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張瓊
在我國新課改不斷推行的背景下,新的教學理念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也提出了新要求。教師需要掌握新的教學思路,用新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有助于通過閱讀訓練,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筆者根據相關工作經驗,主要探析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語文本身就是一門基礎性的語言學科。閱讀環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閱讀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信息量,根據文章的故事情節和意境,從而掌握一定的思想感情和文章主題,在潛移默化的訓練中,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這對他們以后的學習是非常有益的。傳統的灌輸性語文閱讀方法是行不通的,這就要求教師探究更加豐富的教學方法,采用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傳統的初中語文授課方式主要是以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為主,現階段教師需要改變這一教學現狀,打破應試教育模式,從而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在我國新課程背景下,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就是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初中語文和閱讀教學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很多教師在開展課堂閱讀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對學生灌輸基礎知識。學生經過訓練后,基礎知識都有所提高。因為教師普遍存在一種認識誤區,他們認為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好,以后文綜素質才會更高,但是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因為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有針對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對學生語文綜合素質進行培養,這樣學生在濃厚的學習興趣的指引下,也會根據教師的引導和啟發,從而更好的融入課堂教學氛圍,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在教師錯誤的思想意識的指引下,教師以考試內容為教學之綱,將考試中學生容易出錯的知識點歸納起來,給學生在課堂上講解,同時講解各種題型的解答方法,包括讓學生背一下高頻考點的詩詞歌賦,給學生解釋重點詞語和句子含義,教師在課堂上自導自演,學生只是被動的記筆記。這種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已經完全背離了。面對這種現狀,教師需要主動和學生建立平等的互動關系,教師要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能發表自己的見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收獲。此外,教師也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只要學生上課積極主動參與,不管回答的正確與否,都應該鼓勵和表揚,這樣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就會被調動起來,這有助于他們認知和情感的協調發展。例如:教師在講《最后一課》這篇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這樣每一位學生對課文中的各個角色也能有準確的把握,從而更能體會到當時的社會背景和不同人物的個性特征。這對他們理解課文主旨是非常有利的。

多媒體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 有助于達到有效的朗讀效果。教師要鉆研教材,要將教材完全吃透,這樣教師的教學底氣才會大大增強,利用多媒體的閱讀教學效果也會更佳。例如:教師給學生講《春》這篇課文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關于春天的音樂和圖片,讓學生感受到生機盎然的春景。這樣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也會更容易。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一邊思考一邊朗讀,而且要反復朗讀,這樣才能體會出教材的精妙之處,學生才能根據自己課文產生一些獨特的見解。同時教師也要預測到,學生朗讀教材時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可以在學生閱讀之前提出這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課文。教師要引導學生流利的朗誦課文,并且要加入自己的感情。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解答閱讀之前提的問題。最后教師對于學生回答不完整的方面進行適當的補充,這樣就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閱讀和寫作是息息相關的,因此教師將讀寫結合起來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很多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發現很多學生的語文詞匯量較少,學生很難找好確切的詞匯描述事物的顏色和動作等。因此教師需要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結合起來,可以讓學生借鑒課文中的優美詞匯和句子,應用文章中的語言表達技巧。這樣學生的語言素養就會提升,可以為他們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教師給學生講《背影》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中濃濃的父子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揣摩一些表達較好的句子,讓學生說出這些句子好在哪里,并將其背誦下來,根據這些句子,讓學生進行仿寫練習,這樣學生在以后的寫作中也會更加重視氣氛的渲染和細節的描寫。這樣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會有所提升。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新課改的深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不僅擔負著給學生傳遞語文知識的任務,而且要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促使學生的情感態度都有所變化,從而完成素質化的教學目標。文章主要從“設定科學化的閱讀教學目標,調動學生閱讀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結合起來”等方面探析新課程背景下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對初中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有所幫助。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王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