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川(大港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天津 大港 300280)
大港油田N區塊三維地質建模研究
何川(大港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天津 大港 300280)
研究區位于大港油田南部灘海區,北鄰歧口凹陷,南邊為羊二莊油田和合作開發區。在大港油田N區塊三維地質建模研究中,綜合地震信息、測井信息、地質信息,在地層對比、構造解釋、油層分布等基礎地質研究的基礎上,應用先進的儲層建模方法和軟件,建立高精度的三維地質模型。
地震信息;測井信息;地質信息;地質建模;提高儲層建模精度
研究區位于大港油田南部灘海區,北鄰歧口凹陷,南邊為羊二莊油田和合作開發區。主力含油層屬三角洲的沉積環境。本次建模研究思路是:以地質為主體,綜合應用地質、取心、測井、三維地震等資料,以儲層沉積學、儲層地震學及測井地質學的理論為指導,在統一的技術思路下對研究區區油藏進行綜合一體化研究,在地層對比、構造解釋、油層分布等地質研究的基礎上,應用先進的儲層建模方法和軟件,建立高精度的三維地質模型。
構造格架模型反映了儲層的空間格架,由斷層模型和地層層面模型組成。斷層模型實際反映的是三維空間上的斷層面,主要根據地震解釋和井資料校正的斷層文件建立斷層在三維空問的分布。層面模型反映的是地層界面的三維分布,疊合的層面模型即為地層格架模型。建立構造模型,就是要綜合應用地質、地震和測井資料,依據不同的構造層位,定量表征地質層位的起伏形態和斷裂系統的空間組合。
1.1 斷層模型
本次首先采用fault polygon數據結合斷點數據的方法,定義了工區內斷層面,然后根據地震剖面上斷層形態對斷層面進行校正,并依據斷層切割關系對斷層進行組合,應用井上斷點數據對斷層進行校正使得斷層的產狀與實際相符,保證了斷層模型的準確性,最后得到研究區三維斷裂系統模型。
1.2 網格劃分
首先分別建立Es1、Es2和Es3段構造模型,在對小層數進行網格的縱向劃分,最后層細分縱向網格,研究區W1斷塊的網格間距是50m×50m, Es1段垂向網格數22,總網格數949256;Es2段垂向網格數57,總網格數2499279;Es3段垂向網格數40,總網格數1725920;W2斷塊網格間距100m×100m ,Es1段垂向網格數280,總網格數1430800;Es2段垂向網格數600,總網格數3241200;Es3段垂向網格數930,總網格數5023860。
在進行研究區巖相模型的建立時,單純依靠井的資料難以保證巖相模型的精度。為了克服這一缺陷,保證所建立巖相模型符合的地質認識,采取平面相約束的隨機建模方法,對巖相模型進行模擬。利用變差函數分析的結果開展巖相模型的建立,巖相模型的建立還砂巖厚度圖作為趨勢面進行巖相建模,所模擬的相模型平面上可以與手工勾繪的砂巖厚度圖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時垂向上還能對巖性具有較高的識別能力。建模成果能夠很好的反應巖性變化,可以很好的巖相約束建立孔滲模型。
以平面相為約束所建立的巖相模型,對儲層砂體井間分布及其幾何形態進行較高精度的刻畫。在建好巖相模型之后,就可以在巖石骨架內部建立相應的儲層屬性模型,針對研究區砂體橫向變化大,連通程度復雜的難點,本次建模采用垂向比例分析、砂體邊界約束、變差函數分析、序貫指示算法等方法相結合建立屬性模型(孔隙度模型、滲透率模型)。(圖1、圖2)。從Es2s4滲透率模型可以看出,滲透率的變化規律與孔隙度基本一致。
應用儲層建模成果,可以任意方向切割,觀察儲層屬性的變化,通過水平和順小層方向,進行儲層物性剖面切割,為有利目標的優選及井位部署提供直接的地質依據。
圖1 Es2s4孔隙度模型
圖2 Es2s4滲透率模型
(1) 三維精細地質建模目的就是運用不同階段所獲得相應層次的基礎資料,建立不同勘探開發階段的儲層地質模型,為后期開發方案的制定提供直接的地質依據。
(2)將地震資料、測井資料和地質分析成果協同應用,采用砂控建模技術建立高精度三維地質模型,綜合垂向比例分析、砂體邊界約束、變差函數分析、序貫指示算法等方法相結合建立屬性模型保證模型成果準確,為油藏工程數值模擬奠定基礎。
[1]滿安靜.提高三維地質模型精度研究[J].內蒙古石油化工,2008,(24):120-121.
[2]侯景儒.中國地質統計學(空間信息統計學)發展的回顧與前景[J].地質與勘探,1997,33(1)53-58.
[3]崇仁杰,劉靜.以地震反演資料為基礎的相控儲層建模方法在BZ25-1油田的應用[J].中國海上油氣(地質), 2003,17(5):307-311.
何川(1983- ),女,工程師,現于大港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從事綜合地質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