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廣場舞問題引發的爭議受到了熱議,雖有相關部門出面協調此事,但大都無濟于事,廣場舞噪音問題仍未得到妥善解決。一些不堪其擾的周邊居民(居民),甚至采取了一些非正當手段來抵制這種侵擾。這些行為雖起到了暫時性的抵制作用,但畢竟是不合法的,還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了法律的懲罰。多地也曝出了廣場舞噪音帶來的沖突。如果這一問題不得到妥善處理,就會形成惡性循環,愈演愈烈!
關鍵詞:權利沖突;責任規則;財產規則;不可讓渡規則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9.065
1廣場舞噪音糾紛的實質
從法理角度,該糾紛實際是權利與權利之間的沖突。參與者們享有娛樂的權利,居民享有安靜的權利,這兩個權利原本都是要受到法律保護的,卻由于不合適的地點,時間等因素而發生了碰撞造成了沖突。因此廣場舞噪音問題引發的糾紛也就變成了如何解決權利與權利之間的沖突,也即如何配置、保護權利。
2三種規則下的權利保護和權利配置
經濟學上,對權利的保護有三種規則:財產規則、責任規則和不可讓渡規則。
財產規則,指國家在決定誰享有權利后,不再對權利的轉讓及轉讓價格進行干預。一方想從權利人手中占有該權利,可通過自愿交易的方式,按照權利人同意的價格獲得該項權利。
責任規則,指國家在決定誰享有權利后,不再要求必須以自愿交易的方式來獲得該項權利,而是規定獲得該項權利的客觀價值。一方在支付該項權利的客觀價值后就可以獲得該權利或消滅該項權利,而不必事先征得權利人的同意。
不可讓渡規則,指不允許權利在賣方和買方之間自由轉讓。體現了國家的強制性干預。即使權利人同意轉讓其被賦予的權利,買方也不能獲得該項權利。這一規則在實踐中主要適用于權利持有者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在適用前兩種規則時會產生較大社會成本,或者權利轉讓將不利于大多數公民的身心健康時。
在適用以上原則時,首先國家要對權利進行配置,即決定誰享有權利。只有決定誰享有某項權利后,才能對適用哪種原則來保護作出正確地選擇。
本案中,居民享有安靜休息的權利,參與者享有健身娛樂的權利,這兩種權利本應在法律的規制下平行的行使。但現在兩者發生了沖突。那么是:保護居民安靜休息權利還是保護參與者產生噪音以便行使健康娛樂的權利。現有法律對此情況沒有相關規定,因此也就不能依據現有法律來處理此沖突。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權利進行配置。首先,參與者的權利是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實現的,比如打太極,慢跑,散步等更為安靜的方式。而居民的安靜休息權,只能通過在自己熟悉的安靜的家里,而不可能通過其他途徑實現。安靜休息權是人的生存權,是人成其為人或繼續作為人生存的權利;而健身娛樂權的行使是在安靜休息權得到保障的基礎上進行的。其次,經濟學上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則——私人產權神圣不可侵犯,所以任何人在行使自己權利時,都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權利。本案中,參與者們在追求自己健康娛樂權利時造成了居民安靜休息權利的侵害,顯然違背了這一原則。因此,筆者認為在本糾紛問題上,應授予居民享有不被打擾的安靜休息權。
3三種規則的適用與選擇
在完成權利配置后,接下來就是用上述三原則中的哪種原則來保護居民的權利?
財產規則下,居民享有安靜休息的權利,參與者如果想在廣場上以產生噪音的方式進行健身,可與居民談判,讓居民在獲得合理經濟補償的情況下,將其權利轉移給參與者。這種規則下,更多體現的是當事人之間的自愿性,國家干預的較少,而且權利人獲得的經濟賠償往往比較充足。
但是這種規則有一個重大的缺點,就是談判成本較高,而且不易順利實現交易。這里侵犯的安靜休息權是多個甚至是上百人的,而且買方(廣場舞參加者)也是多數人。如果雙方進行談判會出現以下幾種結果:(1)參與者都同意通過支付賠償金的方式來獲得居民的權利,但是居民中只有少部分人同意轉讓其權利,其他居民根本不同意轉讓。這種情況下參與者仍可能不能在廣場上順利地進行健身娛樂。所以當進行廣場舞時仍會對那些未轉讓權利的居民造成侵權。這部分居民仍有權采取措施維護自己的權益。如此情形下,文章開頭的情形又可能重現。如此廣場舞所引發的糾紛最終是沒有得到解決的。(2)雙方均同意對安靜休息權進行轉讓時,那么轉讓該權利的合理價格是多少呢?如果此價格不被居民接受時,即使交易不會失敗,也會發生長時間的價格拉鋸戰,那么隨之發生的社會成本就會急劇上升;由于安靜休息權對每個人的需求程度不同,因此他們對安靜權的估價就會不同,因此會有人會待價而沽。為達成交易,又需不斷地進行談判,這又將產生巨大的成本費用。(3)最滿意的情形可能就是居民均同意轉讓其手中的權利,而且買方也都接受了這個價格,那么這項交易就是可以促成的。此種情況下,財產規則充分發揮了其作用,是值得推薦的。(4)還有一種最壞的結果就是,居民都不同意轉讓其手中的權利或參與者也不樂意通過支付損害賠償金的方式而獲得居民手中的權利,他們更多的是傾向于在不支付任何賠償金的同時還可以自由地健身娛樂。
責任規則下,參與者可以不在事先征得居民的同意而只需通過支付該項權利的客觀價值后就可以消滅該項權利。當然該項權利的客觀價值是由國家制定的。許多案例會采用責任規則而不采用財產規則的原因是,通過自愿協商的方式確定初始權利的交易成本過高。買賣雙方討價還價締結條約,轉讓權利和督促嚴格履行約定而帶來的社會管理成本也比較高。而且,現實中,討價還價后經常會面臨失敗的困境。這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其中主要有戰略性障礙,委托或代理人問題,認知性障礙,妥協與讓步的“反應性貶值”等。
在本文的沖突問題上,如果適用責任規則,一旦廣場舞參與者侵犯了周邊居民的安靜休息權,他們就要支付一定的客觀損害賠償金于權利人。這種情況下加入了政府的干預,損害賠償金是由政府制定的,因此此價格可能高于權利人的預想,也可能低于其預想。但即使是低于權利人的預想,權利人也不能抱怨獲得的賠償太低,也不會出現待價而沽問題。
但是,責任規則也有明顯的缺陷。首先,責任規則作為一種事后的補償規范,侵權在先,賠償在后,而且也不必根據權利人的出價進行賠償。由于每個權利人所受到的侵害程度不同,侵權人在按照政府制定的客觀價格進行賠償時,有的權利人會得到充分的賠償,有的則不會。這樣只是實現了形式上的公正。這與我們所追求的公正原則相沖突。而且也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其次,通過政府定價代替了當事人之間的自主交易,省去了他們之間不必要的討價還價,降低了社會成本。實際上,政府在定價時并非不需要成本的。而且實踐也證明,政府直接插手的管制未必會比市場自己解決得更好。最后一個問題就是政府應根據什么樣的標準來定價?應通過什么方式來定價?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值得思考的。因此,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在責任規則下,政府在解決廣場舞噪音糾紛上將承擔更多的責任。還有,侵權人是直接支付給被侵權人還是通過某種中間機構來支付呢?司法實踐中,由于雙方人數的眾多和不可確定性,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往往是通過某一中間機構將侵權人與權利人連接起來的。但是,根據經驗,該中間機構的公正性和文明性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如果該機構的行為有失公正,文明,那么居民和參與者又會掉入另一個困境。
不可讓渡規則下,周邊居民享有的安靜休息的權利,是不被允許轉讓的。即使居民同意轉讓其手中的安靜休息權于參與者,也不能得到法律的確認和保護。因為此種規則可以視為一種強制性規范,未經特別許可不得違反!這種規則對權利的轉讓進行限制,一般認為會有損于經濟效率,妨礙了資源的流動。但是,在廣場舞噪音糾紛中適用不可讓渡規則,不僅僅是為了克服財產規則和責任規則的缺陷,而且能夠切實有效地維護周邊居民的安靜休息權,符合人權理念。
通過以上對三種規則的闡述,筆者比較贊成適用不可讓渡規則來解決廣場舞噪音引發的糾紛。理由如下:(1)當對某種權利進行配置后,如果該項權利涉及大多數人的身心健康,那么就應該強制執行這種配置,明確這些權利是受不可讓渡規則保護的。安靜休息權涉及的是大多數人的健康,因此在國家對該權利進行配置后,就應該適用不可讓與規則來保護。同時通過不可讓渡規則來保護居民的安靜休息權,是法律對于正義價值的追求,是踐行私人產權神圣不可侵犯的具體體現。(2)安靜休息權是人的生存權,是人成其為人或繼續作為人生存的權利,是公民的基礎權利,是公民正常行使其他權利和維護社會秩序的基礎。
因此,對于安靜休息權利,即使公民自愿轉讓,法律也應該予以禁止。而且從目前社會現狀來看,大多數居民是強烈捍衛自己的該項權利的,因此更應該用不可讓渡原則來保護其權利!
4廣場舞噪音糾紛的解決辦法
(1)我國的法制現狀中,安靜休息權法定化程度不高,權利界限規定的不夠嚴格,而且救濟措施也不完善。因此首要做的就是對安靜休息權在法律中予以明確規定。同時健身娛樂權可參照的法律條文極少,因此也要對健身娛樂權的行使范圍,地域等作出明確的規定。對公民在公共空間的廣場舞活動,從“限音量”、“限時段”、“限區域”等方面進行規制。
(2)不可讓渡原則下的安靜休息權利受到侵犯后不能以經濟補償作為責任承擔的替代形式。因為以經濟補償的形式承擔法律責任是責任規則和財產規則保護下的權利救濟途徑,而這一責任形式暗含著安靜權能夠被轉移的思路。所以應該創新不可讓渡下的權利救濟制度。筆者認為,可以規定懲罰性損害賠償,以加重對破壞安靜休息權的人的懲罰。
(3)本案件中,職能部門其實一直處于缺位的狀態。不管是城管部門,環保部門還是公安部門,總要有一個部門出來進行管制監督。所以,首先應厘清的是到底哪個部門應在廣場舞問題上行使職權,而不能任由部門之間相互推諉,從而間接地導致問題白熱化。
(4)廣場舞問題出現的最主要原因是公共基礎設施和室內活動場所不健全,因此需從源頭治理。不應一味的搞經濟建設和樓房建設,應劃定出更多公共空間,為公眾健身娛樂提供場所。或者專門指定遠離住宅區的一定場所作為廣場舞的活動地,讓廣場舞愛好者盡情地歡跳。還可以建立室內公共空間,發展室內活動。還可以發展一些簡單易學擾民的健身活動;或者鼓勵居民通過太極,慢跑等來進行健身。
參考文獻
[1]張玉勝.廣場舞擾民禁止不如規范[N].中國文化報,2013,(11).
[2]凱風.“廣場舞”擾民可通過立法解決[J].環境時評,2014,(05).
[3]劉超.權利不可讓與規則與環境侵權救濟[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