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文強(大慶體育運動學校黑龍江大慶163000)
淺談跆拳道運動訓練特點及其發展
□關文強(大慶體育運動學校黑龍江大慶163000)
跆拳道起源于朝鮮半島,由于具有“禮始禮終、內外兼修”的特點,因此受到了諸多人群的青睞。在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上,跆拳道被正式列為比賽項目,其競技水平和競賽規則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運動員要想在跆拳道比賽中取得更好成績,就必須熟練了解并適應這些變化,并在日常的訓練中采取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文章首先分析了跆拳道運動訓練的主要特點,隨后立足與當前實際,對跆拳道運動訓練的發展趨勢做出了預判分析,最后就如何提高其訓練水平提出了幾點建議。
跆拳道運動訓練特點發展趨勢建議
1.1、不斷提高運動員的競技水平
自從跆拳道被列入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之后,奪取奧運會冠軍成為每一個跆拳道運動員的最終目標。因此,跆拳道的運動訓練也應當以這一目標為中心,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術訓練,不斷提高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其運動訓練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快速的爆發力。跆拳道競技比賽中,運動員雙方大多采用“直擊直打、連續進攻”的方式,這就要求運動員的腿部力量要在瞬間爆發出來,從而達到快速、有力擊打對方的效果。因此,跆拳道運動中的爆發力是一項基礎訓練科目;第二是戰術的制定和熟練運用。跆拳道比賽不同于田徑比賽,它需要采取多樣化的競技戰術,包括進攻戰術、防守戰術等。這些戰術制定后,還需要跆拳道運動員在日常的訓練中反復使用,做好靈活多變、熟練使用。
1.2、重視體能訓練
普通比賽中,運動員從初賽到最終決賽往往要連續參加4-5場比賽,而在奧運會中,運動員甚至要在一天之內完成6-7場比賽,這對于職業運動員來說,需要消耗大量的體能。同時,隨著現代跆拳道技術體系的逐漸成熟和完善,運動員無論是在技術掌握還是攻防能力上,其水平都相差不大,以往比賽中的KO現象在正規比賽上已經很少見到。越是到比賽后期,跆拳道運動員之間不僅要比拼誰的技術更強,而且還要看誰的體能更加充沛。因此,在日常的跆拳道訓練中,尤其要重視運動員體能的訓練。跆拳道雖然講求拳腳并用,但是更多情況下是以腿部攻擊為主,基于這一特點,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中可以采取長跑、蛙跳等訓練方式,一方面能夠增強運動員的腿部力量,另一方面也能夠增加運動員的耐力。
1.3、加強心理素質訓練,提高自我調整能力
跆拳道競技比賽被譽為“技術與智慧的完美結合”,運動員在競技比賽時,不僅要考慮如何擊中對方要害,而且要考慮如何做到嚴密防守。尤其是在高強度的激烈對抗比賽中,運動員要想兼顧攻擊與防守,就需要建立起強大的心理能力,做到沉著冷靜、靈活應變。上文中提到,跆拳道比賽是一項連續性的項目,不僅對運動員的體能有極大的考驗,而且要求運動員具有較好的自我調整能力,不計較細節上的失誤和得分的高低,從而全身心投入到比賽過程中,將平常訓練的戰術、腿法完美展現出來。快速的自我調整能夠緩解運動員心中的焦躁情緒,這也是現階段跆拳道運動員訓練中有待加強的主要方面。
1.4、快速的規則適應能力
任何運動的規則都不可能做到完美無缺,為了保證競技運動的平衡性和公平度,就必須要不斷的調整、改變其競技規則。對于跆拳道運動員來說,必須要密切關注權威官方發布的最新規則調整,并在今后的運動訓練中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跆拳道競技比賽采用的是進攻得分制,而競賽規則是判斷進攻動作是否得分的關鍵,從這一點來說,運動員要想在競技比賽中取得高分甚至獲得勝利,就必須要熟悉、利用比賽規則。目前,跆拳道競技規則主要分為兩種:ITF規則和WTF規則,兩種規則無論是在裁判常用口令,還是得分有效動作上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參加競技比賽時,運動員應首先明確該項賽事所采取的比賽規則(奧運會采用WTF規則),從而在比賽中做到有針對性地改變。
2.1、訓練計劃更加完善
現階段跆拳道運動員的訓練模式相對單一,其訓練目的也過于功利性。部分運動員的所有訓練內容都是為了更好的適應當前競技規則,以取得更佳比賽成績為目的。不可否認的是,對于一項競技體育項目來說,不斷刷新個人成績是訓練的成就之一,但是如果缺乏完善的、科學的訓練計劃,不僅起不到提高比賽成績的目的,反而會給運動員本身造成危害。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跆拳道運動訓練技術會更加趨于理性和完善,從單一注重競技成績到實現運動員的全面發展,既要保證跆拳道競技水平的提升,又要促進運動員身心的健康發展。
2.2、更加注重訓練效率
隨著競技體育技術的不斷成熟發展,同一水平的跆拳道選手之間的競技水平相差無機,對于跆拳道教練來說,精確把握訓練細節,提升日常訓練效率,成為在激烈競技比賽中搶占制勝先機的重要途徑。當前的跆拳道訓練活動中,教練往往要求運動員長時間進行同一動作的反復練習。這種訓練方式固然能夠幫助運動員形成牢固的競技技巧,但是占用了較多的訓練時間,不利于跆拳道運動員的綜合型發展。因此,未來跆拳道的訓練應當更加重視日常訓練的效率,確保運動員在較短時間內掌握更多、更熟練的競技技巧。
2.3、訓練過程更加注重“因材施教”
不同的運動員,其跆拳道基礎、技術學習能力以及競技比賽臨床反應都會存在較大差異,如果仍然采用“一刀切”式的訓練模式,往往會制約一大部分運動員的技術發揮。因此,隨著跆拳道運動訓練理念的成熟發展,訓練過程中將會更加重視運動員的“個性”和特長發展。例如有的運動員腿部力量具有先天優勢,就要著重培養其腿部爆發力,力求在短時間內通過連續性進攻擊倒對方;而有的運動員則擅長防守,在訓練是就要著重培養其體能和耐力訓練,跆拳道比賽中打“持久戰”,等到對方體能嚴重下降后,在利用自身的耐力優勢將對方擊敗。因總之,作為一項競技體育活動,跆拳道比賽應當是以最終獲勝為目的的,運動員應當通過日常訓練,形成自己的運動風格,這樣才能在競技比賽中出其不意,取得更好的比賽成績。
2.4、重視比賽后的體能恢復
體能恢復一直以來沒有得到跆拳道教練和跆拳道運動員的重視。在現階段的跆拳道競技比賽中,運動員在比賽結束后僅進行簡單的放松訓練,就處于完全休息狀態,這種賽后體能恢復方式是不科學的。眾所周知,跆拳道比賽是一項高強度的對抗性比賽,運動員身體在比賽中做無氧運動,肌肉中產生大量的乳酸。如果賽后直接進行休息,乳酸得不到正常的分解,就會在比賽后的一段實際內出現肌肉酸疼癥狀,不僅給運動員身體健康產生一定負面影響,而且不利于正常訓練活動的開展。因此,教練應當采取更加科學的方式,幫助運動員完成賽后體能恢復。
2.5、有效控制比賽的次數和比賽強度
比賽是訓練結果的檢驗,同時比賽也是一種重要的訓練手段,目前我國跆拳道運動員(除少數優秀運動員)一年中較大的比賽次數2-4次,比賽次數偏少,因此,要通過多渠道適當增加跆拳道項目的國內、國際比賽的次數,不僅通過比賽檢驗階段訓練效果,而且通過有效控制比賽的次數和比賽強度提高運動員適應比賽、應付比賽狀況的能力,增加比賽經驗。除此之外,運動員比賽的對手更多的是同等水平的跆拳道選手,由于訓練風格、個人素質等方面能力的不同,能夠幫助運動員更加直接、快速的提升跆拳道競技水平。這種“以賽代練”的訓練方式,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成為國內、甚至國際上一種主流的訓練形式。
2.6、合理控減體重,保持良好競技狀態
跆拳道是一項按級別分組進行格斗競技的項目,目前奧運會標準分類共有8大類,因此控制體重是教練員的一項基本訓練任務,通過科學地應用訓練手段、醫學知識、飲食調節來有效達到控減運動員體重,同時保持運動員臨場擁有良好競技狀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練和跆拳道運動員不能盲目減體重,否則容易導致運動員身心傷害,這也是是當前跆拳道科學化訓練的一項重要內容。
2.7、心理訓練的深化
在奧運會跆拳道比賽中,中國運動員賀璐敏在領先的情況下,被對手連續得分而造成心理失常,最終輸掉比賽。國家隊進行總結時除了對技術方面進行分析,也提到心理因素的影響。可見心理訓練對跆拳道運動員是非常重要的。現在心理訓練在跆拳道優秀運動員訓練體系中應用正進一步深化,國家跆拳道隊根據跆拳道的特點,常常采用多種多樣的模擬訓練,提高運動員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激勵能力,同時采用心理戰術來達到提高競技能力發揮的目的。
2.8、女子跆拳道訓練的男子化
跆拳道女子運動員訓練中借鑒男子選手的訓練方法、經驗,結合女子運動員的特點,對女子運動水平提高十分有效。我國跆拳道國家隊通過男子跆拳道運動員陪練,帶動女子水平的迅速提高,在世界跆拳道比賽中取得可喜成績。近階段女子跆拳道訓練男子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體現在掌握男子運動員的技戰術、運動素質選材和訓練借鑒男選手,訓練負荷趕上男選手等。
2.9、訓練理論與方法向多學科、不同項目借鑒、移植、交叉綜合發展
借助多學科、多種知識、不同項目之間的交叉、滲透、融合,訓練理論和方法得到進一步發展。跆拳道項目的訓練水平的提高同樣要求教練員在訓練理論和方法上加以創新,借鑒其他項目例如拳擊、散手、體能類等項目的訓練方法、原理加以革新應用,力求使跆拳道運動“博采眾長”,使跆拳道訓練水平進一步發展。
正確理解基本功和基本技術,用實戰要求作為檢驗標準,重視戰術基本功和技術的訓練,以戰術要求設計并進行基本功、基本技術訓練。技術訓練是手段,能力培養是過程,比賽獲勝所需要的競技能力是目的。為此需要加大技術轉化為能力的訓練的力度。可以充分借鑒國外頂尖跆拳道運動員的訓練模式,但是同時又要注重區別國內外選手的體質、基礎差異,做到吸收、轉化,為我所用。用現代競技跆拳道的發展和要求看待訓練,逐步建立全新的、先進的訓練體系。
認真研究技術動作的關鍵環節,發現存在的主要問題,尋找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加強專項身體素質訓練。重視與專項能力相關的力量素質、速度素質、柔韌素質的訓練,防止忽略對重點肌群和關節柔韌性的練習。如腳的支撐力量、髖關節靈活性、腰腹背力量包括上肢力量的練習。合理的柔韌性練習和力量素質不相矛盾,應加大對柔韌性和肌肉伸展練習的力度。
安排有運動員參與的技術分析課、理論課和研討課,全面發展和增強運動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跆拳道訓練中應加強科研信息工作,及時了解跆拳道運動發展趨勢及規則的變化情況,深化研究訓練和比賽的關系,加深對本項目的理解和規律的把握,積極推廣先進的訓練理論與方法,應用不同學科、不同知識,借鑒其他項目的先進訓練技術,豐富跆拳道訓練理論與方法,提高訓練科學化程度。
[1]陳士高.淺析新規則對跆拳道運動訓練與競賽的影響及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2).
[2]裴廣奇.2008與2012年奧運會跆拳道比賽中護具變化前后推踢技術的應用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07).
[3]蘇興田,孫亞敏,周天躍.跆拳道新規則實施影響競賽因素的相關研究[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5).
[4]劉莉新.跆拳道優秀運動員專項運動素質特點的研究與分析——以新疆師范大學跆拳道隊為例[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4).
G808
A
1006-8902-(2016)-09-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