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津
(四川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四川成都 610066)
淺談我國耕地資源現狀與集約利用對策
許津
(四川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四川成都 610066)
本文通過對我國耕地資源減少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出耕地資源節約和集約利用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保護耕地資源的有效途徑和對策。
耕地資源;集約利用;對策
近年來隨著現代化工業的快速發展,耕地資源日益緊張,土地資源的不斷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使我國實現全面小康、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保護耕地就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1.1 城市規模擴展速度過快降低了土地資源利用率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5年底,我國大中心城市多達660個,城市面積46.48萬km2,其中建成區所占面積為25.97km2。《2015中國國土資源公報》顯示,截至2015年末,全國耕地面積為20.25億畝;全國建設用地總面積為5.78億畝,新增建設用地760萬畝。在城市規模逐漸擴大期間,城市工業也不斷擴展其用地面積,目前,城市工業面積占整個城市面積的30%左右,超出標準限度10個百分點,(較為合理的限度在20%),并且工廠也逐步進入了核心地帶,導致土地產出率低,并且還對城市造成污染。
1.2 農村居民點建設相對分散,缺乏一定的管理規范
我國農村人口較多,但是人口密度相對稀疏,房屋住宅占用耕地面積呈逐年上升趨勢。依據《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范章程》確定,2015年農業居民點用地規模為1258.6萬hm2,農村居民點實際人均用地高達190m2,造成大量土地浪費。此外,農村集體經濟制度還不夠完善,需要進一步明確產權關系,宅基地審批缺乏嚴格的管理和監督,村官成為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實際審批者和受益者,使宅基地占用耕地數量呈逐年增長態勢。
1.3 開發區建設工作處于失控狀態
2015年,國家級開發區逆勢突圍,145家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和21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均突破8.5萬億元,雙雙實現平穩增長。國家級開發區(包括國家級高新區、國家級經開區)數量從2011年的219家增長到2015年的364家,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3.5%。國家級開發區數量在2012~2013年間快速增長后,進入到平穩增長階段。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大背景下,國家級開發區的審批更為審慎,2014年新獲批國家級開發區共9家,增長率僅2.8%。
絕大多數更都是地方隨意建設的各類開發區,導致大量耕地長時間被荒廢。目前我國有將近一半的開發區處于閑置狀態,土地利用率急速下降,耕地面積以觸目驚心的速度下降。因為地方政府早建設開發區時占用的都是農民的耕地,但是相關土地賠償并沒有完全落實,使農民得不到相應的補償,導致農民紛紛訴訟,不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
2.1 科學編制和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我國政府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基本原則為:嚴格確保基礎農田,防止非農建設占用耕地;提升土地利用率;合理規劃不同行業用地情況;維持生態環境平衡,確保土地的可再生利用;占用耕地與開墾耕地要相互平衡,避免出現偏差。土地利用整體狀況是各項建設和土地開發利用的法律依據。所有建設項目有關改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范圍及用途的,都需要根據相關手續辦事,不允許先占用后補辦的狀況出現,增大對違法占用耕地行為的處罰力度。此外還需要增強土地利用執行方案的監督力度,全面監督耕地使用情況。確保土地資源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
2.2 規范土地市場,合理配置土地資源
嚴格管控土地市場秩序,全面實施經營性用地招標競爭制度。對征用農民集體土地公開公正的采取市場式引入機制,實施權責到人制度,防止“暗箱”操作或有損農民利益的事情發生。全面實施農用地推廣制度,將市場配置土地資源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同時相關政府還需要加大對土地市場的調控,合理運用各種方式,控制土地動態平衡,科學合理的利用土地資源。
2.3 清理、整頓開發區,健全審批程序
相關部門需要針對耕地資源的利用情況進行全面有效的審查,對投資不當導致土地荒廢閑置的土地,政府有權收回土地使用權,然后進行重新分配。對一些沒有辦理合法手續或者隨意更改土地使用權的,在第一時間責令其更改。今后開發區的所有土地、審批項目需要根據實際要求,科學合理的進行規劃和布局。對由于決策失誤帶來嚴重損失的,應追究其法律刑事責任。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及科學民主參與的原則做好土地資源管理工作。
在全球經濟發展的時代,急速增長的經濟與人口給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了影響,我國是一個人口密集、自然資源匱乏的國家,耕地是保證我們生活的基石,其涉及著我國經濟的平穩發展以及社會的穩定,目前,我國耕地資源的利用中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如何促進人與耕地之間的和諧發展是目前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1]張暉.煤炭基地土地復墾途徑初探——以陜西省神木、府谷煤炭基地為例[J].中國土地,2011(09).
[2]劉鳳蓮,林愛文.資源枯竭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綜合評價研究[J].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1).
[3]劉欣,王晶.當前土地管理改革現存問題及政策建議[J].經營管理者,2014(20).
[4]易軍,梅昀.基于PSR框架的耕地集約利用及其驅動力研究——以江西省為例[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0(08).
F301.2
A
1004-7344(2016)35-0188-01
201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