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怡
摘 要:我國西部地區土地面積超過我國國土總面積的一半,但由于其位于內陸地區,地勢地形較復雜,自然環境惡劣,因此總體的發展較東部和南部平原沿海地區緩慢,但西部十一省市的種類繁多動植物資源、自然風光和少數民族民俗風情卻能夠為旅游產業的開展提供新鮮的、獨特的旅游資源。在我國西部地區大力開展旅游活動,能夠豐富我國旅游產業的旅游項目的種類和內容,同時能幫助西部地區增加就業崗位、增加地區經濟收入、吸引投資者,通過旅游活動中的宣傳作用,能夠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對于西部少數民族和中原漢民族的各方面交流和融合也有著積極的作用。本文從我國西部地區的復雜自然情況、地貌特征和豐富的旅游資源著手研究,分析制約西部旅游產業發展的各方面因素,同時提出若干能夠起到促進和完善西部旅游產業發展作用的措施建議。
關鍵詞:西部發展;旅游;西部旅游;旅游產業
一、概況
我國的西部地區有用廣袤的土地、風貌各異的少數民族、豐富的動植物種類資源,西北方向有強壯的蒙古族和廣袤的大草原,有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和黃河流域的魚米之鄉,有盛唐時期的絲綢之路和能歌善舞的維吾爾族,有死亡禁地的羅布泊和沙漠中的佛教圣地莫高窟,正西方向有虔誠的藏族和長江黃河的源頭,西南方向有多民族的聚居地,也有如夢如幻的九寨溝。從發展旅游產業的角度而言,我國的西部地區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豐富的自然環境種類,優良的空氣質量,神秘的少數民族文化,悠久的歷史,無一不成為吸引旅游者前往的法寶。
二、制約西部旅游產業發展的因素
雖然根據各方面因素分析,西部地區的旅游產業發展潛力很大,但直至今日,西部地區的旅游發展仍很緩慢,其中原因也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
(一)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相信是制約西部旅游產業發展的首要因素,2015年夏季甘肅、寧夏和新疆地區的溫度連續多日保持在40度以上,其中有幾日甚至超過50度,夏季無降水、蒸發量大,體感干熱是這個季節的明顯氣候感受,春季風沙嚴重,冬季嚴寒;青藏高原夏季溫度很適宜,但是由于海拔高,高原反應存在于每個旅游者身上,紫外線照射強烈,部分地區八月底便開始下雪,全年真正時候旅游的季節只有6月到8月;西南地區沒有高原反應和紫外線照射的影響,也沒有春季風沙的侵擾,但在四川、重慶等地夏季潮熱、冬季濕冷的氣候特征也使得一些旅游者望而卻步。
(二)交通因素
通常我們心中對于西部地區的神秘感來源于交通的不便利,復雜的地勢阻礙了交通設施在西部地區的建設,同時西部地區的落后的地區經濟現狀也無法支持交通建設的巨大開銷。。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 西部地區的交通狀況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有力地支持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推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但是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1]。
(三)從業水平
由于西部旅游業開發晚、發展速度慢,造成許多從事旅游活動的企業多是中小型的企業,在旅游產品創新、組織和管理水平上很有限,因此產業性的集群化發展較慢、程度較低。缺少良好的發展平臺,也很難吸引旅游行業的高素質人才,在西部旅游行業中的從業人員大多專業水平不足、專業素質較低,很難為旅游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這種高度分散的競爭型市場結構,不利于西部旅游產業獲得競爭優勢[2]。
(四)管理混亂
在西部地區,管理體制混亂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國家重點景區的敦煌莫高窟,旅游旺季的門票購買必須以實名制提前在網上購買或者在市內購票點購買,但有很多游客沒有辦法買到票,只能是提前一天或者當天到售票點撿漏,很多票都流入到票販子的手中,試問如果嚴格貫徹實名制購票,票販子如何提前拿到票?同樣存在于敦煌市內的管理混亂問題還有從市中心到火車站的公交車。從火車站到市中心只需要1.5元,而過了兩日再從市中心到火車站,票價便變成了2.5元,試問公交車這種公眾交通工具還能夠隨意更改票價嗎?
三、促進西部旅游產業發展的措施
(一)完善交通體系 提高交通服務質量
交通是發展和促進旅游業的基礎,完善西部地區的交通體系,應當是以政府為主導的行為,同時地區政府引進為投資者提供扶持政策,吸引投資,改善重點景區周邊的交通設施條件。近年來,以政府為主導的改善交通體系的重要舉措便是開通了從上海經西安進入青藏高原、最終到達拉薩的高鐵線路;而以地區性的提高交通服務質量的舉措是,2014年甘肅省用新購置的火車打造的以甘肅重要旅游城市命名的旅游專列項目。
(二)打造旅游品牌 帶動區域旅游競爭力
要注重保持城市原有風貌,在街區規劃和旅游服務設施設計上要充分考慮地方特色與傳統文化風貌的保護和體現[3]。將地區性、民族性的旅游活動創建為旅游品牌,形成地區旅游形象的標志性代表。增強西部旅游產業活動的宣傳力度和影響力,維護旅游活動的長久吸引力。
(三)加強管理力度避免無序競爭
西部旅游市場發展前景廣闊,但是發展必須是良性的,一切競爭必須要建立在嚴格的管理體制上。缺少管理的旅游市場,不能夠給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利處,相反會損害西部地區的旅游形象。建立健全市場監督制度,明確監督和執行部門的職能,加強執行力,增添旅游不良競爭行為的舉報制度。
四、總結
以旅游為主體的第三產業是目前世界經濟發展主要趨勢,我國西部地區擁有開展旅游產業的有利條件和優勢,惡劣的自然條件、復雜的地貌地形、交通的不便,這些不應該成為制約西部地區旅游產業發展的因素。加強對西部地區的人力、物力的投入,發展特色化民俗文化旅游,完善交通體系、改善交通條件,利用民俗文化元素打造地區旅游品牌形象,建立健全旅游市場監督體制,避免惡性競爭,保持西部地區旅游的良好的競爭環境和可持續化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王兆峰.旅游交通對西部旅游產業發展的影響研究[J].財貿研究,2008,05:147-148.
[2]冉彬彬.淺析我國西部旅游產業集群發展[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2:55-58.
[3]唐建軍.西部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初探[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2: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