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浩(沈陽師范大學, 遼寧 沈陽 110000)
我國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石油化工產業的影響
范浩(沈陽師范大學, 遼寧 沈陽 110000)
在當前國際社會,由于各國都對石油具有極大的需求量,導致石油身價百倍。而煤化工產業,能夠利用加工手段將煤轉化為石油的替代品。由此,煤化工產業在我國得到了迅猛發展,同時對石油化工產業造成了強烈的沖擊。本文將分析煤化工產業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并闡述其對石油化工產業所產生的影響。
煤化工產業;發展現狀;石油化工產業影響
我國的能源含量特點是煤礦多、石油和天然氣少。據2015年的統計結果,我國煤炭資源的儲量占據世界總儲量的15%,煤炭資源含量在全世界所有國家中位居第三。所以,在未來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國必須發揮煤炭資源多的優勢,大力發展煤化工產業,用來緩解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稀缺的問題。
所謂煤化工產業,就是利用化學手段,將煤炭轉化為氣體、液體、固體燃料或者其他化學產品,具體加工手段有氣化、液化、干餾等。我國煤化工產業從20世紀70年代起開始出現,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取得了極大發展,生產規模擴大,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而且能夠不斷研發出新的產品類型和生產設備。我國煤化工產業的發展現狀,具體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我國為了促進煤化工產業的發展,開展了多個示范型的項目,這些示范性項目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效益。我國的煤化工示范項目包括了煤間接制油、煤直接制油、煤制天然氣、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等方面[1]。以神華集團的煤直接制油為例,每年的生產利潤高達五億元人民幣,年產量高達五十萬噸。這些示范性項目的成功,極大鼓舞了煤化工產業的發展,表明了煤化工產業具有美好前景和巨大的發展空間。
其次是煤化工產業的集中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基地化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以煤化工產業中的行業翹楚神華集團、袞礦集團、河南煤業化工集團為例,已經建立起煤化工生產基地,并且正式投入到運行當中。另外,我國在新疆、內蒙、陜西、山西、寧夏等煤炭資源儲量豐富的西北地區也開始推動了煤化工產業項目的集中建設,形成位置集中、規模龐大、產業一體化的煤化工生產基地。
還有就是煤化工產業的技術水平大大提高。有一句話說得好“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為了提高煤化工產業的生產水平,我國的煤化工企業一直非常重視技術水平的的提高。我國的煤化工產業起步較晚。對此,我國煤化工企業從國外引進了各種先進的生產技術,并且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不斷對這些技術進行完善,同時加緊研發我國特有的生產技術。航天爐氣化技術、多噴嘴對置式煤氣化技術就是我國這些年來自主研發出來的生產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煤化工生產當中。
自從我國出現煤化工產業的雛形之后,地方政府對煤化工產業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制定了煤化工產業規模化、集中化的發展規劃,致力于提高煤化工產業的生產技術水平。但是,在我國煤化工產業繁榮發展的背景下,也存在著一些容易引發風險的問題。
我國煤炭資源儲量豐富的西北地區,普遍存在降水量少,生態環境不穩定的特點。而在煤化工生產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水、廢氣、廢渣,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讓西北地區本來就脆弱的生態環境雪上加霜,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2]。
另一方面,我國煤化工產業雖然產量大,產品種類多,但是沒有健全的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各企業對煤化工產品的質量評價標準不同,沒有形成行業普遍認可的標準和規范。這就導致煤化工產業具有一定的不規范性,妨礙了煤化工產業的發展。
我國煤化工產業的發展,能夠優化石油化工產業的燃料結構。隨著煤化工產業的發展,產品的數量大幅度增加,種類也越來越多。這些產品當中,一部分可以作為石油化工產業的燃料,另一部分可以作為石油化工產業的原料。這些原料和燃料投入到石油化工生產當中,大大降低了石油化工生產的生產成本,同時還能夠保證石油化工產品的生產質量。
我國煤化工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步入了成熟階段,在市場當中也占據了一定的地位。相比石油化工產業,煤化工產業的生產成本比較低,能夠對石油化工產業起到支撐作用。在我國部分經濟發達地區,已經開始嘗試將煤化工產業與石油化工產業融合在一起,對石油化工產業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但是,由于煤化工產品的成本低廉,容易拉低石油化工產品的價格。在國際石油價格激烈競爭的當今社會,價格下降會導致石油產品的市場地位發生動搖[3]。
我國煤炭資源儲量豐富,為我國煤化工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先天上的優勢,同時也對石油化工產業產生了影響。煤化工產業的發展,改變了石油化工生產的原料結構和燃料結構,促進了石油化工產業的結構調整。我國煤化工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容易對環境造成破壞和缺乏產品質量標準兩方面的問題。我國煤化工產業必須對這兩方面的問題加以改善,已發揮對石油化工產業的促進作用,降低對石油化工產業的不良影響。
[1]謝俊彪.中國煤化工發展現狀及對石油化工的影響分析[J].化工管理,2016,03:55-56.
[2]金澤華,胡瑞生,龔雪,等.現代煤化工用煤技術條件標準體系分析與思考[J].煤化工,2016,01:19-22+62.
[3]王楠.探討我國煤化工的發展現狀以及對石油化工的影響[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4,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