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靜 付麗麗
(北京聯合大學商務學院,北京 100025)
本文對人才培養的研究,采取實地調研及訪談相結合的形式。調研地點為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的前沿陣地義烏和上海兩地,訪談對象選取該行業不同類型和職能的機構與單位,訪談內容根據各機構的類型有所側重,但都圍繞跨境電商行業發展及人才培養,同時也對人才需求狀況做一定了解。對訪談結果的分析,側重人才培養模式、各模式的特點、培養內容及優劣比較等,為以后學者們探究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提供借鑒。
為對跨境電商行業有大致了解,作者首先對該行業進行調研。通過調研,希望了解該行業發展狀況及發展前景,跨境電商行業人才的供需情況,跨境電商行業人才培養情況,特別是對信管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等。
2015年11月,作者對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的前沿地區義烏和上海兩地的跨境電商企業、政府機構、跨境電商培訓學校進行了實地調研與訪談。作者選取不同類型的調研對象,在實地調研過程中,了解被調研單位的性質及概況、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等情況。訪談提綱的設計,從不同的單位機構、不同的被訪談者的視角,了解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狀況及前景、跨境電商人才供求與培養狀況。針對不同的單位及機構訪談內容側重有所不同,問題也更有針對性。如針對跨境電商企業HR和主管的訪談主要側重行業發展及人才需求、崗位設置、業務流程等方面;針對跨境電商人才培訓機構,主要側重學員情況、培訓課程、學員發展等方面。
作者對義烏、上海兩地的有代表性的跨境電商組織機構進行了調研與訪談,訪談對象涵蓋了高校(義烏工商職業學院,訪談4人)、跨境電商企業(“義烏購”跨境電商平臺,訪談4人;上海深藍億康科技有限公司,訪談3人)、跨境電商人才培訓學校(吉茂科技有限公司,訪談2人)、政府機構(義烏市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訪談1人)、政府資助的孵化中心(“中國網店第一村”青巖劉創業孵化中心,訪談1人)。每個機構與單位選擇經理、主管、HR或主任進行訪談,訪談對象對該行業或單位情況十分了解,較有代表性。
經過對代表機構的調研,了解了目前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式,各代表機構培養特色,包括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培養方式等。
表1 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及特色對比表
由表1可看出,對跨境電商人才的支持與培養是多方面的,不僅培養機構類型多樣,且培養特色各有側重,滿足了市場對跨境電商人才的多元需求。
目前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主要有5種:高校、創業孵化中心、跨境電商企業內部培訓、政府政策扶持及補貼培養、社會跨境電商培訓機構。各方式途徑各有利弊且培訓側重點不同,詳見表2。
表2 跨境電商人才
整體來看,各培養模式間對人才的培養互相協作,互為補充,都存在著培養內容都與工作實際密切相關,注重實操,注重平臺的特點。
但也存在著所培養的人才多為速成型,缺乏高端人才,對人才培養缺乏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系統性培養。此外,上述不同類型的單位與機構在義烏市較為普遍,在其他地區并不常見,尤其是政府政策方面,其他地區并無如此大力度的扶持,導致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存在很大的地區差異。
通過對義烏上海兩地的不同類型的跨境電商單位和機構進行訪談,了解到目前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共有高校、創業孵化中心、跨境電商企業內部培訓、政府、跨境電商培訓機構這5種形式,各種方式培訓內容各有側重,規模以高校培養為主,但培養人數仍不能滿足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