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麗萍,譚麗艷,許洪偉,張士嶺,姜志梅,李曉捷
康復治療學專業大學生是醫學和康復醫學的學習者和實踐者,是未來患者身心康復治療的主要執行者。本研究旨在通過調查康復治療學專業大學生的生活質量(quality of life,QOL)及其影響因素,為評價康復治療學專業大學生身心健康以及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 2015年1~6月選取佳木斯大學康復醫學院康復治療學專業11級和12級學生共82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61人,年齡18~20歲。
1.2 方法 采用國際上通用的QOL評定簡表SF-36中文版對82名學生在二年級時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涵蓋了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共計8個維度的36個問題,滿分合計為144分。隸屬于生理健康的4個維度分別為: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身體疼痛以及健康總體自評,共74分;隸屬于心理健康的四個維度分別為:情感職能、活力、社會功能以及精神健康,共70分。

調查問卷發放82人,回收有效問卷82份(100%)。82名大學生QOL總平均分為119.80±10.46,其中生理健康得分為66.28±5.39、心理健康得分為53.52±6.54。生理健康的四個維度的得分分別為生理功能29.39±0.87、生理職能7.28±1.19、身體疼痛9.29±1.50以及健康總體自評20.31±3.57;心理健康的四個維度的得分分別為情感職能4.73±1.21、活力17.83±2.47、社會功能8.70±1.12以及精神健康22.27±3.43。見表1,2。
82名大學生QOL百分比為119.80±10.46(83.19%),其中男生為118.62±11.13(82.38%),女生為120.21±10.29(83.48%)。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QOL得分及百分比在男、女學生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82名大學生心理健康百分比均明顯低于生理健康百分比(76.46%、89.57%,P<0.05)。

表1 82名大學生生理健康得分及所占百分比

表2 82名大學生心理健康得分及所占百分比
本研究發現康復治療學專業本科學生QOL百分得分為83.19%,與杜崢等[1]報道學生生活質量自評分接近,均處于良好狀態。本研究生理健康百分比遠高于心理健康的百分比,其中八個維度的百分比按大小排序依次為:生理功能>生理職能>社會功能>身體疼痛>健康總體自評>情感職能>活力>精神健康,從中可以發現生理領域的四個維度均高于80%,而心理健康領域四個維度中只有社會功能高于80%,其余三項包括情感職能、活力和精神健康依次遞降,均低于80%,從而導致心理健康百分比較低,這與周運生[2]的對當代醫科大學生的調查結果相一致,也與張淑蘭[3]對佳木斯大學學生生活質量調查結果總體一致。盡管大學生總的QOL處于良好狀態,但這些研究充分提示當代大學生,包括醫學大學生和康復治療學專業本科學生的心理健康應該受到授課教師、教育·教學管理部門和學工老師、輔導員和大學生家長的高度重視,及早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和相關早期干預,以培養當代大學生健康的人格。
QOL的評價是一種主觀性的評價量表,其得分的高低與自己的期望值密切相關。大學生缺乏有效的處理和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因而在素質教育中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同時加強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幫助他們養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健康觀,可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并緩解競爭與社會壓力對他們產生的心理影響。建議在康復治療學專業二、三年級大學生中間開設醫學生心理健康課、人際交往課、醫患溝通技巧課以及考研·就業指導課等心理健康和實用人際交往課程,以培養當代康復治療學專業大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和快速適應社會的能力。良好的心理健康不僅會有助于康復治療學專業大學生本人形成健康、樂觀、向上的人格和品格,也有助于在未來所接觸患者的身心康復治療中能夠形成良性互動以及締結友善、和諧的醫患關系,這在從醫者的醫學生涯中毋庸置疑現實意義重大。
童萍等[4]研究發現大學二年級的學生睡眠的質量會顯著影響大學生的生活質量,因此,改善睡眠質量,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提高體適能、心理健康和總體健康水平[5]。建議針對康復治療學專業大學生開設體能訓練和康復技能培訓·訓練教室,以緩解身心兩方面的緊張壓力。
學生的背景因素也是影響大學生生活質量不容忽視的關鍵[6],學校和社會都應有意識地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差異化或個性化心理健康輔導,在物質和精神上保證學生在校期間的基本生活質量。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心理疏導、健康指導以及學習和生活上的幫助。
本次的調查研究僅對82名同學進行了調查,樣本量相對較小,盡管SF-36量表所調查的11項指標在康復治療學專業本科學生男女性別上無明顯差異,但在心理健康及其四個維度的得分均顯現女性略高于男性的趨勢,這可能與康復治療學專業本科學生男女學生比例相差懸殊有關。在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增加樣本量,為提高康復治療學專業本科大學生生活質量進一步提供強有力的理論參考依據。總之,佳木斯大學康復治療學專業大學生總體生活質量處于良好水平,心理健康較生理健康得分低,應有針對性地采取干預措施進一步提高康復治療學專業大學生心理健康生活質量。
[1] 杜崢,徐群英,朱建華,等. 南昌大學醫學生與非醫學生生活質量比較研究[J]. 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51 (9): 81-84.
[2] 周運生,李瑞穎. 銀川市大學生生活質量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 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0,32 (4): 511-513.
[3] 張淑蘭,張海軍,任重娟,等. 佳木斯大學學生生活質量調查[J]. 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4,30(2):271-273.
[4] 童萍,吳承紅. 大學生睡眠質量與健康狀況的相關研究[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2):181-184.
[5] 黃仙紅,汪勝,趙發林,等. 杭州市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與情商及健康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 健康研究,2011,31(6): 444-447.
[6] 謝淑霞,張云青,王玲,等. 痤瘡對大學生人格傾向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自然醫學雜志,2010,12(5):32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