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衡
(貴州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8)
?
市政道路軟基處理方法
張衡
(貴州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550008)
摘要:以馬場南部新區路網工程(一期)為案例,對市政道路軟基處理方式進行分析。
關鍵詞:市政道路;軟基處理;處理方式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對公路建設有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對建設規模和干預形式進行分析,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明確地質因素的變化形式。如果軟基處理不當,必然會影響道路施工質量,影響道路行車的安全性。基于市政道路施工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必須將其和城市生活結合在一起,對建設形式進行系統的規劃,做好建設和維護工作,保證施工技術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工程案例
在本次研究中以馬場南部新區路網工程(一期)為研究目標,該工程位于貴州省貴安新區馬場鎮,是新建貴安新區道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工程建設內容包括道路工程、橋梁工程、管網工程、綠化、排水、電力照明、交通工程、邊坡擋墻、附屬工程等。
馬場南部新區路網工程(一期)新龍街位于馬場南部片區路網最北側,道路設計起點接現狀已建清楊路,由西向東走向,分別與百馬路、金馬路等多條道路相交,道路設計終點接已建金馬路。道路平面線形按照規劃平面線形走向。道路全長3 479.839 m,道路規劃紅線寬度44 m。道路穿過富貴安康小鎮公租房建設項目用地之后,在K2+000處與現狀已建百馬路相交,穿過百馬路之后往東延伸從現狀山脈山谷中穿過,穿過山谷之后道路設計終點接現狀已建的金馬路。
2市政道路軟基處理原則
2.1系統考察原則
新龍街道路設計起點接清楊路之后往東延伸,在K0+000~K0+900段穿過一片果木林和農田,道路在K0+350處與規劃川心路平交,道路在K0+600~K0+800段從現狀大龍灘水庫北側邊緣穿過。由于道路設計形式比較復雜,在施工前需要對影響因素進行詳細的分析,在明確劃分標準和干擾形式,為了避免出現處理不當的情況,工作人員必須制定軟基考察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對其進行處理。
2.2技術可行性原則
在市政道路處理階段,基于施工形式的復雜性,在控制過程中,需要對技術形式進行分析,選擇經濟適宜的手段來進行地基的加固,主要是使用合理的基處理來控制道路地基的沉降問題。此外路面承載力對在整體施工有重要的影響,需要在現有干預基礎上,優化施工組織和控制形式,明確處理標準的整體性要求。
3市政道路軟基處理方式分析
3.1墊層處理方法
基于干預形式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在后續控制階段,必須及時對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明確具體控制標準,在實踐中需要及時對路基進行處理。墊層處理形式指的是采用人工或者機械的形式將一定深度范圍內的軟土層挖出,在此基礎上添加在土和石等材料。由于綜合碾壓形式的比較復雜,因此必須不斷提升市政道路的承載力,只有保證墊層符合工程具體施工,再能滿足相關土地施工規范的具體要求。在施工階段,工作人員需要做好前期考察工作,確定路基處理形式,并根據方式的差異性,及時轉換處理形式。
3.2加載預壓處理方法
軟土路基本身具有含水量大的特點,在后續施工過程中,要從當前施工形式入手,滿足施工現狀的要求。在結構處理和控制過程中,涉及到的干預形式比較多,必須不斷提升路面的固結度,不斷增加道路承載力。此外路面存在不均勻施工的情況,需要及時對排水控制結構進行分析,制定有效的預壓處理形式。工程處理形式本身比較復雜,要根據排水現狀,采用塑料排水帶、塑料板等一系列的方式來實現預壓排水固結的手段。基于控制形式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只有提升整體承載力,才能保證施工的安全進行。
3.3夯實技術的應用
在具體施工過程中,夯實技術的應用能提升路基的承載力,在后續處理階段,需要及時對控制范圍進行分析。由于重錘重力對軟基土層處理有重要的影響,需要充分利用動力和預應力的變化形式,對地基進行打壓處理,達到降低路面壓縮性的目的。軟基土質比較特殊,在壓實處理階段,要及時改變內部土體的結構,及時對路基進行處理。通過重錘夯實的形式,能不斷提升軟基的承載力,不斷擴展加固范圍,使其適應道路施工的本質性要求。
3.4復合地基處理方式
軟基的處理形式比較復雜,采用復合處理形式,主要是通過設定各種樁基礎的形式,不斷提升地籍強度。常見的應用類型包括粉噴樁和碎石樁,需要根據具體施工形式的要求,選擇應用類型。在粉噴樁施工階段,要充分利用攪拌技術,根據樁體的要求,在附近處進行施工,包括打孔、噴樁及攪拌等。碎石樁則采用的是樁機振沖的形式,根據振沖器的振動頻率,確定最佳控制標準。
3.5輔助添加技術
軟基的表面呈現出粘性的特點,在干預過程中,要及時對表面地籍進行加固處理,同時在表面加入輔助添加劑,通過改變軟基形式進而提升土壤的壓縮性。市政道路施工形式比較復雜,要合理應用生石灰、熟石灰及水泥等材料,不斷提升土質的穩定性。輔助添加技術的應用范圍比較廣,對土質有不同的要求,在控制階段要求工作人員明確設計形式和規范標準,及時對路面進行處理,發揮不同控制形式的最大化作用。工作人員要合理控制攪拌量,保證配合比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4結束語
基于市政道路施工形式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在后續干預過程中,必須及時對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確定合理有效的處理方式和干預標準。市政道路施工對區域性經濟發展有重要的作用,要結合區域的土質、地質等因素優化處理形式,考慮到技術應用的特點和結構,合理選擇處理方法。此外基于軟基條件的特殊性,工作人員必須從新龍街道路的施工現狀入手,確定最佳控制標準,達到提升市政道路施工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馮時和.加筋碎石在城市道路軟土路基處理中的應用[J].交通標準化,2010,12(1):90-92.
[2]馬時冬.泉州大坪山隧道連接線道路工程軟基處理試驗檢測總報告[R].華僑大學土木上程檢測中心,2012,3(14):98-100.
[3]林世新,張美玉.淺談市政道路軟基處理方法[J].水利科技與企業,2011,1(10):191-192.
[4]徐至鈞.軟土地基和預壓法地基處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2(13):59-60.
[5]廖輝.堆山造景工程軟基失穩原因及處理方案研究[J].路基工程,2014,20(9):159-160.
收稿日期:2015-11-15
作者簡介:張衡(1984-),男,貴州普安人,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市政道路工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U416.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8-3383(2016)06-00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