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文(哈密職業技術學院,新疆哈密839000)
?
“密閉式靜脈輸液”說課設計
張雅文
(哈密職業技術學院,新疆哈密839000)
摘要:以“密閉式靜脈輸液”為例,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教學反思6個方面進行說課設計,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貼近臨床,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突出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關鍵詞:“密閉式靜脈輸液”;說課設計;護理專業
所謂說課,是指教師通過口頭表達教學設想及理論依據,也就是授課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教研人員講述自己的教學設計,然后由聽者評說,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1],對提高教師對課程目標的理解能力、教學方法的運用等均具有重要作用。
2015年筆者有幸參加了我院組織的教師說課大賽,并獲得二等獎。通過此次比賽,收獲頗多,下面將參加比賽的“密閉式靜脈輸液”說課設計介紹如下。
本課程選用的是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教育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是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李曉松主編的《護理學基礎》。本教材緊緊圍繞中等職業教育護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堅持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職業技能培養為根本,滿足崗位需要、教學需要和社會需要。
靜脈輸液是常用的護理操作之一,在臨床廣泛應用,因此,護士必須掌握有關靜脈輸液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以便在治療疾病、保證患者安全和挽救患者生命過程中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密閉式靜脈輸液”是本教材第十六章第一節的內容,計劃理論2個學時,實訓4個學時完成。在知識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描述了給藥的基本知識,又為后續靜脈輸血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有重要的意義。
本次授課對象為中職護理專業二年級學生,知識儲備方面:已經學習了解剖、生理和部分護理學基礎課程,具備一定的醫學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學習能力方面:有一定的自學能力,但缺乏有效的護患溝通技巧;心理特點方面:這個年齡階段處于發展心理學中所描述的正式青年期的前段,有極強的表現欲,思想活躍,但學習興趣不高,沒有信心,目標不明確,既存在積極面,又有消極面[2]。在教學過程中需加以正確引導,充分利用學生的優勢,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充分表現的機會,多給予學生鼓勵和肯定。在教學中應結合臨床案例,利用理實一體化實訓室的優勢,恰當運用情境模擬教學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效果。
基于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結合當前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充分考慮中等職業教育對人才培養的知識、技能和素質要求,特制訂了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的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正確闡述靜脈輸液的概念、目的及注意事項,知道常用的溶液。(2)能力目標:通過角色扮演,學會護患溝通,并能規范進行密閉式靜脈輸液操作。(3)素質目標:通過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嚴謹、慎獨的工作態度和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克服畏懼心理,增強信心。
教學重點:靜脈輸液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教學難點:在靜脈輸液中成功地排氣和穿刺。
4.1說教法
4.1.1任務引領法為了拉近臨床與課堂的距離,將臨床真實案例導入,案例中需要護士完成靜脈輸液的任務。作為即將成為護士的護理專業學生,對護士這一角色期待已久,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同時也將學生的思維帶入了課堂,使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并完成任務,培養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1.2啟發講授法從“教”的角度來看,任何方法都離不開教師的“講”,其他方法在運用過程中必須與講授相結合,這樣才能發揮其作用。講授法通俗、直接,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效率。在教學中,運用講授法有利于學生全面、深刻、準確地掌握知識,并領會其中蘊含的思想觀點、思維方法和情感因素,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4.1.3情景模擬教學法理實一體化實訓室的特點是模擬環境,教師在模擬病房為案例中的“患者”輸液,以完成任務,再現臨床真實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形象,加深了學生對護理職業的認識,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了其學習的積極性。
4.1.4歸納總結法在教學中進行歸納總結是對教學情況進行反饋,也是給學生提出問題和促進其學習的過程。總結學生學習中做得好與不好的地方,有助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促進教學,更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進一步改進學習方法。
4.1.5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多媒體能以大量視聽信息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能夠充分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使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新穎有趣。運用多媒體創設臨床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參與動機與興趣,使其產生對新知識的好奇和渴望;同時,播放靜脈輸液視頻、皮膚消毒動畫等,可使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從而營造出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4.2說學法
4.2.1觀察學習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和教師示教來體驗自身差距,用心感受靜脈輸液的精髓所在。目的明確、真實自然是學生獲取知識信息最基本的方法。
4.2.2模擬操作學習通過創設情境進行角色扮演,通過模擬操作進行學習,活躍了課堂氣氛,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縮短了護理教育與臨床實踐的距離。此外,學生分別扮演護士、患者,有利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扮演護士,能幫助學生提前感受臨床真實感,提高學習臨床操作的積極性;扮演患者,可以讓學生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也可以幫助學生站在護士的角度去理解患者,設身處地地為患者考慮,培養了學生的愛傷意識。
4.2.3學生反示教學習通過學生反示教,教師可以看到教的效果,也可以掌握學生學的情況;學生通過反示教,能更容易地發現自身問題,從而進行針對性訓練。
4.2.4小組合作學習練習操作的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學生互相討論、合作學習,博采眾長,使學生學到的知識更加全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5.1任務驅動
通過多媒體展示輸液圖片和臨床病例:1床,王某,24歲,神志清楚,腹瀉入院。臨時醫囑:5%葡萄糖氯化鈉500 ml,維生素C 3.0 g+維生素B60.2 g+氯化鉀1.5 g,靜脈滴注。運用臨床真實案例啟發學生思考,貼近臨床,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護理職業的好奇心。
5.2播放視頻
通過多媒體播放密閉式靜脈輸液視頻,讓學生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去觀察,注意操作細節。在視頻播放中強調重難點、三查七對及成功排氣和穿刺的注意要點,增加學生的感性經驗,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5.3教師情景模擬操作
觀看視頻后,學生對完成臨床案例中的任務有了初步的方向。在理實一體化實訓室,教師以引入的案例為主進行情景模擬操作,在操作中再次逐一講解靜脈輸液的流程和細節。例如,王某的具體情況如何?如何正確與其進行溝通?根據王某的年齡、病情及藥物性質,如何調節液體的滴速等,教會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進一步強化重點、突破難點。
5.4學生反示教
通過理論課的講解、視頻觀看、教師模擬操作等環節,學生非常期待自己為患者輸液,但又對真人穿刺有一定的畏懼,且安全意識不足。因此,在第一節操作課中,首先找一名學生進行反示教,師生共同觀察其操作是否規范、合理。做得好,增加了其他學生練習操作的信心;做得不好,也許這正是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容易出現的錯誤和不足之處,教師可以借機點評、指導,為下面的操作練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此過程使學生熟悉了操作步驟,保證了操作安全、正確、有序。
5.5分組練習(角色扮演)
學生分小組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在練習過程中,每位學生都會扮演護士和患者,這樣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能提高學生的護理服務質量,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5.6歸納總結
操作練習結束后,教師用操作流程圖進行歸納總結,這也是學生在思維碰撞中整合、升華知識的過程。教師肯定學生在操作中做得好的方面,也提出需要進一步加強的方面,并給予學生鼓勵,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在“密閉式靜脈輸液”教學中,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運用教師模擬、學生反示教,即師帶生、生帶生的教學方式,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同時運用臨床案例、任務驅動、角色扮演等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茍大霞.討論說課藝術[J].成才之路,2008(4):60-61.
[2]王亞杰.中職學生特點與學習規律研究[J].教育教學研究,2013(13):184-185.■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8-00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