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宇(東北石油大學, 黑龍江 大慶 163318)
M油田A區塊孔隙參數網絡模型構建對驅油效果影響研究
孫艷宇(東北石油大學, 黑龍江 大慶 163318)
M油田A區塊沉積油層較多,非均質性一般,滲透率較低且為中性儲層,孔隙結構較為復雜,構建三維網絡模型,用模型替換其復雜的內部結構,能夠清晰地展現出A區塊孔隙參數的變化對最終驅油效果的影響,結果表示;在相對較小的孔隙中,其內部驅油效果較差,存在剩余油的可能性非常大,隨著配位數的遞增,在其內部的驅油效果愈發可觀,存在剩余油的可能性很少,孔喉比越小,在整個區塊的驅油效果越好。
網絡模型;孔隙參數;驅油效果
針對M油田A區塊的孔隙復雜結構特點,構建網絡模型,對孔隙結構進行數字化處理,從而避免了傳統物模實驗方法耗時長以及較高昂費用的缺點,能夠對孔隙參數進行調控和處理,在基于M油田A區塊的儲層特點上,分別研究孔隙半徑的大小,孔喉之比,配位數等參數對驅油效果的影響。
采用網絡結構來表述孔隙和喉道之間的聯系,利用DP-X型CT掃描儀,較高的掃描分辨率,對所選取6塊A區塊具有代表性的巖心切片掃描處理,圖1可以看出喉道半徑主要分布于10um左右,對于低滲透復雜巖性儲層,喉道半徑對儲層物性的影響尤為重要[1],在構建過程中以小孔隙半徑區間為初點,在區間內隨機生成某一孔喉半徑,依X,Y,Z軸方向進行隨機遍歷,為隨機遍歷到的點方向進行賦值,重復上述步驟直至已賦值的喉道個數滿足占總喉道個數的比例,隨后進行下一半徑區間的賦值,直至程序遍歷完巖心所有的孔隙節點[2],構建初始階段的網絡模型,由于孔隙結構的復雜性,其模型通道的截面形狀無外乎為三角形,圓形以及正方形三種情況,引入形狀因子能夠對復雜的孔隙結構進行簡化處理,更加便捷地研究孔隙結構(見圖1)。
首先進行對含飽和水的網絡模型進行初次排液過程,逐漸驅替至所預期的毛管壓力下,并計算出毛管壓力曲線,當排液過程結束后,進行吸液過程,利用達西定律以及網絡模型中建立流量守恒方程計算出絕對滲透率以及有效滲透率和相對滲透率[1]。
表1 三維網絡模型參數取值表
所構建網絡模型參數見表1、圖2、圖3、圖4所示。
①孔隙大小的影響:通過研究孔隙中所含剩余油的比例來表示孔隙尺寸對驅油效果的影響,由圖2可以看出,對于M油田A區塊中性儲層特征,在相對較小的孔隙中,其驅油效果不是很好,剩余油所占比例較大,隨著孔隙大小的遞增,驅油效果得到改善。②孔喉比的影響:由于所構建的三維數字網絡模型中,孔喉比主要散布于1~6,因此分析不同孔喉比,由圖3可以看出,對于A區塊隨著孔喉比越小,在整個區塊的驅油效果越好。③配位數的影響:由圖4可以看出A區塊隨著配位數的遞增,在其內部的驅油效果愈發可觀,存在剩余油的可能性很少。
[1]李振泉,侯健,曹緒龍,等.儲層微觀參數對剩余油分布影響的微觀模擬研究[J].石油學報,2005,26(6):70-73.
[2]夏惠芬,孫羽佳,許寧,等.基于自適應性的三維數字巖心構建方法[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5.9.
圖1 A區塊 6塊巖心喉道分布頻率
圖2 孔隙大小對驅油效果的影響
圖3 孔喉比對驅油效果的影響
圖4 配位數對驅油效果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