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心力管理的思考"/>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劉泱
創業與修身
——對心力管理的思考
文/劉泱
國外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兩種不同品牌的相同產品,除去商標標識,消費者對效用并無分別,不在意購買哪種產品。當重新加上商標標識后,名牌產品受歡迎的程度是非名牌的兩倍,其銷售量比非名牌多30%以上。
“中國膠粘劑的綠洲中有一片黑松林”。二十多年來,黑松林人憑借艱苦奮斗、創新爭先的精神,使企業由弱到強、從無品牌到名牌、從榜上無名到全國有名的膠粘劑專業廠家,并成長為中國膠粘劑工業協會理事單位,全國膠粘劑標準技術會員會成員廠、上海粘接技術協會合作委員會副主任單位。產品暢銷全國,走出國門,連續兩屆被評為江蘇省著名商標。從當初借牌求生走到現今,黑松林的品牌戰略令人眼前一亮。
一、“四借之路”打造知名品牌
劉鵬凱從小受到母親生意經的熏陶。母親愛抽水煙,少不了讓劉鵬凱去跑腿買火柴,她總要叮囑要買蘇州“寶塔牌”的。幾年后,劉鵬凱才知道“寶塔牌”火柴根數足、枝頭粗、蠟頭大,用一根就是一根。名牌的效應,在劉鵬凱心頭留下深深的印記。
1991年10月,劉鵬凱到黑松林公司上任,一開始他就下決心要生產出家喻戶曉的粘合劑名牌產品。當時的黑松林公司生產能力很小,在同行中也毫無名氣。要打造名牌談何容易。搞機械出身的劉鵬凱知道“連接兩點的最短距離是直線”,于是,他找竅門,走捷徑,單刀直入,走了“四借之路”。一是借船出海。與上?;p普陀公司搞起了聯產聯銷;二是借雞(機)生蛋。借錢買設備,借廠子擴規模;三是借兵打仗。黑松林的地板膠、墻布膠一車貨才買幾千元,要想占領遠距離市場費用太大。他們利用市場認可“黑松林”的優勢,在安徽與江西邊緣地區聯辦了聯營廠,就地生產銷售,擴大了“黑松林”的覆蓋面;四是借題發揮。對膠粘劑行業各種協作會、交流會、理事會活動,“黑松林”總是削尖腦袋往里鉆,緊緊“粘”住不放。
在一次全國性的粘合劑產品展銷會上,一名中年男子拿出兩塊木板,用膠水粘牢后,放在地上又踩又砸,結果木頭都拉斷了,中間膠粘的部位都沒有掉?,F場的記者紛紛扛著“長槍短炮”圍了上來,記下了這生動的一幕。這個人就是劉鵬凱。若干年后,劉鵬凱去電視臺錄節目,主持人還提起這一段往事。他說,這是不花錢的廣告,來推銷我們的產品。當時我們沒有經濟投入,是用智慧來投入。
1999年,第二屆國際膠粘劑和密封劑展覽會在上海召開,劉鵬凱經多方努力獲得了印制門票的協議權,門票背面一句“歡迎你走進黑松林,構筑你的小屋,譜寫你的童話”,博得眾多客商的贊嘆,黑松林也一下子把名聲揚到了國門之外。
江蘇黑松林粘合劑廠有限公司的形象識別標志是一個紅色的圓圈,中間“黑松林”三個變形美術字,宛如一輪紅日。這也是企業的主商標。黑松林人將這個商標奉為圖騰,以此為豪。廠服上、貨車上,甚至是喝水用的紙杯,無處不見“黑松林”商標的身影。劉鵬凱還深入了解各個地區市場的文化差異,巧妙利用副品牌,為不同客戶群體提供不同服務和產品。比如:上海人門檻精,對商品的要求高,認品牌。黑松林市場部經過調研,開發出了產品質量好、包裝精美、價格適中的“老熊”品牌,專供上海市場?!袄闲堋钡膭撘庠从谝幻b號叫“老熊”的上海膠粘劑專家,他在業內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黑松林人基于上海消費者對“老熊”的認可度,經“老熊”先生同意,注冊使用了“老熊”品牌商標。
山東人實在,黑松林公司又為山東市場專門注冊使用了“老木匠”品牌商標。老木匠,顧名思義,技藝肯定不賴,讓人放心,用“老木匠”牌膠粘劑肯定也錯不了。還有“補天”,天都能補,膠肯定不賴?!疤煜碌谩薄ⅰ暗锰煜隆保谒闪窒盗姓澈蟿┱车锰煜铝恕?/p>
黑松林公司配合營銷附贈的一些贈品也飽含文化韻味。記者孫亞琴說,初次見識黑松林的小禮品,是在一個陰雨天,在回家的路上,前面有個人披著雨披,吃力地蹬著自行車上橋。雨天總是灰蒙蒙的,可是那件深藍色雨披上白色字卻很顯眼:“黑松林與你風雨同行”。一個人孤單地在路上,在雨中,看見這樣溫情脈脈的語句,讓人覺得溫暖。不經意中,黑松林,就這樣深入了記憶。
二、精益發展,精益增長
中國民營企業在過去十年間實現的不斷進階和蓬勃發展,主要憑借的是企業家敏銳的商業觸覺,成功找準了國內外宏觀和行業機會。此后,隨著企業規模擴大,業務復雜度加劇,可能的錯誤決策的影響越來越大、容錯空間減小,民企傳統的個人掌舵、制度靈活優勢正在成為企業進一步可持續發展的障礙。這意味著民營中小企業要走精益發展、精益增長的道路。
美國學者德華·阿比指出:“為了增長而增長是癌細胞的思維方式?!弊龃蟛⒉豢偸敲髦堑倪x擇,畢竟小企業有一系列大企業無法企及的優點。
例如:小企業不具備大公司的等級森嚴,因而也就不會有濃厚的官僚主義色彩,而是更加靈活,反應速度更快,因為在“決定”和“執行”之間的距離相對較短;
由于小企業的業務相對單一,設備相對簡單,業務變化所需資金較少,業務轉型也容易實現;
小企業的員工會更有責任感。如果某人沒有盡到職責,該做的事情沒有做好,那么每個人都會知道,因此小企業具有錯誤的易見性和較小的容忍余地,對個人效率和責任感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
小企業還可以更加專業化:小企業往往定位在一個較窄的領域,但干得很深、很專,對大企業而言,發揮了拾遺補漏的作用。它們可以通過提供深度而非廣度來突出其特色,也就是更高層次的特色和技巧,而不是大企業能夠提供的數量,黑松林公司的發展很好地驗證了這一點。黑松林原先產品包含多個門類和細分系列,從精益增長的指導思想出發,公司砍掉了原來的乳膠漆系列,專注于生產粘合劑,如今水基膠的產量排在全國前列,在技術上也擁有話語權,處于權威地位。
放棄是一種美麗,放棄是一種力量。麥當勞同樣只專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參與任何物料的生產與投資;還有Dell專注于直銷和定制化……在堅守根本訴求的同時,堅決去掉“多余的復雜”,簡明的戰略就隨之而出。
黑松林的精益增長戰略,就是縮短戰線,在比較宰的領域取得優勢,這在國內也被稱為“小巨人”戰略,它常常成為小企業的競爭法寶。
用英國管理學者沃林的一番話來說,就是:“精益開始于對工廠的環視,用一雙精益的眼睛去發現、去看,看看不同的部分是如何彼此影響的”,“精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的推崇者將它描述成你永遠無法一下子到達目的地的旅程,而且,你無法自己一個人到達。”
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千頭萬緒,都得跟人打交道,人力資源是企業的第一資源。在市場經濟中,勞資雙方是雇傭關系,工人為企業生產,老板給付工人工資,這是一場交易,用勞資合同確認雙方的權益。
但人力資源管理并非這么簡單,若僅僅是雇傭關系, 勞資雙方的博弈不可避免。老板為了用最小的人工成本獲得更多的產出,就會延長勞動時間,增加勞動強度,甚至克扣工資,工人若反抗,老板就以解雇相威脅。工人的對策一般是“磨洋工”,出工不出力;或者成立工會,與資方做斗爭:要求增加工資,減少勞動時間,改善勞動條件。
一、勞資關系——重中之重
怎樣解決勞資關系成為人事管理的最重要課題,關鍵是在勞資雙方找到共同點——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標,這個目標就是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正如“科學管理之父”泰勒所言:科學管理的關鍵是工人和雇主都必須進行一場精神革命,要相互協作,努力提高生產效率。當然,雇主關心的是低成本,工人關心的是高工資。關鍵是要使雙方認識到提高勞動生產率對雙方都是有利的。泰勒對此有這樣的論述:“勞資雙方在科學管理中所發生的精神革命是,雙方都不把盈余的分配看成頭等大事,而把注意力轉移到增加盈余的量上來,直到盈余大到這樣的程度,以至不必為如何分配而進行爭吵?!麄児餐λ鶆撛斓挠啵銐蚪o工人大量增加工資,并同樣給雇主大量增加利潤?!边@就是泰勒所說的精神革命。遺憾的是泰勒所希望的這種精神革命一直沒有出現,其原因在于老板們從來就沒有把工人當作“自己人”,從內心很難取得感情的認同,工人也很難給予組織承諾。
在西方的社會傳統文化中,個人、企業或其他社會組織都是市場經濟主體,他們之間發生的多種多樣的交易或合作,靠什么維系呢?靠契約。近千年以來,“契約神圣”的理念一直為人們所恪守,成為契約法的根基。貫徹契約神圣原則,要求當事人以誠信為本,這已經成為歐美管理哲學的重要內容。特別是現代契約理論——關系契約論出現后,進一步強化了誠信為本的哲學。它摒棄了傳統的契約神圣的觀點,更著眼于誠實信用和公正交易,要求在當事人中間合理分配風險(既然他們訂立合同是為了分享利益)。因此他們處理勞動糾紛的方法,主要是勞資間的溝通談判,以及簽訂協議,在貫側協議時誠實守信。
在中國,民營經濟的文化傳統與西方很不同。在企業老板眼中,勞資關系并非簡單的契約關系,更是倫理關系。一個好的老板應是關愛員工,“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
《貞觀政要·行幸,魏征》中指出:“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彼运c舟的關系作比喻,準確而形象地說明了中國傳統管理哲學的內涵——不是領導者決定被領導者的命運,而是被領導者最終決定領導者的命運。因此,“得人心者得天下”。
在抗日戰爭中曾立下大功的民生航運公司,是著名企業家盧作孚做老板的。他親自擬定的“民生精神”是這樣表述的:
1、對外:服務社會,便利人群,開發產業, 富強國家。
2、對內:個人為事業服務,事業為社會服務,個人的工作是超報酬的,事業的任務是超經濟的。
公司宗旨:安全,迅速,舒適,清潔。
口號:公司問題,職工來解決;職工問題,公司來解決。捏緊拳頭,裹緊肚皮,渡過難關。夢寐不忘國家大難,作息均以人群之樂。
顯然,盧作孚完全擺脫了勞資對立的魔咒,擺脫了雇傭關系的局限。在民族危難時代,找到一個崇高的共同目標——服務社會,便利人群,開發產業,富強國家。因此,為職工樹立了一個價值導向——個人為事業服務,事業為社會服務, 個人的工作是超報酬的,事業的任務是超經濟的。相應的,提出:公司問題,職工來解決;職工問題,公司來解決。
這是典型的中國式解決辦法,用傳統道德的倫理手段,解決了看似無解的勞資關系問題。
無獨有偶,黑松林也把勞資關系看作是倫理關系,劉鵬凱說:“你是管理者時,你把被管理者當人,你是被管理者時,把自己當人,這樣同等為人就是心心相通,事事相通,上下左右相融了,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边@是從內心深處把員工當作平等的人看待。他又說:“管理就是‘管心’。心是世界上最難管的對象,管人是世界上最難的事,因為人心看不見,摸不著,象天上的云,是變化的,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你把別人關愛好了,關鍵的時候別人就會幫助你,這是用錢買不到的。”這里的關鍵是“你把別人關愛好了”。
以后,他進一步提出:“我的工作是你的,你的生活是我的”,時時刻刻把員工的生活放在心上。一天,他在成都參加全國膠粘劑標準化會議,習慣性地將手機關閉,會休時開機,一條來自司爐工小石的短信跳了出來:“老板,你好!冒昧打擾,我在新疆的大哥十多年未回來,明天想借小車到南京接一下站?!卑l送時間是兩小時前。劉鵬凱想:員工只要有點辦法不會向老板開口,小石并不知道我正在開會要關閉手機,短信發出兩個小時未見回音,他定會想得很多很多。他心里一陣不安,趕緊將這條短信轉發給廠辦,要求安排,并囑咐代他送上一束鮮花,祝福他們一家團聚。
像這樣的故事越積累越多,久而久之,劉鵬凱“以心換心”結出了碩果,員工們果真把企業的事當成自己的事,處處表現出主人翁精神。有一次,臺風“麥莎”猶如怒吼的雄獅,咆哮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許多員工提前上班,自動地投入到搶險工作中來:有人在清理被風刮跑的空塑料桶,有人在揀四處吹來的垃圾袋,還有人在用木棍支撐著吹歪的樹木。在車間樓頂的天臺上,車間主任小丁正和兩個年輕小伙子一起,用繩子將吹鼓了的大噴繪廣告牌拉緊、固定,這場面如果用相機定格,就是一幅群情激昂的《戰臺風》。
這就是心力管理造就的和諧的勞資關系。
二、員工是兄弟,企業是家——用心激勵,聚心為寶
凝聚人心是企業管理的永恒主題,靠什么去凝聚人心?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指出:人有生存、安全、社交、自尊、自我實現五個層次的需要。生存、安全屬于物質需要,靠工資福利去滿足;社交、自尊、自我實現屬精神需要,靠優秀的企業文化去滿足。
首先是物質凝聚,解決員工養家糊口的后顧之憂。1997年改制,劉鵬凱獲得經營自主權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革工資制度。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后,國內經濟深受沖擊,許多民營企業裁員降工資,黑松林的員工也十分擔心。2010年劉鵬凱在全廠大會上莊嚴承諾:黑松林員工的工資不僅不降,而且5年要翻一番,年均增加15%!事實證明,劉鵬凱完全兌現了這個承諾。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真正將關愛送到員工心上,做到“說到做到,不放空炮”?他們一年一個目標,一步一個臺階,朝著預設的目標孜孜以求。
與人之間最寶貴的東西不是功來利去,而是心心相印。只有不斷分析員工的心理需求,激發出內在動力,讓員工具備更高的勝任素質,擔當起更大責任,這才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2011年是工資倍增調薪計劃的第一年,黑松林以2010年的月基本工資為基數,全體員工按20%的增長幅度作為調整的基薪。同時,為調動企業戰略性人才的積極性,我們又根據企業效益的80%是由20%的骨干人才創造的管理的二八原則,有的放矢對核心部門的特崗人員(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營銷人員等)采取增加崗位責任津貼的傾斜方法,體現責權利對等、平衡,激發了員工的積極性,產生了強烈的內驅力。當員工第一個月拿著調薪后的新工資,打心底開心,員工小嚴感動地說:“一定努力工作,否則拿回家買鹽都不咸?!眴T工樸實,講實在,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當年產銷利同步增長了30%以上,第一年就打了個大勝仗。
2012年是第二個里程碑,劉鵬凱召開座談會,跟蹤調查分析調薪后的前后變化,進一步明確薪酬競爭策略,讓員工的個人需要、發展規劃與企業的戰略目標相配合,統一思想,進一步挖掘員工內心的動力,運用績效考核這個杠桿,讓各個層面達成共識:天上不會掉下林妹妹,鍋里有,碗里才會有,增加收入不靠神仙皇帝,全靠我們自己,只有大家同心同德,共同努力,將工作做好,實現企業目標,每年才能漲工資。我們把握住調薪的最佳時機,運用激勵性薪酬,讓五年工資翻番承諾發揮出了最大價值。這一年我們又獲得了一個大豐收,取得了建廠以來營銷的最好水平。人心是肉做的。連續兩年以20%增加了工資,讓員工的積極性極大地激發出來,顯著提高了企業的兩個競爭力:一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一是員工薪酬收入的相對競爭力。
日本社會學家橫山寧夫提出了一個橫山法則,他認為:“自發的才是最有效的,管理者應該激勵員工自發地工作。”激勵員工自主性的基本準則就是充分考慮員工的利益,只有在日常的工作中尊重員工的物質與精神需求,營造快樂工作的氛圍,把“目標”和“激勵”結合起來,使員工和企業產生情感依賴,員工才會從消極地被愛變為主動追求、熱愛企業,自覺自發地工作。
2013年圍繞第三個里程碑,黑松林在認同價值觀上的基礎上,繼續以20%的比例遞增工資,使員工基本工資達到地區較好水平。這時,劉鵬凱主動進行換位思考。所謂換位思考就是把自己假想成員工,站在員工的角度、位置、立場、角色思考問題,將企業給予的,與員工需要的,調在同一個頻道上。
外部大環境對員工薪酬的影響莫過于物價的上漲,當時,物價總水平有所上漲,為了抑制物價上漲給員工收入造成的縮水,黑松林在年度基薪保障性調整的基礎上,以愛為根,于2013年元月實施了“123員工關愛計劃”,即每個月給員工10斤食用油、20斤大米、30個雞蛋的實物補助,平抑物價上漲給員工帶來的影響;同時設立了員工洗衣房,解決員工后顧之憂;又出臺了對員工實施彈性退休等一系列關愛計劃,將心力管理落到實處;2014年在向第五個里程碑沖刺前夕,劉鵬凱又采取了激勵性增薪策略,設立了年度“激勵基金”政策,凡工齡滿1年以上的員工,由考評小組按照A、B、C、D四個等級,進行考核。考核合格者,年終都可以享受激勵基金,對企業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還可以提高激勵基金等級。這樣可以讓員工把高薪酬和高績效統一起來,真正實現論功行賞,薪中見心,見到老板對員工真誠的關心和愛。
得人心者得天下。實踐證明,一個企業的成功,根本在于老板與員工關系的改變,從雇傭關系向合作關系轉變,甚至是向親人關系轉變。企業是我家,建設靠大家。員工真正把企業當成了自己的家,自己家里出了問題,他會坐視不管嗎?
那是一天下午四點多,劉鵬凱在會議室接待客人,可心還系在改造工程上,眼睛不時透過會議室的窗口朝后面的倉儲區工地看去。只見,機修班長小江匆忙脫去手套,急急從口袋里掏出手機,嘰里哇啦說了些什么,又急急合上手機,套上手套,抓起焊槍焊接起來,道道弧光像永不消逝的電波。一根焊條剛用完,他又站起來掏出手機,嗓門大得像炸雷,“好啦,講什么講,我沒時間!”講完干脆把手機關了。透過窗口,遠處的小江身穿橄欖綠工作服,映襯著黑里透紅的臉,儼然似一個軍人。
送走客人,劉鵬凱走到工地,三個新安裝的鐵羅漢矗立在新栽的樹木中,似戈壁灘上的發射塔,一只還未完工的罐體內迸出朵朵焊花,似小伙子們青春的火花。
“江班,歇一會兒,抽支煙!”劉總遞上一支中華煙。“我愛中華!”小江摘下面罩,邊笑邊說。我干脆將手中的大半包煙塞進了他的口袋。“剛才怎么啦,發脾氣啦!”小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沒有發脾氣啊,老總!”“剛才是不是接電話時和誰響雷了,連我都被震了一下。”“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為小孩子的事!”小江瞟了我一眼,急巴巴說完就低下了頭。“孩子怎么啦?”“小孩下午發高燒,孩子他媽要我送醫院,我怎么走得掉?。 毙〗穆曇粑米哟???粗〗瑒Ⅸi凱十分感動,忙掏出打火機替他將煙點上……
企業調薪首先需從崗位、績效和能力這三個維度來衡量員工,期望員工能在未來有更卓越的工作表現,承擔更多的工作職責。當一個企業將組織目標內化為員工自己的目標,員工就會在企業最需要他的時候,能用自己的覺悟,真心自覺地舍小家,忙大家,這個企業你還擔心發不出工資、增加不了工資嗎?
讓員工自己往前走,而不是別人推著走,這是心的力量。一個企業家,特別是民營企業家,要學會用你擁有的東西,去換取對企業來說更重要和更豐富的東西,這就是人心。在實現五年員工收入翻番的目標過程中,劉鵬凱他們用心管理,管到心里,不斷將主人意識、團隊意識轉化為物質層面的生產力,不斷將對員工的關愛從物質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幫助員工自善其心,提升心理彈性和抗壓能力,在新時期勞資關系中構建了一個幸福和諧的大家庭。
三、關注細節,長抓不懈——心力管理,塑心為本
要辦成一流企業,只有員工的忠心是遠遠不夠的。一流的產品和服務,要求員工有一流的技術、一流的作風、一流的品德,這就要求發揮企業文化的最重要功能——塑心功能。
劉鵬凱重視通過細節入手,使員工自省、自律,養成黑松林要求的價值觀、作風、品德和習慣。
作為一家化工企業,清潔生產是文明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黑松林的燒煤鍋爐房可以說是一塵不染,被一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的老總稱贊為“世界上最干凈的粘合劑廠”。為此,劉鵬凱花費了大量心血。一次,他出差近一個月回來,一大早去查看車間。
“清潔生產堅持得不錯!”看到車間地面干凈,產品堆放整齊,工具定置更是井井有條,他情不自禁地贊嘆?!按蠹乙擦晳T了。”車間主任小丁很樸實地回答。在二車間門口,他停住了:一口剛吐的濃痰在灰色的水泥路面上顯得特別刺眼!“丁主任,你來看看?!薄皬S長,是我的工作做得不細,對一些不良行為沒有從根上去抓細抓實,我知道怎么做了?!碑斔D了一圈再次回到二車間門口時,那口痰已經變成了一塊濕漉漉的水跡了。
這樣的小事經常發生,恰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久而久之,員工們形成了比較一致的理念、追求、作風和習慣,形成了上下同欲、眾志成城的局面。今年恰逢劉鵬凱60歲生日,員工紛紛送來紅包、禮物,他將一個個紅包原封不動退回:“紅包就免了,把工作做好,就是送給我的最大的禮包?!闭f者無心,聽者有意。生日的當天,他真的收獲到一份意外驚喜:那天正巧是周日,員工們倡議,自發到崗義務加班一天,為他祝壽,讓他有一種無法言表的幸福與感動。
“一個企業需要一種流淌在骨子里的精神,而這種精神就是文化,用這種自己獨有的文化構筑起來的城墻,就是支撐企業健康發展的銅墻鐵壁!”劉鵬凱的這幾句話真可謂“擲地有聲”。
四、彈性組織,學習團隊——一專多能,一人多崗
黑松林是一家小企業,只有51人,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就有一個矛盾——若職能部門求全、求規范,就會許多人坐到辦公室搞管理,生產人員的比重下降,結果使科室人浮于事,管理成本上升,管理效率下降。
從生產一線的工人來看,由于黑松林為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產品種類多、批量少,還有一些來料加工的任務。因此,要求產品生產的機動性強,產品和設備的轉換快,各個種類的工人多,這就會造成工人數量增加,每人的生產任務不飽滿,整體勞動生產率下降。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思路有三:
第一、組織機構要精減:采用直線職能制,高管層5人,副總經理主持常務,設三個總經理助理,分管市場營銷、生產和行政辦公室;設職能管理部門5個——市場部、生產部、品質部、辦公室、財務科,管理層次為三層,已經足夠的精減;
第二、人員要精干:無論是生產工人還是職能管理人員,多精挑細選,技能精湛,敬業愛崗;而且一專多能,可以一人多崗;
第三、組織要精致:所謂精致就是小而精,一人多崗,組織彈性大。例如:總經理助理兼辦公室主任;生產部部長兼車間主任;辦公室中的三人,有分工,有合作,職能可以交叉;工人也是可以勝任不同的崗位。在黑松林經常可以聽到工人們自豪地說:人家的第二職業在廠外,我們的第二職業是在廠內。一人兼多崗,工作不分份內份外,干活不分上班下班,只要廠里需要的,工人們沒有不干的。
這樣的組織機構,使得五臟俱全的“麻雀”變得很苗條,身輕可高飛,扶搖上云端。
從職能人員比例來看,加總為13人,占總人數25%。相比大企業的15%-20%,這是足夠小的比例,確保企業的管理成本受到有效控制;
在生產組織方面,黑松林公司本身員工人數少、管理層級少、生產任務大、產品規格品種多、生產任務不集中,車間在組織生產時,有針對性地推行了節點自治的管理辦法,并進行勞動優化組合。
大家都知道,人民幣只有1、2、5元三種面值,為什么?因為這三個數字可以組合成所有面值。受此啟發,黑松林公司創造了車間“2、2、3、3組合”:當生產需要二人、三人時,第一人為責任人;當需要四人、五人時,兩個小組合并,車間最多組合人員不會超過5人。同時,整合后的勞動組合將第一人定為責任人,進一步明確了責任,工作有抓手,減少了檢查、控制、調整等管理工作。
企業是個小社會,員工來自四面八方。有老員工,也有新員工,干活有快有慢,力氣有大有小,脾氣有好有壞,有技能強的也有技能弱的,如果沒搞清楚現狀,就不分青紅皂白、簡單隨意地組合定置,顯然不利于員工之間的相互配合,也不利于生產有序進行,會無端增加內耗、降低效率。
生產部管理層從實際出發,對現狀進行了全面研究和細致分析,將看似沒有區別的員工盡可能按照不同個性、不同專長進行合理組合,因人而異,放對位置,使員工發揮出最大潛力。
今年以來,黑松林又在車間生產的組織上做起了文章,推行節點自治。公司撤銷原有生產班組,根據生產流程將整個車間分為5個節點,放手員工自主管理,確保車間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這5個節點涵蓋了車間所有的生產、組織行為。每個點設1名節點管理員,選拔工作責任心強、有一定組織管理能力、熟悉工作流程的員工擔任,他們可以享受管理員崗位津貼,在車間主任統一領導下,除完成本職崗位的生產職能外,對節點實施全過程管理,全過程負責,全過程服務。
節點自治的實施,不僅增加了組織彈性,提高了組織的適應能力,而且優化了勞動組合,提高了員工自主管理的積極性。
從管理效率來看,一專多能、一人多崗,節點自治,動態組合,消滅了人浮于事、忙閑不均的現象;分工明確,職責清楚,消除了互相推諉的可能;有分有合,職能合理交叉,消除了“分工即分家”的常見病,有助于高質量地實施管理;
從組織彈性來看,這樣的組織機構,彈性大,對任務的適應性強,就像一塊橡皮泥,根據需要捏成不同的形狀,切合黑松林的生產經營特點,也適合小企業的特點。這就叫“適度的非規范化”或“適度彈性”。
雖然尚存在一些瑕疵,但從運作效果上看,黑松林的組織機構是成功的,值得其他中小企業借鑒。
當然,只有提高組織彈性是不夠的,必須不斷提升員工的技術和能力,真正做到一專多能。黑松林非常重視班組學習、團隊學習,員工互幫互學。不僅學技術,還學管理,學傳統文化。黑松林公司通過“晨訓”、“員工管理日記”、定時學習培訓等,提高他們的技能水平,轉變他們的思維方式,強化他們的改革意識;利用“激勵欄”、月中廠部稽查評估、月度考核評比,獎勵先進,鞭撻落后。公司還要求每一個老員工都把自己當做新員工積極參加培訓,發自內心,孜孜以求,實現思維模式的轉變。黑松林正札實地邁向學習性組織。
五、差別與公平——黑松林的和諧管理
劉鵬凱的心力管理是以愛為起點的。他對員工的尊重經常體現在“一視同仁”上。
在“黑松林”,員工每年可以享受一次性醫療補貼。
員工子女上學,從小學到大學都有相應的獎勵,且一次性兌現。
年輕人結婚,廠里送上一個賀卡并附一份禮金,卡上有劉鵬凱的一句話:“有小家別忘大家?!?/p>
員工過生日,廠里送上一個蛋糕,祝賀生日,增加氣氛。
員工父母生日,送一束鮮花放半天假,回去感恩。
員工這幾年收入多了,每當有人買了摩托車,廠里總會送上一頂頭盔,并附一句話:“家人盼你平安歸,富了小家,別忘大家?!?/p>
這些激勵措施都是每人一份,體現了身份上的平等,卻容易滋生平均主義的心理,只要有差別就被認為不公平。但是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合理的差別正是公平和良性競爭的必要條件。
一次,劉鵬凱收到了一些老員工的聯名信,反映最敏感的工資差別問題。信中寫道:
“我們干了二三十年,收入還不如大學生的一半,不知廠長是何感想?!?/p>
來信雖短,余音很長。
第二天下午,劉總邀請這幾位老工人來辦公室談談。剛巧郵遞員送來了美國客商從上??偛堪l來的特快專遞,劉總將邀請函遞給旁邊的大老張:“看看寫的是什么?!薄皬S長拿我這個初中生窮開心了,學的幾個英文字母早跟老師跑了!”大老張邊說邊搖手?!澳銈儙讉€誰能看出來寫的是什么,我給你們加工資!”幾個老工人一下子沉默下來。
劉總撥通內部電話,叫來了剛從人才市場高薪招聘的大學生?!皬S長找我有事?”戴著一付寬邊眼鏡的小王彬彬有禮?!皩⑦@份邀請函翻譯一下?!辈坏揭恢煹墓Ψ?,小王又進來了?!皬S長,這是原稿,這是翻譯稿,電腦上已作存儲,可隨時調閱?!甭犞⊥醯囊环挘瑤讉€老工人面面相覷。劉總感慨地說:“我們都落伍了,這就是差別啊!”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種消極的傳統思想,仍有廣泛的市場。幾位老工人的聯名信,談的的是工資問題,反映的卻是公平觀上的差距,不能小看這種現象,一旦形成一種心里障礙,就會影響工作,影響企業發展啊。
沖突背后的和諧,實際上就是一種平衡。在親人與親人之間,朋友與朋友之間,都存在著這樣微妙的平衡。當我們過份地關注差別和沖突的時候,一定要靜下心來看看,背后那個潛在的和諧是什么?它對自己是否真的重要?想清楚這一點,才能意識到沖突的價值,進而恰當地解決沖突。
其實,在日常工作中,矛盾和沖突是不可避免的。對于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沖突,就事論事當裁判,往往費力不討好。爭吵雙方“不識廬山真面目”,往往“只緣身在此山中”?!叭绻偈闺p方置身山外看廬山,就會發現夢幻般的美麗景色。劉鵬凱在此例中用智力測驗的辦法,啟發對方站得高一些,不僅用不著吵架,而且會找到妥善解決問題的方法?!叭罩軤T遠,勢高也;使日在井中,則不能燭十步矣?!保ā妒泳砩稀っ魈谩罚﹦Ⅸi凱的這種塑心方法,姑且叫它為“登高法”。用“登高法”巧妙地變仲裁為育人,的確高明,值得借鑒。
(一)領導班子和諧
沒有失敗的士兵,只有失敗的將軍。一個集體搞得好不好,關鍵在于領導班子搞得好不好。領導班子要和諧團結,首先價值觀上要高度一致,關鍵問題上要有統一的判斷標準,這樣才能保障目標一致,行動一致,實現和諧;其次機制上要實行民主集中制,遇到問題、遇到事情不是簡單的一把手一個人說了算,而是要充分吸收領導班子其他人的意見后做出決定,不能互相扯皮、久議不決、決而不行,要保障有一個統一的權威、統一的指揮。最后,領導班子要分工明確、職責清楚、互相補臺,達到“共振”。
黑松林正是這樣做的。劉鵬凱把企業高管層看作自己的親人,幫助他們排憂解難,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通過“退二進一”,大膽授權,讓他們放手工作;與他們平等溝通,吸取他們的正確意見;將嚴格要求與真誠關愛相結合,在價值觀一致的基礎上實現了高度的和諧。
(二)上級與下級之間和諧
和諧管理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上下級和諧。上下級和諧的第一個前提是上級以身作則、嚴于律己,以自身的表率作用贏得下級的信任、樹立自己在廣大員工中的威信。第二個前提是上級要關心關愛下級的生活和工作。工作中指導員工的成長和發展,生活上關心員工的冷暖。第三個前提是公平公正,計劃公開、制度公開、分配公開、問題公開,凡事都拿到桌面上解決,讓下級體會到上級是公正無私的、能公平的對待每一位員工。
心力管理正是這樣做的。以劉鵬凱為首的企業領導者,嚴于律己,率先示范,開良好風氣之先;一句“你們的生活是我的,我的工作是你的”,以及一系列關愛行動,使員工感受到企業像家一樣溫暖;在黑松林,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出了問題秉公執法,擺到明處,不搞暗箱操作;劉鵬凱用共同價值觀凝聚人心,形成了上下同欲的和諧局面。
(三)員工之間和諧
員工之間的和諧首先是公司要有強大的、強調和諧、強調適度競爭的企業文化,培養員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的觀念,員工遇到問題,能夠以共同的價值觀指導自己的行動,也就是將企業核心價值理念內化為員工的自覺行動。其次,要建立科學的制度、行為規范,保障員工之間的和諧,特別是工資、晉升等與員工個人利益緊密相關的制度要公平公正。
心力管理以人為本,以性善論和致中和為哲學前提,在黑松林營造了像家一樣的和諧氛圍,大家把同事看作自己的朋友和親人;公司的薪酬福利制度、人事晉升和獎罰制度,即公開透明,又合理公平,確保員工在利益上的和諧共贏。這就使員工之間非常和諧。
六、寬嚴相濟,以寬為主——心力管理的激勵特色
自古以來,剛柔并濟、恩威并用、寬猛相濟都是公認的管理原則。孔子說:“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即是主張道德感化和制度約束兩手并用。道德感化、感情激勵,是“柔”的一手;嚴格禮儀、嚴肅制度,是“剛”的一手。
在這方面,諸葛亮可謂高手。他說:“古之善將者,養人如養己子,有難,則以身先之;有功,則以身后之;傷者,泣而撫之;死者,哀而喪之;饑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禮而錄之;勇者,賞而勸之。將能如此,所向必捷矣?!?《哀死》)這是“柔”的具體化,愛兵如子,愛民如子,以心換心,以情感人,歷來是開發人力資源、調動下級積極性的重要方面。
寬猛相濟,帶好隊伍,總會碰到一個問題——獎和罰的實施。古代眾多思想家、政治家形成了共識——必須賞罰嚴明。但是,賞和罰的尺度、寬和嚴的掌握,卻是一門管理藝術。
劉鵬凱的心力管理,堅持寬嚴相濟,以寬為主,在維持制度嚴肅性與增強激勵有效性之間取得平衡。
一個夏日的早上,狂風暴雨不停,上班時間已經到了,但近一半的員工沒到。值班員小朱按照慣例,把遲到員工的名字一一公布在黑板上??匆姷桨嗟膯T工被大雨淋得渾身盡濕,劉鵬凱忙讓行政科長準備姜茶,送到各車間,防止員工感冒;又走到公布欄前,讓小朱停止公布,把黑板上所有的名字全部擦掉,寫上“今天遲到不罰款”。
安民告示使全廠像油鍋里撒了一把鹽?!八乐贫取北弧盎钊恕眻绦谢盍?。人是一個有自尊的生命體,人的潛能并不能完全被別人調動起來,真正能調動的只是員工自己??陀^上,大雨使近50%的員工遲到,而當天的生產任務并未因此受到影響。正是“今天遲到不罰款”的溫情,縮短了員工情感與制度上的距離,開發了人的潛力,創造了日生產的最高記錄一天,劉鵬凱來到灌裝車間,自動灌裝機上操作的大薛,全神貫注,一手抓著瓶子,一手按著開關,“咔嗞”一聲,牛奶般的白膠便直往玻璃瓶中灌。坐在他右邊的小呂,織布機般地擺動雙手,往瓶子上貼標貼。劉鵬凱目不轉睛地看著,鮮紅的菱形標貼中的那個“家”字,真給人一種家的溫馨。
看著看著,劉鵬凱隨手從未打箱的包裝箱內拿起一瓶,觸電似地大吃一驚,怎么不偏不倚正好拿了瓶貼倒了的,那個“家”字似貼倒了的福,讓他又好氣又好笑。“咱們小呂還真會創新,你們看這個‘家’。”大家的目光立即聚集到劉鵬凱手中的那瓶膠上,小呂吐了吐舌頭,紅著臉,“廠長,是我貼錯的,我愿受罰!”如此豪爽,主動承認是自己的過錯,倒讓劉總成了被動。小呂不辯解,不找借口,坦白真誠的認錯,一下子將此事迅速畫上了句號。
一個人如果知道自己做錯事會遭到責備時,就應該先自己責備自己,這樣要比被別人責備好得多,自責就會給人予以諒解、寬容的理由,就會使舉著鞭子的手不由自主地放下。
在企業的管理中,經常會發生“以罰代管”的現象,但是,用盲目對抗的方法解決問題,會將簡單變復雜,增加許多負面效應。此例中,劉鵬凱用一句調侃,引來當事人小呂的自責,一下子將此事迅速畫上了句號。事實證明:用求實寬容的方法解決問題,簡單又快捷。關鍵是領導者的態度,劉鵬凱并沒有舉起懲罰的大棒,而是給別人一次被諒解的機會。
一天上午,快十點鐘了,劉總和生產副總老丁從新擴的東廠區路過倉儲區,老遠看見高聳的大儲罐頂部像在放冷卻水,空氣中還夾帶一絲溶劑油的味道。劉總心里開始打鼓:三月里還吃凍狗肉呢,怎么會放冷卻水?還未回過神來,眼明腳快的老丁已經飛一般沖向倉儲區。待劉總跑步趕到現場時,兩個放料員早已嚇得面如土色,欲哭無淚站在一邊。
原來,放料員小王開錯了閥門,造成原料泄漏。事后,生產部門根據放料工崗位責任制,將對事故責任人小王的處理意見送到了劉總的辦公室。他翻看著小王的檢查、車間會議記錄,賠償損失的計算……厚厚的一疊。只見,最后的處理意見白紙黑字寫著:“賠償原料損失3000元,罰款1000元,合計4000元。”深思了片刻,劉總認為,這是一次嚴重的事故,必須依規處罰;但是,還要考慮當事人的承受能力。他拿起筆在處理意見上寫下一段話:“吸取教訓,引以為戒。考慮到員工收入與正常生活,賠罰減半,分月在工資項中扣除?!?/p>
這件事究竟如何處理為好?引起劉總深入的思考:日常管理過程中,面對員工犯下的過失或錯誤,我們總習慣于通過讓當事人付出代價的方法,使之留下深刻教訓,從而體現制度的剛性。然而,在管理實踐中,管理科學并不能為管理者提供解決一切問題的標準答案,能不能把員工犯錯這件事,壞事變好事,轉化為員工前進的動力呢?這就需要管理藝術。
在扣完小王的最后一筆賠罰款后,劉總在晨訓會上當著全廠員工的面,又退還了小王的2000元賠罰金,將對個人的懲罰變成一場全員教育。小王當場哭了,好像是降了一場太陽雨。她感謝老板的寬宏大量,更感謝老板對她生活的親切關心,并暗暗下定決心:吸取教訓,決不再犯,要把工作做得更出色,報企業管理的借鑒意義。
劉鵬凱的心力管理,則與“攻心聯”不謀而合。他的管理重點就是“攻心”,對使用行政權力十分謹慎;他高度重視“審勢”,根據具體的內外環境來決定寬嚴的“度”,其結果當然是既解決了問題,又獲得了民心,不僅“反側自消”,而且“眾志成城”。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心力管理需要我們解開束縛在身上的繩子,打破常規思維和做法,付諸撫育子女一般的細心、真心、耐心、誠心、信心,才能征服員工心靈。
怎樣正確理解和應用“攻心聯”?看看劉鵬凱的“心力管理”就會豁然開朗。
七、以身先之,以道御之——老板是關鍵
對于民營企業,老板怎樣才能帶好隊伍,達成組織目標,這里有一個個人修養和領導作風問題。《孔子家語》指出:“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御之?!边@里的“以身先之”乃指領導者的示范作用,身教勝于言教;這里的“以道御之”乃指領導者以正確的思想、方法去帶好隊伍,做到上下一心,行動一致。
劉鵬凱是老板, 但在遵守企業制度方面沒有任何特殊,經常上班最早,下班最晚,他的特殊之處僅在于責任更大,用心更多,率先示范,把好方向。
行動是語言的先生,做是說的注腳。俗話說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正梁不正倒下來。制度執行,只有從頭做起,以身作則,知行合一,制度才能起到看不見的深遠效應。如果看菜下飯,區別對待,就會渙散人心,導致公正失衡,文化破損,制度的執行力就會打折,就會一緊二松三垮臺四重來。
劉鵬凱常對員工說的一句話是:“我們雖然是個小廠,但我們的產品質量、服務態度、做人的準則一定要堅守誠信不欺的原則,決不能被人家小看,不能當奸商。美國的面包大王凱瑟琳以7000美元的小面包鋪發展成為營業額400億美元的大公司。他的成功之路靠的是誠信不欺。每一位黑松林人要牢牢記住:我們的產品是有保質期的,但我們的服務、我們的誠信永遠沒有保質期?!闭\信經營貫穿黑松林的始終,滲入每個員工的意識中。
美國大哲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過:“我們這一代最偉大的發現是,人類可以經由改變態度而改變自己的生命?!彪S著科技的發展,消費市場的成熟,服務增值的競爭方式逐漸被企業重視,熱情服務帶給客戶的觀念價值已經超過產品本身。不同品牌、產品雖有差異,但在服務和情感上的差異來得更加刻骨銘心。
靠什么留住客戶?不僅靠產品的質量,更要靠優質的服務。與客戶在利益分配上有分歧,是再普通不過了。這里有制度約束,但不能使爭論“硬著陸”,而是把交朋友擺在第一位,實在不行也要做到“買賣不成仁義在”。劉鵬凱那適時的一杯龍井茶,傳遞著黑松林文化營銷的香氣。這種示范作用,對小呂無疑于上了一堂現代營銷課。
當然,應該以身作則的不僅是老板一人,而是整個領導班子。在黑松林,劉鵬凱對領導干部嚴格要求,要求他們事事起表率作用。
企業規章是員工共同的行為規范,同時也是管理民主化,引導員工實現企業目標的基本手段。在同一項制度面前,如果“看菜下飯”,區別對待,就會渙散人心,導致公正失衡,文化破損。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一切制度的落實必須抓重點,抓頭頭。人的行為受習慣的影響,有時一紙規定,未必能真正成為人人遵從的行為規則,然而作為高層管理者,自己用不成文規則來自覺遵守“成文規則”,身體力行,可以對制度的執行起到巨大的示范作用?!按蛄似ü稍僬f事”,其實是對高層管理的嚴格要求。一個企業,制度外化于形往往是留給別人看的,而只有內化于心的制度才能起到看不見的深遠效應。
有一個“魚缸法則”,說的是魚缸是玻璃做的,透明度很高,不論從哪個角度觀察,里面的情況都一清二楚。將魚缸法則借用于制度管理中,就是要求老板在制度面前一碗水端平。“高層管理者是我的左膀右臂,在情感上我可以變通、讓步,而在紀律和制度的執行面前我不能退讓半步,否則再好的制度也只能是一紙空文?!眲Ⅸi凱的這些話,說出了他對高層管理者從嚴要求的內涵。
答領導的關懷。
這是一場成功的感情攻心,確實感動了當事人,也打動了在場的全體員工。
劉鵬凱的處理方式,深受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個故事的影響。
很早前,陶先生在當校長的時候,看到一位男生在用磚頭砸同學,便立即制止并將這名男生叫到校長室。陶行知回到辦公室時,那男孩已經等在那里了。這時,陶行知掏出一塊糖給他:“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了辦公室!”接著,他又掏出一塊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塊糖,陶行知又說:“據我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塊糖?!边@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打人?!碧障壬谑怯痔统鲆粔K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糖。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p>
陶行知先生高明在哪里?他靠什么把犯錯的男生感動哭了?一是靠愛心,他把犯錯的男生完全看成了自己的孩子,出發點不是懲罰,而是教育;二是信任,他發現即使在犯錯的男生身上也有許多閃光點,因此,用鼓勵的辦法就是可行的;三是出人意外的處理結果,完全打動了對方。這里不僅有一顆善良的心,更有一種難得的管理智慧。
古人云:智者當借力而行。在現代企業管理的實踐中,優秀的領導者需要管理的藝術,借力的智慧,才能有所探索,有所創新。很多時候,面對員工犯下的過失,我們多講究一點藝術,多一點柔性管理,以文化人,效果奇佳,何樂而不為呢?
眾所周知,四川成都的武侯祠有一個鎮館之寶——“攻心聯”。這副對聯的內容是: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
——清代趙藩撰
要理解攻心聯的意義,首先要理解兩個詞組:一是“攻心”,一是“審勢”。儒家治國主張“寬以濟猛,猛以濟寬”,刑罰寬嚴,要根據時代和國情作辯證調節。如果不審察時勢,而一味用嚴或用寬,都會帶來嚴重后果。
“攻心聯”講出了用兵的最高境界——不戰而勝;“攻心聯”也講出了管理的最高境界——寬嚴相濟,攻心為上。
從上聯看,怎樣理解“用兵”“好戰”呢?在企業管理中,領導者使用行政權力,特別是懲罰權,就是“用兵”,就是“開戰”。
在企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老板聲色俱厲地訓斥犯錯誤的員工;上級扣發了員工的獎金;老板盛怒之下撤了高管的職務,甚至開除了一個技術骨干……張德教授曾描述親眼看到一位私企白領被辭退的過程:公司規定上班時不準吃東西。上班鈴響后,一位辦公室的女白領還在繼續著她的早餐,恰好被路過的女老板看到。老板勃然大怒,痛斥之后令那位女白領立即走人。這位女白領被嚇哭了,不斷求饒,老板不允。人力資源副總也來勸老板:“我們按規定罰扣她一個月獎金,勒令她改正,好么?”“不行,我是老板,讓她走人就得走人!”結果當然是:犯錯的女白領離開了公司。
這是一場“戰爭”,老板對員工,“勝”者當然是老板。那么老板真的是勝利者么?除了顯示老板的威權之外,她還能得到什么?那位女白領服氣么?不會的,至多是“口服心不服”。對別人有教育作用么?難說。人們會想:“這個老板不講理,真是伴君如伴虎啊?!庇欣诰S護公司的制度么?否。因為老板的處罰違背了制度的有關規定,實際上是把個人凌駕于制度之上,從而破壞了制度的權威。顯然,輕率地“用兵”“好戰”的結果,不是得民心,而是失民心,不是“反側自消”,應是“反側益多”。從“審勢”的角度看,在辦公室幾十人面前,老板大發脾氣,本身就違反了“辦公室內不得大聲喧嘩”的紀律,也破壞了辦公室的工作氛圍,起到了極壞的示范作用。她也沒有思考“民心之所在”,更沒有考慮被處罰員工的感受,顯然缺乏“審勢”的能力,怎能不“寬嚴皆誤”——如果有的員工今后犯了同樣錯誤,怎樣處理?按制度罰獎金?有人會引用老板這個處理的先例,認為處罰輕了;也把犯錯者開除?有人會援引制度規定,認為處罰重了。這不僅為今后的管理出了難題,更重要的是失去民心必然造成公司的軟實力下降。應該說,這個案例從反面證明了“攻心聯”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