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星,潘馨慧,陳 文,唐 輝,應 雪
(石河子大學藥學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2)
?
多種教學方法在藥物制劑新技術與新劑型的應用
田星,潘馨慧,陳文,唐輝,應雪
(石河子大學藥學院,新疆石河子832002)
根據藥物制劑新技術與新劑型教學的特點,結合本校藥學專業的實際情況,作者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探索和嘗試。在教學實踐中,作者緊跟學科前沿內容,采用了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多媒體教學、聯系教學及流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方法;藥劑學;藥學專業
藥物制劑新技術與新劑型是進行藥物新制劑及其新劑型研究的學科。這門課程緊跟國際前沿的研究內容,尤其是為理化性質不適采用普通制劑手段進行成型的藥物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如納米技術、靶向制劑、生物技術制劑等,以更好地給臨床提供理想的給藥方式,保證臨床用藥的有效與安全。
作者所在學校,《藥物制劑新技術與新劑型》是藥學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它是在普通劑型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學習制劑新技術與新劑型,鞏固和發展了藥劑學內容的系統性[1]。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藥物新制備技術與劑型的研究進展,為藥物制劑制備研究和指導臨床合理用藥等工作奠定基礎。本課程特點是基本概念繁多且分散,內容緊跟前言,研究性較強,較為枯燥,學生難以在有效的課時內系統掌握。因此,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效果不佳。本人在這門課程的講解過程中,將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在教學中應用,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堂課的開頭是否精彩,影響到學生對課程是否感興趣,而興趣往往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通過問題的設定,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同時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2]。該方法可增強學生興趣,有助于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講解胰島素植入劑為例,首先提出問題:“胰島素為一種多肽激素。由于胃腸道酶的破壞作用以及強烈的肝臟首過效應,很難通過口服途徑起到良好效果。目前臨床上常規使用的胰島素給藥方法仍為皮下注射。注射后1小時即見效,然而作用維持時間太短.僅4~6小時。患者需要長期皮下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每天1~2次,增加了病人痛苦,病人依從性差。用什么方法可以延長胰島素作用時間,減少給藥次數呢?”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后,引出植入劑新劑型,同時進一步提出問題:“與傳統劑型相比,植入劑有哪些特點?”從而提出植入劑的特點,如沒有表皮角質層的吸收屏障限制;無口服給藥的生物利用度差異性大方面的的問題;無靜脈給藥那樣由于作用時間短而需頻繁注射的不足等,進行詳細介紹,加深學生印象。
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利用典型案例,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剖析和討論,其主要作用是培養學生的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3]。在藥物制劑新技術與新技術的課程中引入典型和針對行的案例,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和理解。
在講授制劑包衣技術時,以磷酸丙毗胺緩釋片為例,首先列出磷酸丙毗胺緩釋片包衣的處方設計。包衣處方的組成除包衣材料乙基纖維素外,尚含增塑劑鄰苯二甲酸二乙酯、致孔劑PEG 6000等。引導學生思考增塑劑和致孔劑的功能,增塑劑可改進衣膜的機械強度及易脆性,而致孔劑能夠增加包衣膜的通透性,以獲得所需釋藥速率的包衣制劑。這個案例使學生認識到輔料的重要性以及不同輔料所起的作用,有助于學生的理解與記憶。接下來,將磷酸丙毗胺緩釋片和普通片的人體血藥濃度曲線進行比較。通過直觀的觀察,緩釋片的優越性表現出來,緩釋制劑可提供較恒定的血藥濃度,減輕或消除血藥濃度波動而產生的副作用,并且可減少服藥次數。通過案例,加深學生對包衣緩釋技術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優勢的理解和印象。
現代多媒體教學是使用幻燈片、視頻、動畫等多種多媒體手段開展教學活動。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多媒體教學使教學內容更形象、生動、直觀、動態地表現出來,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多個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和興趣,達到好的教學效果[4]。
在講解各種劑型概念時,結合臨床常用藥品,列出具體劑型的圖片,如靜脈注射脂肪乳、紫杉醇脂質體、硝酸甘油透皮貼劑等;采用動畫介紹口腔黏膜制劑、動脈栓塞劑等制備過程,以及高壓乳勻機、高速攪拌器、溶出度測定儀、流化床包衣等設備的工作原理,脂質體作用機理等。通過動畫的展示,更容易讓學生掌握劑型的制備方法,也加深了對制藥設備工作原理的理解。
這門課程中與之前大三下學期的藥劑學基礎知識有許多共同和差異之處,學生容易混淆。因此,可采用聯系教學法,在各知識點建立廣泛深入的聯系,引導學生不斷歸納,分析之間的差異[5]。
如介紹乳化技術中的微乳,講解微乳的概念,聯系普通乳的概念,共同點即二者均為兩種互不相容的液體組成,而不同點在于微乳的粒徑小于0.1μM,為熱力學穩定系統,普通乳粒徑1~100μM,為熱力學不穩定系統。通過這種與以前學過的知識聯系,比較差異,更加清楚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又如靶向這個概念在課程中反復出現,乳劑、微囊、微球、脂質體等均提到可起靶向的作用,被動靶向制劑能達到的靶向部位與粒徑大小密切相關,學生很容易發生混淆,因此在教學中應特別提出并進行聯系。如大于7 um通常被肺血管機械地截留,可用于抗癌藥物的肺靶向,小于7μM的微粒一般被肝、脾中的單核巨噬細胞攝取,小于50 nm的毫微粒則緩慢聚集于骨髓。另外,還有一類是主動靶向制劑,通過修飾特定的分子而達到靶部位,起到特異靶向作用。這樣及時進行總結歸納,便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藥物制劑新技術與新劑型這門課程知識點多,學生往往一看即懂,但印象不深。為幫助學生理清思路,采用以劑型制備流程為主線的流程教學法。以微囊的制備為例,介紹不同的制備方法時,引入輔料的性能與選擇、成囊影響因素、粒徑影響因素、操作注意事項等內容,從而通過工藝流程這一主線,將零散的知識點串連在一起,知識具有了系統性,便于學生的理解記憶[6]。
藥物制劑新技術與新劑型這門課程,許多內容是目前藥劑學科研究的前沿和熱點,因此,可適當的引入學科最新發展內容。如乳化技術在傳統中藥劑型研發的應用,脂質體和包合物技術聯合應用于完善藥物劑型等。介紹這些新研究進展,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拓展了學生的眼界。此外,把藥劑學領域影響力較大的期刊推薦給學生閱讀,如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Macromolecular Biosci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Pharmaceutical Research等。鼓勵學生閱讀最新文獻,了解到相關研究的最新動態。
筆者在藥物制劑新技術與新劑型教學實踐中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關皎,張秀榮,馮波,等.藥物制劑新技術與藥物新劑型設計性試驗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6):72-73.
[2]陳秉梅.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在高職《藥物制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海峽藥學,2015,27(11):236-237.
[3]王華榮.以案例教學推動大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大學教育,2011(4):62-64.
[4]葛月賓,向梅先,鄧旭坤.藥劑學教學體會[J].醫學教育探索,2008,7(5):474-475.
[5]王德群.整體聯系教學法在藥用植物學教學中的運用[J].藥學教育,2012,28(1):28-30.
[6]蘇瑾,于蓮,孫維彤.流程教學法在藥劑學教學中的實踐與體會[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0,33(2):58.
Application of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 in New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and New Dosage Form
TIAN Xing,PAN Xing-hui,CHEN Wen,TANG Hui,YING Xue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Shihezi University,Xinjiang Shihezi 832002,China)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and new dosage form teaching,combin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the teaching method of the course was explored.While for teaching,following the discipline forward position,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were resorted,including heuristic teaching,case-based teaching,multimedia teaching,related teaching,flowchart teaching,and so on.The application of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 stimulated the students’ interest and motivation,improved the students’ problem analysis and problem abilities,raise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students.As a result,favorable effect of teaching was achieved.
teaching method; pharmacy; pharmaceutical expertise
田星(1987-),女,講師,主要從事藥劑學研究。
唐輝,女,教授,主要從事藥物開發和應用。
G642.0
B
1001-9677(2016)011-0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