不行就可以適當增加墊子的厚度或擺放障礙物,對動作技能進行改善,待技能鞏固的時候還可以進行游戲比賽,所有學生站在統一起跳線,分批進行跳躍,要求每人只能跳五次,跳完后地面標上自己的學號,待所有同學跳完后決出冠亞季軍,或者分小組進行比賽,三局兩勝。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看著前面同學的標記,努力跳躍,試圖超過對方,當然期間要相互調換跳躍的順序,體現游戲的公平性原則。再如青蛙跳荷葉,每一張荷葉上只能站一個人,只能跳躍前行,若其他小伙伴跳過來你不能夠及時逃走,就算失敗等等通過類似游戲的多次練習,加上老師的一旁指導,學生的成績必然有所提高,還提高了學生對學習的情感態度觀。
4.2.3、在投擲類當中的運用
投擲類項目和跳躍類項目一樣,都是前面興趣度高,一旦過了這個興奮期就容易厭倦,其實有時候除了和對手比試以外,有時候和自己比試也會體驗到成功的樂趣,以初中教材中最普遍的投實心球教學為例,在一次體育教學課中,我引入了時下最熱門的游戲之一憤怒的小鳥,將實心球比作小鳥,在前方一定的距離運用體操墊搭建成一個大碉堡,學生為了想炸毀大碉堡,都會拼命地往前面拋,炸毀碉堡的那種成就感和喜悅程度讓他更有了進行下次練習的欲望和沖動,為了將這個游戲變得更加的情景化,我還在實心球表面貼了一個憤怒的小鳥的圖案,學生視乎就感覺自己親身在體驗和練習憤怒的小鳥游戲,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的投擲距離明顯提高;如果學生投擲高度不夠這也很好解決,在實心球上貼一條一米長的彩帶,在天空中劃彩虹,道理很簡單,如果沒有彩帶,由于球在空中停留的時間比較短,學生也不能夠很好理解拋物線的概念,不知道怎么樣的拋物路線是最好的,那么運用彩帶在空中劃彩虹的游戲,學生就能夠比較直觀的看清楚,自己在空中劃彩虹的路線,其實彩虹就是一個很好的拋物線軌跡,學生通過生活中的常識對比,自己畫的彩虹是寬了還是窄了,寬了說明高度不夠,太窄說明拋的太高了,加上五顏六色的彩帶拋起來在空中飛的感覺學生練習積極性會變得非常高。而對于低段年級的學生在練習投擲初期往往不會發力的要點,不會運用甩臂動作,在平時教學中我將紙炮游戲引入了教學當中,通過一張白紙折成一個響炮,誰的紙炮響,就說明了誰的甩臂力量到位,學生之間相互在游戲比較中練習動作技能,其實這個游戲將力量這種無形的東西就行量化,變成響聲直觀的反應出來,學生不一定指導力量的大小,但是通過聲音的大小來判別力量的大小,所有人都不會有問題。
當然,上述兩個游戲學生感興趣的同時也會發生混亂,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及時發現及時引導。
4.2.4、在體操類當中的運用
在體育游戲中,并不一定要把游戲弄的很復雜,有時候要營造的是一種游戲氛圍,如平時的健身操廣播操,部分同學會比較感興趣,還有一部分同學不一定感興趣,這里可以進行一種小老師帶學生的游戲,或者游戲穿插進行的方式進行練習。所謂小老師就是老師教學生練習,這種方式比較適合低段年級的學生,告訴學生經過幾次練習以后會得做的同學就可以教不會的同學,做一個小老師,那么相當一部分同學會積極主動練習,希望通過自己的練習爭做小老師,當然如果你不幸做了其他同學的學生沒關系,只要還有學生沒會,只要你在別人之前學會動作,你同樣還有機會做別人的小老師,給每一個學生希望。當然到最后面學會的幾個同學還是有機會當小老師,你可以進行打擂臺,只要你認為哪個同學做的沒有你好,你就可以和他進行挑戰,如果勝利了就有機會做他的小老師,這期間需要執教老師相互平衡的,當然了還可以進行先集體練習,練習完了以后再評比,做的好的進步比較大的都能夠中途進行游戲,以這種吸引的方式促使學生積極主動進行認真練習。
操類中還有技巧類項目如前滾翻,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了低頭看天、小刺猬學本領、倒霉熊出門逛街等一系列游戲輔助教學內容進行練習,避免學生害怕心理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4.2.5、在球類當中的運用
對于低段年級主要以培養學生對球類的興趣和球感為主,通過身心體驗和感覺球的運動,如籃球中的運球接力,包括接力傳球和接力運擺標志物,再如定點投籃比賽,將筐子放在地上進行投擲練習,比進的個數多少;足球中的射遠比賽,射準比賽,將標志物如礦泉水瓶放在遠處誰射到的個數多誰算勝利,再如墻上定點射分,就像射箭一樣,越靶心的分數越高等等方式進行球類教學。
總之,我經過一段時間的體育游戲研究教學,發現課堂中體育游戲的實施對學生和教師自身都有巨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一節好的體育課,學生會漸漸地喜歡上這個老師的課,無形中慢慢地建立了自己的威信,而這種情感磁場可以說是敬重,并不是每一堂體育課都適合運用游戲練習,也不是每一堂課都一定要運用游戲練習,而是我的教學實踐研究認為科學合理的游戲能夠提高課堂實效性,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教學游戲的設計必須符合該課堂教學內容,對教學目標的完成有一定的作用,不能照搬硬套,同時設計時還需要考慮游戲本身的性質是否文明健康,是否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是否符合年齡層次和身心發展特點,是否符合場地氣候條件等等。
[1]黃曉紅,唐迅.體育游戲在現代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及運用[J].宜賓學院學報,2008-6,1671-5365(2008)06-0098-03.
[2]楊穎秀著.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行為整合[J].人民教,2003(第476期).
[3]周邵忠.體育游戲.華中師范大學出版.
[4]潘紹偉,于可紅.學校體育學.高等教育出版.
[5]付真勇.談談體育課中游戲教學的重要性[J].教育學刊.2009.
[6]李燕強.試論體育游戲和體育[J].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8 (6).
[7]《體育游戲》人民教育出版社.
[8]孟剛.體育游戲與人的社會化[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4).
[9]易定恩.人的社會化與體育淺談[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9,(3).
[10]周學榮,譚明義.體育社會學概論[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
[11]朱文.體育游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實踐與體會[J].中學教學參考.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