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倪元錦 榮啟涵 劉紅霞
再臨“秋冬霧霾季”:三年治霾積跬步
文/倪元錦 榮啟涵 劉紅霞
國慶假期以來,京津冀出現兩次持續時間較長、范圍較大的污染過程,多座城市啟動“空氣重污染預警”。尚未進入“采暖季”,霧霾緣何頻繁來襲?為什么海拔500多米的香山上,會看到“上層空氣清新、下層渾濁”?國務院“大氣十條”頒布三年來,哪些數據可看出治理措施的些許成效?
國慶假期,霧霾襲京。然而,登上位于北京西郊的海拔500多米的香山,不少游客清楚地看到“上層空氣清新、下層渾濁”。
“與人類活動相關的大氣層區域,叫‘邊界層’。”中國氣象局高級工程師桂海林說,秋季冷空氣偏弱,“邊界層”高度降低,且大氣層結穩定,導致垂直方向上不利于污染物擴散——這就解釋了,為何站在山上可以感受到“上層空氣清新、下層渾濁”。
“逆溫”是重污染發生的氣象誘因。
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工程師王步英介紹,夏季,近地面溫度較高、上層空氣較冷,形成“下暖上冷”的溫度分布,底層的熱氣流會抬高、上升,有利于污染物的垂直擴散。
所謂“逆溫”,指地面溫度較冷、上層溫度較暖的“下冷上暖”,形成穩定的形勢,不利于污染物的對流和垂直擴散。王步英說,秋季天氣系統趨于穩定,垂直方向易出現“逆溫”,不似夏季降水頻繁、強對流天氣系統多。
污染物總量并無飆升,只是容納空間由“面包”變成“壓縮餅干”。
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此前接受采訪說,霧霾前大氣中可容納污染物的“混合層”高度是幾公里,霧霾來時“混合層”高度有可能急劇壓縮為不足1公里。例如,有時候擴散空間的垂直高度驟減到20%,則污染物濃度隨之上升3至5倍。
“南風”是華北霧霾的助推器。
華北平原三面環山、干旱少雨,燕山腳下的北京更像是一個南面敞口的“簸箕”。
“在水平方向上。”桂海林說,秋季風速較小,污染物橫向難以擴散,凡遇偏南風,南部區域的污染物會在風力的作用下,向北輸送,甚至堆積在山腳下,重污染便跑不掉。
專家指出,華北地區如此不利的地理氣象條件下,聚集幾億人口、布局生產強度高的重工業,在全世界范圍少見。持續過量的污染物排放,不斷地為霧霾的發生準備著“原材料”。
國務院“大氣十條”實施三年以來,協同努力成為共識。2015年底,三地環保廳局簽署《京津冀區域環境保護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協議》,以聯合立法、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協同治污等十個方面為突破口,聯防聯控,共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49微克/立方米,同比降9.3%,京津冀PM2.5平均濃度同比分別降17.9%、12.5%和20.3%。
今年6月,環保部與京津冀三省市聯合印發《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2016-2017年)》,部署了農村散煤清潔化替代、加大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力度、以排污許可證強化“高架源”監管等11項強化措施,責任細致,方向明確。
今年7月,中國工程院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報告》認為,盡管京津冀地區“氣象條件”較2013年有轉差趨勢,但對治霾措施給予肯定。
根據該評估報告,京津冀地區2014年、2015年污染氣象條件狀況相對2013年分別轉差約17%、12%,氣象條件在京津冀甚至起到了“不利作用”。
就治霾措施,該報告給予肯定稱,2015年冬季,京津冀兩次應急減排措施使得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分別下降17%和20%-25%,說明在重污染天氣啟動應急預案,能夠有效降低區域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進而顯著削減PM2.5濃度峰值。
今年1-8月,北京PM2.5累計濃度63微克/立方米,接近“大氣十條”目標。
“對北京而言,全年‘氣象條件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的天數達20%。”張大偉說,多數發生在第四季度,與不利于擴散的氣象條件的天數基本吻合。
資源與消費,環境承載與污染排放,是任何超大城市必須面對的平衡考題。三年來,北京及周邊地區的各項治霾措施,僅“積跬步”,“至千里”還有很遠的路。
“成績背后,治理與排污,正步入相持階段。”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躍思說。
北京市域面積62%為山區,人口生存及發展所需的生產、服務活動則集中在平原,污染物排放強度高,大氣自凈功能弱,環境承載力不足,凡遇不利氣象條件,容納污染物的大氣環境容量急劇壓縮,致污染物排放量遠超負荷,終釀持續霧霾。
“城市中的每一個人的衣食住行需求,都是機動車、燃煤、揚塵等大氣污染主要來源的直接制造者。”北京市環保局總工程師于建華說,治霾好比胖子減肥,增強代謝能力的同時,必須控制住進食,也就是減少各類污染物的制造。北京污染物排放標準不低,但基數過大,我們致力于讓“減排量”大于“新增污染物”,空氣環境質量方得以改善。
污染并非一時一日,治理也難一蹴而就。專家指出,既要發展、又要治霾,背后是“發展權”與“健康權”的博弈,可謂“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
環保部:此輪霧霾北京城鄉結合部及郊區應急預案落實不力
環境保護部10月16日通報對北京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的專項督查情況,北京市城鄉結合部及郊區的應急響應預 沒有落到實處。
針對北京市近日出現的重污染天氣,10月15日華北環保督查中心派出督查組對北京市海淀、豐臺、門頭溝、通州、房山、大興(含亦莊開發區)等地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情況開展專項督查。截至16日上午10時,實地抽查發現各類違規工地10余家、以及道路揚塵、小鍋爐污染、垃圾焚燒等點位10余處。督查發現的主要問題有:
一是部分工地未按要求實施停工,部分地區揚塵污染沒有得到有效控制。15日下午,豐臺區西局村舊村改造項目XJ-09商業金融項目,仍有土石方開挖作業,地基基板施工有大面積鋼筋切割和焊接作業,煙塵排放明顯;豐臺區樊羊路與六圈路交叉處西北角一處市政工程,仍在實施道路開挖施工,工地內有大片裸土無苫蓋,工地出入口有大量浮土,未采取灑水抑塵措施;豐臺區南三環青少年愛心廣場有一處面積近萬平米、高近10米的祼土堆,無苫蓋,存在揚塵污染;南五環多輛渣土車未苫蓋,道路遺撒問題突出。北京軌道交通房山線北延工程土建工程03標段~終區間工區,渣土大面積裸土無苫蓋,部分區域正在挖土施工作業。海淀區北清路北安河消防中隊向東500米處一建筑工地正在進行土石方施工,北安河路北安河烈士紀念堂南側建筑垃圾堆場正在進行渣土裝卸作業,北安河路北安河工業大院對面拆遷工地仍在施工;海淀區北清路與六環路交匯處西側路段,存在明顯的道路揚塵,該路段貨車通過頻繁,且是駕校車輛聚集區,道路揚塵問題十分突出。
16日上午,通州區宋莊理想公寓附近(通燕高速北)有一處工地正在進行土石方施工,現場還有大面積裸土區;宋梁路兩側堡新新村大面積拆遷區仍在進行拆遷作業;宋梁路與通湖路交叉處還有一拆遷工地,正在進行拆遷作業,揚塵嚴重;通州區市政集團6號路施工現場,存在大規模土石方開挖及運輸,渣土車無苫蓋,有大面積裸土堆,運輸道路泥濘不堪;通州區馬駒橋鎮北京北建通成通州口岸項目(北京住總集團一物流園工地),正在進行土石方作業,存在大面積裸土區,未見苫蓋等抑塵措施;通州區自六環馬駒橋收費站沿六環向西約一公里路段,北側存在連片土石方施工區,連片裸土區無苫蓋等抑塵措施;通州區京榆舊線(x013)潮白河至白廟新村約1公里路段,兩側綠化帶改造,存大片裸土帶,揚塵污染明顯;通燕高速白師路收費站至潞城出口段北側,存在連片建筑垃圾填埋場,無任何抑塵措施,環境混亂。房山區顧八路與京周路交口向北500米處有渣土車正在進行裝卸作業;琉陶路中國北京農業生態谷建設管理委員會對面仍在進行建筑施工;琉陶路大石河橋兩側工地土石方作業,且渣土車在運送渣土過程中沒有苫蓋;竇店鎮周邊區域有數量眾多的渣土車上路行駛,運送渣土時均沒有苫蓋措施。大興區南六環與京臺高速(在建)交叉區域,東西長約2公里范圍內有連片土石方施工區,無任何抑塵措施,環境臟亂。
二是機動車污染比較嚴重。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大、使用強度高,重型柴油車和車齡較長輕型汽車的污染問題比較突出。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目前已達570多萬輛,其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量分別占大氣污染物的50%和40%左右,是首要污染物。其中,車齡10年以上的輕型車達50多萬輛,這些車輛排放的碳氫化合物占500萬輕型車的比重較大達40%左右。重型柴油車保有量20多萬輛,顆粒物和氮氧化物占機動車排放量的90%和60%左右。在近日重污染天氣期間,環境保護部和北京市環保局聯合開展的路檢抽測結果表明,車輛10年以上車輛的超標率較高;運行里程超過30萬公里的出租汽車排放超標率達到80-90%。重型柴油車超標問題比較突出,部分車輛車用尿素添加不到位,一些車廠生產的新車存在問題。
外地進京車輛污染問題十分突出。外地進京車輛達到30萬輛/日左右,其中重型車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外地進京重型車中,80%為過境,20%為進京運送生活物質。在近日重污染天氣期間,環境保護部和北京市環保局在部分進京路口聯合檢查發現,一半以上進京或過境外地重型車輛無法達到綠標車排放水平(國三排放標準以上),這些車輛每車排放量相當于200多輛國四小轎車。近年隨著環保監管力度加大,國四以上重型柴油車進京比例有所提高,但是由于相當部分車輛沒有正常添加車用尿素溶液,氮氧化物排放依舊很高,甚至超過國二排放水平的黃標車。
三是焚燒及散煤污染仍有發生。15日下午5時前后,沿西六環147-150公里處兩側1公里范圍內,發現有5處垃圾焚燒點,有的焚燒面積較大,黑煙彌漫。16日上午9時,房山區房窯路夏村綠色燃氣集中供熱站門口有焚燒垃圾現象,煙塵排放問題突出。16日上午,督查還發現通州區白廟新村(白師路旁,靠近通燕高速口)一作坊冒黑煙嚴重。
下一步,針對應急預案普遍存在的執行不到位的問題,環境保護部將進一步加大對京津冀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各項具體措施落實情況的督查督辦,對措施不落實的地方政府,將依法約談和問責有關負責人,確保各項應急措施執行到位。同時將加強對重型柴油車的監督檢查,推進黃標車和老舊車淘汰,加快國六排放標準研究制定;督促京津冀地區為出租車輛更換三元催化器,加強路查路檢,嚴格處罰超標排放車輛,重點查處超標重型柴油車;推進北京市加快制定實施京六油品標準,研究外地過境車輛繞行北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