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意(吉林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院吉林長春130000)
賽前高原訓練對我國優秀游泳運動員尿蛋白的影響
□楊文意(吉林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院吉林長春130000)
我國優秀游泳運動員賽前高原訓練時尿蛋白的變化研究運用文獻資料法、跟蹤觀察法、個案研究法和數理統計法等方法進行研究,經過對運動員為期六周的云南曲靖(海拔:1898m)高原訓練,然后測每天訓練后尿十項的情況,試圖通過對訓練后的尿蛋白以及第二天的晨起尿蛋白進行研究與分析,用測試中尿蛋白的指標來評價運動員對本次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的適應程度,以便于可以更好的評價和了解運動員的身體機能狀態,為接下來便于教練對運動訓練計劃安排和了解運動員的疲勞恢復提供理論基礎。通過對此研究總結提煉出我國優秀游泳運動員賽前高原訓練對尿蛋白的影響,并予以理論的升華,可以給教練員提供指導訓練實踐的理論,從而可以促進競技游泳運動水平的提高。
我國優秀游泳運動員高原訓練運動性蛋白尿評定
1.1、研究對象
賽前云南曲靖高原訓練對我國優秀游泳運動員許某尿蛋白的影響。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以“高原訓練”和“尿蛋白”為關鍵詞,通過中國知網對相關文獻進行檢索,分類整理相關文獻資料10余篇;通過百度等網站獲取游泳耐力性項目運動員體成分相關指標的變化現象和影響因素等資料,這為本課題的順利完成奠定了基礎。
(2)跟蹤觀察法。
我國優秀游泳運動員許某高原訓練期間,采用跟蹤觀察她在高原訓練過程的方式對訓練的內容、方法進行記錄,并收集和觀察高原訓練對其尿蛋白的影響。
(3)個案研究法。
對我國優秀游泳運動員有關高原訓練相關方面的資料進行收集、研究、分析、整理,從而篩選有利于完成本文的資料進行本文撰寫。
(4)數理統計法。
運用Microsoft Excel 2016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歸納整理,對許某在高原訓練期間每天的尿蛋白數據與訓練負荷量和訓練強度進行統計,找出變化規律。
在正常人尿中蛋白質的含量非常少,而濃度約為2%。排泄量在人體一天內蛋白量之間的10-150mg,其平均濃度不超過10%。運動員在休息時出現尿蛋白可能性很小,在一般情況下是很難檢查出尿蛋白,所謂的陰性尿。大強度的游泳訓練可引起運動員尿中蛋白質含量的增加,但尿蛋白的數量也各不相同,從運動訓練引起尿中蛋白質數量的增加,被稱為運動蛋白尿,但是運動性蛋白尿不同于病理性的蛋白尿。運動性蛋白尿在運動后可以快速恢復到運動前的狀態,在運動后尿中的蛋白質的數量,可以作為評價運動員身體機能的指標,訓練強度和訓練量。
2.1、高原訓練對游泳運動員尿蛋白產生的機制機理
由于高原訓練,在低氧甚至是缺氧的環境下進行游泳訓練,使得游泳運動員腎臟中的腎小球濾過膜的通透性發生改變,腎小球中的毛細血管擴張及被動充血,腎小管上皮細胞變性,造成腎臟的血液循環障礙,腎血管收縮造成的缺血、缺氧、毛細血管通透性改變,造成腎小球濾過膜的白蛋白增加,腎小管對β2微球蛋白的重吸收減少。其次,高原訓練使游泳運動員的腎形態發生相應的變化:雙腎實質增厚、腎竇變窄,左腎較右腎略變大。由于高原缺氧環境的刺激是運動員的腎在形態上有所改變,但是跟病理性的腎形態變化是不一樣的。高原訓練后的腎形態發生改變是因為肺動脈和腔靜脈的壓力增加,靜脈系統的血液循環減慢,體內紅細胞數量的增多,使血液粘滯,血液循環阻力增加。
運動性蛋白尿生成的原因是由于運動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和激肽釋放酶分泌增加,使腎血管收縮,腎血流量減少,腎小球毛細血管壓升高,濾過分數增加。腎小球膜電性和可濾過蛋白的電荷變化,使腎小球濾過較大分子量的蛋白質增多,在運動時腎小管的重吸收處于飽和狀態,同時還會增加某些小分子量蛋白質的分泌。所以,運動性蛋白尿是腎小球—腎小管混合型尿蛋白,但腎小球型是主要的。
一次性運動后尿蛋白的含量與訓練量有關,尤為與訓練強度的關系更為密切,于是可用尿蛋白出現的數目來評價訓練量,特別是評定訓練強度。但也有運動性蛋白尿的個體差異大,經過一個半月后,對運動員高原訓練的數據統計發現,訓練后出現蛋白尿有較大的個體差異和性別差異,在運動中一些游泳運動員,出現的量大;一些游泳運動員不容易出現,或是有較少的數量,和訓練水平是不相關的,但這種差異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雖然說運動員運動后尿蛋白的數量因人而異,但是每個運動員在完成相同的運動負荷時,尿蛋白的數量是相對穩定的,一旦出現尿蛋白的數量增加,并持續到次日晨起或是更長的時間,這表明運動員機體出現對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的不適應或是前一天的運動對運動員的機體刺激較大還未能完全恢復。通過對高原訓練游泳運動員的尿蛋白的統計分析,游泳運動員在30個50m自由泳后尿蛋白為120mg%,在100米自由泳高強度高原訓練后尿蛋白增加到150%,運動員的主觀感覺身體感覺累了,但是運動員第二天尿蛋白已經恢復到20%,說明該運動員的機能已經恢復,但是有時強度課后該運動員的尿蛋白在30mg%左右,表明該運動員的身體機能未恢復,可能是過度疲勞或是過度訓練的表現。所以運動員的狀態不一樣時,對強度課后的身體恢復的情況也有相應的差異,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因而高原訓練期間對運動員指標的監控顯得尤為重要,以便于不讓運動員出現過度訓練,進而影響高原訓練的進程。
運動時,腎小球可過濾白蛋白和β2微量白蛋白,當濾液向腎小管中,近端小管β2微球可以重新吸收,而白蛋白不能。因此,測定運動后蛋白尿中的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的濃度,可說明腎小球和腎小管在運動時的機能變化。一般規律是:當訓練負荷大時,對內環境刺激大,這時尿蛋白組成中的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都增加,稱之為腎小球-腎小管型尿蛋白。在時間較長和強度較低的高原訓練后,以及對大訓練負荷已經適應或負荷較小時,尿蛋白中β2微球蛋白減少,此時尿中蛋白主要是大分子的白蛋白,因此,訓練強度對腎小管吸收有很大的影響。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測定尿蛋白總量的同時測定β2微球蛋白。
2.2、影響游泳運動員運動性蛋白尿的因素
影響游泳運動員高原訓練時運動性尿蛋白排泄量的因素:(1)運動強度。一般強度越大,尿蛋白的生產量也越多,在糖酵解和VO2 max速度游泳訓練尿蛋白生產高;(2)高原游泳訓練時間對尿蛋白的產生量影響不大;(3)游泳訓練形式、訓練內容和訓練方法。尿蛋白具有訓練內容和特異性的形式,80%-70%的游泳運動員在大強度的特殊訓練會出現尿蛋白;(4)年齡與環境。在一組游泳運動員的研究中,較年輕的運動員更可能出現尿蛋白與年齡大的運動員相比,而寒冷的環境(如游泳池水溫較低)比正常尿蛋白的溫度,高原訓練比平原訓練尿蛋白的生成量多。
2.3、對游泳運動員高原訓練期間運動性蛋白尿的評定
在實踐中,應用尿蛋白指標,可以評估一個培訓班的負荷,同時也要評估運動員的身體機能和恢復狀態。一般收集運動后尿分析,觀察尿訓練后的變化,評估訓練負荷日的大小。次日晨起取尿,觀察其恢復的狀況。
評定訓練負荷:訓練強度越大,尿中檢測到的尿蛋白量也越多。
評定機能狀態:(1)機能狀態好時,完成相同負荷運動量后,尿蛋白在尿中被檢測出來的量也較少;機能狀態不好時,尿蛋白明顯增多;(2)運動員的訓練水平提高后,完成相同負荷運動量,尿蛋白減少;(3)如果運動員的恢復時間延長說明機能水平下降。
恢復狀態的評估:(1)運動后4h或次日上午恢復在尿蛋白的正常參考值范圍(一般在20%),運動員的恢復;(2)次日晨尿蛋白仍處于較高的水平(一般在30%),這表明運動員的成績水平是無法恢復。
經過對6周高原的訓練分析,隨著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的增加游泳運動員訓練后尿蛋白在增加,高原訓練后游泳運動員的尿蛋白呈現一定的變化規律,我認為游泳運動員訓練后尿蛋白量的變化的這一規律,可能與各種游泳距離以及泳姿、氧債和血乳酸的含量有關。在100m-800m這一范圍的游泳項目中,隨著游距的增加運動強度是逐漸下降的,但是泳距延長的同時運動時間也相應的延長,運動量也在增加。短距離100m的游泳雖然運動強度較大,但是運動時間相對較短,氧債絕對值小,產生乳酸量也較少,出現的尿蛋白最少;相對而言,中長距離400m、800m的運動強度雖小于短距離100m,但是隨著游泳距離的延長,體內乳酸和氧債的絕對值累計較多,因此尿中蛋白質的含量也會較多。經過對6周的高原訓練的游泳運動員發現100m訓練后尿蛋白的含量稍高,200m的游泳運動員訓練后尿中出現蛋白質的含量與其相近。進而可知,無論什么泳姿的短距離游泳項目訓練后的尿蛋白的排泄量都會比中長距離的游泳項目的排泄量多,但是也會存在個體差異,男女差異并不大,由于實驗對象不多,運動員的訓練年限、訓練水平、運動員的等級以及游泳距離與泳姿訓練后游泳運動員的尿中出現蛋白質的含量多少的實驗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高原低氧訓練期間,運動強度和運動量的增加并不一定就是運動后尿蛋白增多的唯一原因。在高原環境訓練可造成運動員體內腎形態、體內激素、尿量的改變,紅細胞的數量增加、形態以及功能異常,這都可能對運動后尿中蛋白質的量有一定的影響。用尿蛋白對運動員訓練負荷和運動員機能狀態的評定時,要注意綜合考慮。因此,高原期間采用運動后尿蛋白對訓練進行監控時要注意與平原檢測的區別,對運動后檢測的尿蛋白的結果能否直接用于高原低氧訓練的訓練負荷監控指標還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1)運動性尿蛋白與運動量有關,與運動強度更為密切,因此訓練后的尿蛋白可以作為評定游泳運動員在訓練中的運動負荷。
(2)高原訓練時尿蛋白存在個體差異,但同一個體存在相對穩定性,在應用尿蛋白這一指標時,宜進行系統的觀察。
(3)對尿蛋白高度訓練的變化進行系統的觀察,可以幫助教練員了解整個高原訓練中運動員的身體機能狀態,從而使訓練內容更為科學合理。
(4)男女游泳運動員進行同等負荷訓練后,尿蛋白排泄量沒有顯著差異,身體反應相近,因此女游泳運動員可以與男游泳運動員進行同等負荷的游泳的訓練。
(5)同一個游泳運動員對相同距離的不同泳姿訓練后,尿中出現蛋白質的數量也不一樣,因而運動員訓練后出現運動性蛋白尿,可以反映運動員自身運動能力同時也可以為運動員的全面訓練提供訓練負荷安排依據。
[1]白光輝,羅鵬立等.高原環境缺氧對腎小管功能的影響[J].中華腎病雜志,2005,21(1).
[2]蘇全生,徐明.運動對腎臟的影響[J].現代康復,2001,(1).
[3]彭衛華,南麗紅等.高原低氧環境對健康人腎臟的影響[J].中華醫學全科雜志,2003,2(7).
[4]馮煒權,徐曉陽.運動性尿蛋白[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1989,(2).
[5]Taylor BS,Vera M E,Ganster R W,et al.Muttiple NF-Kap-pa Benhancerelementsregulatecytokineinductionofthe human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gene[j].J Biol Chem,1998.
[6]馮美云,馮煒權,徐曉陽等.應用尿蛋白評定運動員的身體機能狀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2,(1).
[7]殷學峰,李子清.運動與運動性尿蛋白[J].荊州師范學院學報,1997,(2).
G804
A
1006-8902-(2016)-09-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