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英彪
加速供給側結構調整實現“新常態”六個精準
——淺談安徽省化肥工業“十三五”規劃提綱
夏英彪
安徽省化肥工業協會現有會員304個(包括個人會員)協會分管氮肥、磷肥(含磷銨、普鈣、復合肥及新型肥料)硫酸、化學礦山等四個行業,共91個生產企業。協會在省經信委、省民間組織管理局和國家四個專業協會的指導幫助下,在省協會理事會的領導下,在全體會員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經協會全體人員共同努力,為行業的鞏固和發展發揮了積極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十二·五”期間,安徽化肥年遞增3%,其中尿素平均增長10.8%,磷銨增長8%,復混肥增長6.6%,碳銨、低濃度復肥及普鈣大幅下降,硫酸及化學礦山生產建設等均有較大發展和進步。“十二·五”期間、行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經濟技術指標都有上乘表現,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環保安全水平大幅提升,大部分企業通過創新驅動實現了轉型升級,通過結構調整走上了可持續發展之路。目前我省有三個企業主版上市(六國化工、司爾特公司、金禾實業公司),有四個企業三版上市、兩個企業四版上市等。
喜中帶憂的是,行業深層次矛盾尚未解決,舊的發展模式依然存在,同時受到國際原油價格腰斬、國內經濟趨緩,化肥化工產品供過于求的影響,全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兩年半來已有七個小氮肥企業停產退出,經濟效益嚴重下滑。目前宏觀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相當部分產業產能過剩,國民經濟增速放緩,對化肥行業的影響已經顯現,總體概括為:產能過剩、市場低迷、政策從嚴、效益下滑。具體來看涉及到八個方面:①新建產能猛增(前幾年之延續),需求增速較緩,市場低迷;②產品同質化嚴重,廣告戰、價格戰愈演愈烈,技術進步有限,標準滯后產品;③價格成本倒掛,企業各自為戰,出口沒有形成合力;④技術創新能力不強;⑤企業用工困難,用工成本大幅度提高;⑥企業管理不到位,缺乏嚴細作風;⑦市場秩序有待改進,假冒偽劣產品仍存在于市場,尤其偷養分現象時有發生,政府相關部門監管不力;⑧國家政策(環保、安全、能源、稅收、運價、電價、企業融資等)從嚴。
總之,化肥行業的嚴冬已經降臨并在深化,競爭將更加激烈、持久,未雨綢繆,須認真對待。
中央高度重視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政策,將有力助推化肥行業的轉型升級,這也是“十三五”時期確保中國化肥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農業部提出的化肥“零增長”目標是產業升級的關鍵點。
(一)進一步加深對轉型升級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
從國內行業來看:整體經濟放緩的趨勢已成必然,支撐經濟穩定增長必須依賴加快轉型升級。改革開放37年來,我省化肥工業持續快速發展,已經創造了奇跡,取得了令世人有目共睹的成績。但無論從國際經驗,還是從我們自身現實來看,持續快速發展將成為歷史,經濟增速放緩已成必然。粗放式、低成本的勞動力,不顧生態、環境、能源等因素,已經不復存在。當前經濟最大特點是速度“下臺階”、水平(質量、品質)“上臺階”!
從國際來看:油價跌宕,下滑厲害。美國頁巖氣和中東廉價油氣資源的開發利用帶來成本壓力,要求化肥企業必須加快轉型升級。美國“頁巖氣革命”已對世界能源格局產生重大影響,中東廉價油氣資源的利用將對全球石化(包括化肥行業)原料結構、技術結構造成巨大沖擊,中外能源信息情報顯示:中國頁巖氣儲量不小,但受地質構造、開發技術、水資源等制約,頁巖氣開發還將經歷較長的過程。美國頁巖氣折人民幣每立方米0.6~1.1元(我國進口氣價3元/m3,最近可能降到1.5元/ m3)。其尿素、甲醇生產成本僅為我國的60%左右;中東成本則更低(有的用油田伴生氣生產),尿素只有我國的40%,甲醇只有30%。美國一些閑置多年的裝置最近正逐步恢復生產,中東一批新建項目也將陸續投產,這對我國化肥工業無疑是巨大挑戰。面對國際資源要素帶來的成本壓力,我國、我省化肥行業只有加快轉型升級,才能求得生存和發展。
(二)切實加速化肥行業轉型升級
★行業形勢:政策趨于收緊、行業弱勢運行、企業順勢轉型。
★指導方針:“減少廠點、擴大規模、提高檔次、轉型升級”、“堅持化肥、走出化肥、延伸產品、多種經營”,力求使規劃和實際工作實現“精準”;努力實現化肥(至2020年)零增長;使產能利用率控制在85%~90%。
其核心是技術創新的領跑,實現關鍵“變量”能力的提升。在規劃及工作中力求實現“六個精準”:在供給側改革“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缺板)工作中,要結合行業和企業自身實際,實現精準調整;在環境治理工作中,要配合大氣、水、土壤等方面法律法規,實現精準治污;在市場開拓上,要對接下游需求,實現精準生產經營;在創新研發中,要瞄準產業關鍵技術難點,實現精準研發;在政策方面(根據中國銀行業現實),則希望國家能給予精準支持;在“十三五”規劃中,則希驥政府、行業、社會、企業能相互銜接,依據政策、合理布局、統籌安排、力求精準兌現。
行業目標
未來五年,我省化肥工業(化工、硫酸及化學礦山)要實現布局集約化、產業集群化、產品高值化、生產智能化、管理現代化,逐步完成向化肥工業強省轉型;重點打造石油化工、煤化工、鹽化工、精細化工和新型材料的產業帶;優化調整皖江石化工業帶;(配合地方政府和園區)完成相關循環經濟園區改造、提升和轉型升級,形成“兩帶兩極”產業空間格局,同時要轉變由“跟跑型”轉向“領跑型”或“跟跑領跑混合型”。
我省化肥工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產能過剩矛盾突出,產品結構與農化服務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不高,磷、硫磺、鉀資源等對外依存度高等。
目前,我省化肥行業已進入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只有通過轉型升級才能推動行業化解過剩產能、調整產業結構、改善和優化原料結構、推動產品結構和質量升級、提高創新能力、提升節能環保水平、提高核心競爭力,努力實現我省化肥行業由大變強的目標。
我省化肥行業應按照《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要求,調整產品結構、提升創新能力、加強農化服務,切實提升行業增長質量和效益。
★行業舉措:要努力實現“六個轉型”:
1、產品轉型。去年我省化肥實物量已達到1300萬噸,產能過剩問題突出。但目前產能停留在傳統基礎的化肥層面,而科技含量高的高效肥料、專用肥、水溶肥、有機肥、生物肥等卻是短缺的。因此要加速供給側改革,不僅要提高供給產品數量,更在于優化供給的結構,提高供給的質量和效率。
因此要大力調整產品結構,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和產品質量為目標,大力發展新型肥料。力爭到2020年,使我省新型肥料的施用量占總體化肥使用量的比重從目前的不到10%提升到30%,氮肥、磷肥企業非肥料產品銷售收入比重達到40%—50%。肥料產品質量進一步提升,復合肥產品水平不斷提高,質量更加安全可靠。一是鼓勵開發高效、環保新型肥料,重點是:摻混肥、硝基復合肥、增效肥料、尿素硝酸銨溶液、緩(控)釋肥、水溶肥、液體肥、土壤調理劑、腐植酸、海藻酸、氨基酸等,包括穩定性肥料所需要的硝化抑制劑、脲酶抑制劑等添加劑和液體復合肥所需要的工業磷酸銨、聚磷酸銨、硝酸鉀、磷酸二氫鉀等優質原料;二是依托產業優勢開發、打造碳一化工、精細磷化工、濕法磷酸精制及深加工等新的產業鏈條,在發展新型肥料的同時,利用現有資源,加大對煤化工、磷化工、鹽化工、鉀精細化工等產品的開發力度,拓展產業領域,延伸產業鏈條,構建化工多聯產板塊;三是大力拓展工業應用。氮肥方面的重點是建設車用尿素供應網絡和銷售體系,房地產新政將促進房地產市場回暖,膠粘劑行業需求尿素將增長,開拓尿素下游產品三聚氰胺制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和蜜胺泡棉用于發展綠色建材,同時擴大合成氨、尿素用于煙氣脫硫、脫硝的覆蓋面;鉀肥方面的重點是推進食品級、醫藥級氯化鉀,及食品級磷酸二氫鉀的加工應用。使安徽華沃肥業自主研發生產的核心技術產品“多元素礦物肥”,通過中溫提練和離子置換方法,使鉀長石變成含有多種營養元素的新型礦物肥料。四是加大對礦產資源的精準利用(即對硫鐵礦、磷礦、鉀長石礦等的綜合利用)。
對這些礦產資源的利用(新橋硫鐵礦具有很好的經驗),對磷礦資源的開采,中低品位磷礦及磷尾礦開發及利用、磷石膏利用(磷石膏堆存,應利用高密度的聚乙烯膜,防止磷石膏滲透)等全產業鏈進行深入調研,讓硫、磷、鉀等資源綜合利用更精準。
2、管理轉型。企業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產品的競爭。產品有無競爭力,關鍵看成本。產品成本的高低,體現在企業管理水平是否精細化。今年是我省化肥行業“提質增效管理年”。目前行業要從能源消耗、資金周轉率及全員勞動生產率三個方面進行比較,認真開展對標活動(對標桿、深挖潛),能源消耗對標行業先進水平、資金周轉率對標行業平均水平、全員勞動生產率對標跨國公司。找差距,拿“明力”,挖“潛力”,切實抓好計量、測定、考核、兌現工作,實現提質增效、安全環保。將節能目標層層分解、步步落實,對生產系統進行能量平衡測定,找出系統用能不合理,并加以改進。新上裝置應全部采用節能工藝,從源頭降低能源,并積極采用新技術進行節能改造。企業一方面要對標,另一方面更要爭當標桿(如渦陽三星化工固定床噸氨耗煤;安徽德邦化工純堿、氯化銨的消耗、新橋硫鐵礦的管理等)。對標就要有“擰螺絲”精神,切實做到嚴細實快。
金禾化工各車間嚴格實行“十項考核”管理指標等,值得借鑒和推廣。
3、技術轉型。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一是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制約行業轉型升級的重大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是:先進煤氣化技術、高效低壓合成大型化技術、新型肥料增效技術、生物質肥料生產技術、大型空分壓縮機、大型磷礦浮選裝置、精細磷酸鹽加工技術、磷石膏預處理及化學法處理技術、難溶性鉀資源利用技術等。二是完善節電措施。
由于2016年4月20日優惠電價取消,按大工業用電、對化肥企業影響程度很大。為此降低電耗對降低成本是一關鍵因素之一。首先要從企業自身下功夫,加強節電(水)的技術改造,可采用以下節電措施:1、從壓縮系統下功夫(該段電耗占總電耗65—70%)機型合理匹配、余熱利用等;2、采用先進節能技術(新型高速變換氣脫硫塔技術、等溫變換、醇烴化或醇烷化精制工藝技術、低壓合成技術等);3、采用熱功、熱電制冷聯產節電技術;4、機泵電機采用變頻調速技術;5、系統優化節電技術(如機械通風冷卻塔用水輪機技術)等。6、按照2015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爭取供電市場化、加速企業發電直接交易,使電價趨于合理、公平。以降低電力成本等。三是組建一批引領行業技術創新的研發合作平臺。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依托骨干企業凝聚產學研各方力量,形成有效的行業科技創新體系。四是培育一批創新型示范企業,以“全面進行大型先進裝備和清潔生產技術改造、率先形成‘堅持化肥、走出化肥’的特色產品結構、產品成本和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具有顯著的市場競爭優勢和長足的發展后勁”這四項要求作為示范企業標準,帶動行業加快科技創新。“實現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推動生產制造向“三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邁進步伐。
4、發展轉型。環境制約是我省煤化工發展面臨的巨大挑戰,應積極從企業和園區兩個層面采取具體措施,以實現產業先進、環境友好、綠色發展成為煤化工發展的重要引擎。著力推進綠色發展。一是嚴格執行節能減排標準,全面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充分認識節能減排任務的長期性和艱巨性,通過嚴格標準倒逼行業抓緊節能減排工作;積極參與“能效領跑者活動”,為行業樹立節能標桿;深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大力發展新型肥料,把化肥使用量零增長作為推進綠色發展的發力點。二是加大資源回收利用和廢棄物綜合利用力度,做好磷礦資源中氟、硅、鎂、鈣、碘等資源的回收利用以及磷石膏制高端石膏產品等。三是開發推廣節能減排先進技術。重點是:節能型全循環尿素生產技術、化肥生產廢水超低排放及氣體深度凈化技術、磷石膏無害化預處理及生產新型石膏建材產品技術、改進型磷石膏制硫酸技術、利用磷石膏和鉀長石生產鉀硅鈣肥技術、硫酸低位熱能回收技術、曼海姆法硫酸鉀裝置升級改造技術等,和行之有效的各種節電、節能技術措施。
5、營銷轉型。一是鼓勵行業協會、化肥生產、流通企業聯合建立電子商務平臺,積極開展“互聯網+農資”活動,提供農化服務信息、進行在線展示展銷和推廣,利用農資電商等新型業態和商業新模式促進行業發展。二是推動行業大數據應用。進一步加強行業協會經濟運行監測,促進信息共享和數據開放,推動大數據在企業經營決策中的應用,實現產品、市場和效益的動態監控及預測預警,提高行業管理水平和企業科學決策水平。三是建立健全行業監督及產品追溯系統。采用物聯網、射頻識別、物品編碼等信息技術,建立產品追溯數據庫,杜絕假冒偽劣,提升企業品牌效益。四是建好智能工廠示范工程。圍繞生產管控、設備管理、安全環保、能源管理、供應鏈管理、輔助決策等方面開展智能化應用,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安全運行能力、應急響應能力、風險防范能力和科學決策能力。五是加快大型化肥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通過對化肥企業能源生產、輸配和消耗實施動態監控和管理,優化化肥企業能源管理流程,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實現企業節能降耗、綠色發展。六是認真定位出口業務,加強國際隊伍人才建設。
6、農化服務轉型。適應發展現代農業要求,開展“互聯網+”。一是加快轉變經營理念。要適應農業深化改革和集約發展的新要求,化肥企業經營理念必須從產品制造向服務制造轉變,通過農企對接、貼心服務,拓展新的發展空間。二是推進專業化農化服務體系建設。整合企業農化服務專職隊伍,提高服務科技含量,構建集測土配方施肥、套餐肥配送、科學施肥技術指導、農技知識咨詢培訓、示范推廣及信息服務等為一體的農化服務網絡體系。三是創新農化服務模式。圍繞現代農業發展,根據作物種類、種植方式、耕種群體的變化,分別推出現場配制、大戶定制、大配方小調整等不同的商業服務模式,并通過電商平臺開展跟蹤服務,贏得信譽。要以“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方式推進農化服務。構建以化肥企業為主從供肥、施肥、植保到技術、研發、信息、培訓,為農民提供全面配套專業化服務鏈條,保證農化服務得到真正落實。
進一步提高并完善相關企業在農化服務上的經驗,如中鹽紅四方、司爾特公司、六國化工、帝元公司、蒙城云峰公司、萊姆佳、文勝肥業、鳳陽金星、六安寶瑞達公司、昊源化工、天享肥業、淮化UAN新型水溶液、輝隆五禾公司等。總之要使“綠色生態、環境修護”上作出新的業績,著力服務國家生態文化建設,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建設美麗中國。
部分化肥企業應利用土地扭轉而承包的一些土地,可以將其打造成都——市生態農業、應突出“三生功能”。第一種是生產功能,生產農作物、即重點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特色水果、花卉苗木等三個特色產業和優質糧油、優質蔬菜、優質茶葉、特色畜牧業、生產漁業5個優勢產業。第二種是生活功能。比如體驗農業。推進“農旅融合”,突出農業觀光、農業休閑、農事體驗、瓜果采摘、民俗體驗等特點,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業,成為養老、養身、養心的“三養”的休閑勝地。第三種是生態功能。一方面是栽樹、種草皮、另外栽種綠色蔬菜、水果、苗木也是老百姓所喜愛的,生態農業首先是農產品品質,要想保證品質就要集約化。工廠種植和養殖是農業集約化未來的發展方向。
(三)切實抓好“十三·五”的開局之年——2016年
進入“十三五”,我國發展仍處于大有作為和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有望保持中高檔增長,但形勢嚴峻及變數較大的情況仍然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作為實現“十三五”經濟發展目標、破解難題的重大理論指導。
面對經濟形勢帶來的新挑戰,如何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行業的機遇和穩增長之動力從哪里來?只能從改革中來,從調整中來,從產業升級中來,從創新中來。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化肥行業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加之投資放緩、出口受阻、市場低迷、效益下滑,許多化企開工率不足,企業微利,甚至虧損。企業競爭進入比拼綜合實力和管理內功的時代。我省各化肥企業如何應對國際油價下跌,能源利用多元化,煤化工產業將受到影響,這些都是新常態。化肥行業“新常態”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行業增速由高速向中速轉變;二是企業的要素成本剛性上升;三是產業升級、創新驅動將成為未來發展的主要動力;四是政府宏觀調控更加尊重市場規律。另外,2016年11月加入世貿十五年過渡期將結束。
我省是一個農業大省,面對化肥產能過剩,國外化肥市場的競爭加劇,國家相關政策要求日益嚴格,國家調控力度將進一步加大的嚴峻形勢,企業應切實理清思路,找準自身定位,明確發展方向,這是我協會及全行業目前的主要工作內容。
時處年初,2016年又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古人云“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此語道破了創新的真正含義。當下機遇和挑戰并存,風云變幻,最需要的是戰略定力;競爭激烈,最重要的是激流勇進,最本質要求是轉型創新。創新是企業充滿活力的靈魂。轉變發展方式,進一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是我省化肥行業下一步發展必須面臨的艱巨任務(轉型包括業務板塊、治理結構、股權結構、品牌建設、企業文化等方面)。近年來,我們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盲目擴能只會永遠處在產業鏈的最低端,只會使企業陷入慘痛的惡性競爭!因此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實現資產重組、加強合作、互利互惠、實現雙贏),努力轉變發展方式已經成為我省化肥、化工企業的自覺行動。如何帶領全省化肥行業走出發展困境是協會的當務之急,我們認為,我省化肥行業必須加快三方面的轉變:
(1)要從發展基礎化工、化肥原料向發展高端、新型化工、新型肥料的產品方向轉變,減少化學肥料用量,增加有機肥和中微量主導肥料,在農業生產中的施用比重,是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經驗。特別是新型功能性肥料,即加速肥料結構調整,促進土壤生態用肥。緩控釋肥、水溶性肥、UAN液體肥、測土配方肥、有機肥將成為未來發展的熱點。在2020年使化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主要農作物肥料利用率應提高到40%。
(2)要從以規模化、同質化入手發展初級化工產品向差異化、精細化方向轉變,并切實加強品牌建設,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不斷增強并培育品牌的實力和活力,往高利潤市場提升。
(3)要從粗放型生產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綠色化工生產方面轉變。盡快解決落后產能中的“三高”問題,即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這“三高”即是落后產能的代名詞。應切實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實現綠色生態用肥。
安徽金禾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精細化工產品和基礎化工產品生產、研發和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20余項國家專利和一系列的非專利技術,在自主創新、專利技術方面均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公司精細化工產品主要包括安賽蜜、甲基麥芽酚、乙基麥芽酚、MCP等食品添加劑;基礎化工產品主要包括液氨、硝酸、硫酸、甲醛、三聚氰胺、季戊四醇、新戊二醇、雙乙烯酮、乙醛、雙氧水、無紡布、新能源、新材料、水泥和房地產開發等。在精細化工領域,目前,該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安賽蜜和甲、乙基麥芽酚生產商,三氯蔗糖研發等進入新階段。在基礎化工領域,公司憑借產業鏈延伸優勢、區位優勢、技術優勢等在華東地區占據了重要的市場地位。金禾實業憑借領先的核心技術優勢、先進的管理方法、過硬的產品質量、資本運作的理念、舒適的生產環境及領跑行業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已快速成長為食品添加劑細分行業中最具規模、最具競爭力的企業之一。該企業去年銷售收入44億元。
在“轉方式、調結構”中除了我省化肥企業自身加大產學研的力度外,另一方面,我協會要支持和配合各協作單位、科研院所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在我省化肥企業的推廣和應用,同樣需要各協作單位和科研院所要在“創新和服務”上加大力度,重點要在節能、降耗、減污、增效上體現出成效!
化肥工業要與農業、土壤改良緊密結合起來,一、二、三產業融合滲透和交叉重組為路徑,以產業鏈延伸、產業范圍拓展、產業功能轉型為表征,以產業發展和發展方式轉變為結果,通過形成新技術、新業務、新商業模式,帶動資源、要素、技術、市場需求在農村的整合集成和優化重組,甚至農村產業空間布局的調整。
(四)合理做好區域及產業布局
積極協助省市政府及相關園區做好規劃和產業布局,充分發揮國家產業政策、地方資源資產、長三角的交通及區位優勢而進行合理布局,統籌規劃。
要逐步形成:以合肥、滁州的煤化工、鹽化工、精細化工基地;阜陽、蕪湖、淮南、淮北的煤化工、精細化工基地;安慶的石油化工和新型材料基地;亳州、蚌埠、宿州的新型肥料基地;銅陵、宣城的硫、磷化工和精細化工基地等。
(五)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努力實現“中國夢”、“振興安徽”、“發展行業”之夢,有夢想就有天地,有夢想就有自信,樹立好企業文化這面大旗引領航程。干部要轉變作風,“實干興企,苦干興邦”、“跟上靠下抓自己”、“認真做事,追求卓越”、“用心愛崗、用情敬業”、認真開展“三講五心”活動(三講:講感恩、講服從、講奮斗;五心:忠誠心、責任心、上進心、團結心、奉獻心)行業和企業均要樹立自己的典型(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企業故事),使人能看得著、信得過。認真學習中共十八大會議精神,學習社團有關法規及政策,“以法辦會”。真正樹立起行業品牌、企業品牌(包括產品品牌)等。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我們要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創新發展為動力,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目標,在強化供給側改革上推出新舉措,在補強“短板”上采取新思路,在轉變發展方式上釋放新動能,堅定信心、主動作為,努力開創我省化肥工業“十三五”發展的良好開局。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值此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之際,我們的規劃與實踐應立足于早、立足于快、立足于精準。
讓我們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精心謀劃,堅持不懈地推動我省化肥工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以主動的作為、務實的作風再創新優勢、實現新跨越,為實現“十三五”的目標作出新貢獻!
(作者:系安徽省化肥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