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 浩
(貴陽市公路處,貴州 貴陽 520100)
?
農村公路就地冷再生技術研究
瓦浩
(貴陽市公路處,貴州 貴陽520100)
摘要:將貴陽市的工程實例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細致的介紹了本工程中所利用的就地冷再生技術的施工工藝,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提出了質量檢測方法,最后對該施工技術的應用效益加以總結。
關鍵詞:農村公路;就地冷再生技術
1工程總體目標
我市現管養農村公路總里程為8 040.39 km,其中:縣公路1 621.40 km,鄉公路1 462.85 km,專用公路42.04 km,村公路4 914.10 km。已硬化公路里程4 663.53 km,占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的58%。技術等級主要以四級公路為主,約有30%的技術等級較低的等外公路。為進一步加強我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促進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我處于11月中旬組織對2014年農村公路養護質量路況進行市級年終檢查工作,全市養護管理部門按照省、市的路況標準進行正常養護,保證縣道瀝青(水泥)路PQI中等路率為59%,鄉道瀝青(水泥)路PQI中等路率為55%,無鋪裝路面縣、鄉道和村道好路率為64%,(通報查路結果)確保了我市2014年農村公路日常養護工作的正常開展和養護管理任務的全面完成。
2施工工藝
2.1RM300 銑刨作業
貴陽市農村公路翻修項目主要使用美國伊利諾州卡特彼勒公司(Caterpillar)自主研發的RM300型銑刨機械。在進行施工作業以前,運用白灰打線,按照設計要求精準放出該機械的三刀行走線路。如果運用該機械完成銑刨的速度較快,所以在施工的過程中極易產生混合料,這些混合料的生成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再生料造成一定不利的影響,但如果速度較慢,其生產效率勢必受到影響,因此銑刨的速度應準確控制在6~8m/min之間,大量實踐表明,當銑刨的速度處在該范圍時,不會產生超粒徑混合料,整個銑刨過程須有專業人士跟隨,對銑刨破碎的深度進行隨時檢測,與施工人員配合完成深度作業。
2.2拌和
在布灰工序完成之后,需使用RM300進行混合料的拌和,操作方法與之前的銑刨基本類似。根據公路中實際含水量的測定結果確定需要添加的水量,拌和過程中需使用灑水車進行加水,灑水車一端與再生機械一端的水泵入口進行連接,拌和過程中的行走速度需要根據實際的加水量進行確定,由于水泥在逐漸水化的過程中會吸收一定量的水分,此外還有一部分水分將在拌和的過程中隨即消失,所需實際添加的水量應稍稍高出需求量,并根據實際的溫度以及蒸發量進行適當的調整。因此,在對用水量進行測算的過程中,應取最佳用水量的102%。拌和過程,RM300的行走速度可以加快,維持在15 m/min上下,水閥的實際流量也需控制在10 L/m2以內,與銑刨工序相同,同樣需要專業人士進行跟進,隨時隨地檢查拌和是否均勻,決不允許出現不均勻的情況。
2.3穩壓與整形
在混合料拌和均勻以后,使用大型壓路機進行靜壓,系統的完成一次靜壓之后需使用平地機進行路面找平,在找平的過程中需要從兩端逐漸向公路的中心進行均勻找平,同時形成一個路拱,針對公路中少許不平的位置,應使用齒耙進行處理,通過多次調整之后確保達到合格的平整度方可完成此環節施工。
2.4碾壓
在整平完成之后,壓路機即刻跟進完成碾壓,初壓與復壓需要兩臺CS6831型單鋼輪碾壓機,各占一半路幅,初壓過程中靜壓需完成一次,復壓過程中需重復碾壓2~3次,終壓時需使用雙鋼輪壓路機,靜壓次數為兩次。初壓過程中壓路機的速度應保持在1.5~1.7 km/h 之間,而復壓過程中的壓路機行駛速度需保持在1.8~2.2 km/h,終壓的速度與初壓相同。在碾壓的過程中,應關注碾壓的組合方法,將振動的頻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不然會使處理后的路面出現裂縫。
2.5養生與封閉交通
在碾壓完成且通過相應的檢查以后,需在路面上覆蓋一層潮濕的麻袋,兩小時之后,使用灑水車對路面進行灑水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7d,期間嚴禁除灑水車之外的任何車輛通過。
3就地冷再生相應技術具有的應用效益
3.1成本比較低
由于整個道路具有的就地冷再生需要利用舊的鋪層材料,這也會有效的減少道路進行維修或者是道路進行改造過程中鋪層材料的購置等,從而能夠大大降低使用的施工成本。利用就地冷生的基本措施與以往的施工方式進行比較,隨著再生層自身具有的厚度存在一定的差異,同時也會降低成本,大約在20%到46%左右,并且,冷再生具體的路面厚度如果越深,最終降低的成本也會越多。在一些高等級具體的路面基層施工中,因為各種原材料進行的再利用,能夠有效的節約大量的投資資金,另一方面,在低等級的各種路面施工中,冷再生技術能夠有效的提升路面基層具體的等級,同時能夠減小面層的整體投入。
3.2縮短整個施工工期
不存在任何舊料進行運輸的相應問題,同時也不需要利用任何的機械將所有的舊料進行破碎,利用就地生冷的施工技術能夠一次性完成各種添加以及攤鋪等工作,因此,有效的簡化了整個施工的流程,從而有效的縮短了施工的具體工期。
3.3減少對整個交通的影響
冷再生整個施工的過程都可以處于一個車道內完成,不會影響另一個車道的使用,因此,能夠改善施工過程中的交通運行情況。
參考文獻:
[1]李強.水泥穩定廢舊瀝青混合料用于路面基層(底基層)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10):8-10.
[2]鹿世勇.現場冷再生技術在二級公路大修中的應用[D].長安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4):22-23.
[3]陳得臣.干線公路全深式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設計[J].筑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2012,(10):33-36.
收稿日期:2015-11-15
作者簡介:瓦浩(1975-),女,工程師,主要從事農村公路建設、管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U416.21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8-3383(2016)06-00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