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

摘 要: 中考物理復習要求教師采取有效復習手段,達到高效復習的效果。本文主要闡述新課標下如何落實自主學習理念,合作學習理念,運用分層指導策略提高復習效率。
關鍵詞: 中考物理復習 基本思想 具體策略
新課程的實施提出了自主學習理念、合作學習理念、科學探究理念、注重全體學生發展的理念。在這些新的教育理念下,近幾年的中考試題具有基礎、新穎、靈活、開放的特點。試題的改革促使我們必須探索與新形勢相適應的復習策略,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復習過程。我將在中考物理復習過程中所作的有益嘗試和自己的所思所想,歸納為兩個基本思想和三個具體做法。
一、中考復習的兩個基本思想
(一)正確理解復習的重要性,注重優等生的培養與學困生的轉化。
中考復習,一是鞏固所學的知識,二是填補過去學習中的漏洞,三是提高綜合解題能力。只要對各個知識點做全面細致的復習,大部分學生就能夠亡羊補牢,中考成績能夠上一個新臺階。
復習課要立足中等生,提高優等生,扶持學困生。復習進度和教法要以中等學生水平為基點,對優等學生要發揮他們的學習優勢,通過他們排難解疑,帶動全班。對中下學生多給予關懷,寄予希望,對學困生多鼓勵、多檢查、多輔導、優先面批作業。一發現學困生的閃光點,就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堅持不懈地喚起并增強他們學習物理的信心。認識到轉化一個學困生和培養一個優等生同樣重要。
(二)復習要緊扣課本,抓好基礎知識。
課本是中考命題專家的第一手資料。在復習時一定要緊抓教材。教材中的每個實驗、圖形、圖表、“小資料”,以及“想想做做”“科學世界”等都是高頻率的命題點,必須引導學生學透學活。近年來中考試題中較易和中等題占80%,基礎知識的復習效果對中考起著決定性作用。我一貫要求學生熟記三本書的目錄。當看到一個題,在腦海中能浮現出這個考題屬于課本哪一節,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
二、教學中的三個具體策略
(一)落實自主學習的理念,運用“自主學習→相互交流→教師點撥→先練后講”的策略。
1.目標引導,讓學生自主學習。
復習每章節時,我擬出自學綱要,使學生產生“任務驅動”的效應,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讓學生根據綱要,采用看教材、分組討論的方式完成。學生深層次地參與復習過程,復習效率大大提高。
2.讓學生歸納整理,搭建知識框架。
中考復習,重在把歸納的方法應用于學習。讓學生學會把零散的知識梳理清楚,用提綱式、表格式搭建知識框架,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激勵者和組織者。堅決不要把自己整理好的東西直接灌輸給學生,因為每個同學總結的內容都是他對所學知識的寫真和創新。只有學生多形式地主動參與課堂才是張揚著生命力的課堂。當然師生可以合作順口溜式的總結整理。如力臂的做法總結為:“欲作力臂找支點,再作二力延長線,經過支點作垂線,動阻力臂再分辨。”電磁感應總結為“電生磁,磁生電,電磁感應馬達轉。”這些順口溜學生記憶更深刻。
3.典例引路,讓學生先練后講。
為了提高復習質量,我努力滲透成功教育觀,借鑒“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成功經驗。在復習每一章節內容時,我事先編擬綜合性強、能拓展、有層次,一題多變的典型例題,目標是用一道大題涵蓋本章所有知識點,讓學生在練習中進行復習。
通過此題的練習,復習并聯電路特點,歐姆定律、電功、電功率、電熱的計算等一系列知識。因為是基礎題目,學生通過自己看書復習就能正確解答,既鞏固了電學中的每個公式,又體驗了成功感。再把此題拓展成兩電阻串聯,加入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等,布置成課后作業。通過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形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另外也設計一些趣味性的題進行難點突破。例如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學生易混淆,于是設計典例:一只猴子蹲在樹上和倒掛在樹上它受到的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分別是什么?從而營造出快樂的氛圍,學生熱烈討論,記憶深刻。
(二)落實合作學習的理念,建構“分組合作→討論交流→闡述、評估”的策略。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一般可記住自己聽到的20%,自己看到的30%,自己看到和聽到的50%,自己所說的70%。因此課堂上,要為學生提供說的機會。把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讓學生大膽張口彼此說說本節課的概念、定律、公式、解題方法、思路等。引進競賽機制,創設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情境,激發學生積極對話。結果學生往往給我驚喜,講題的能力超出我的預料。一個學生的發言能吸引所有學生的注意力。這是老師做不到的。復習時,當一個學生在講臺上主講時,其余學生都認真聆聽,積極思考,對遺漏的知識及時補充。很多學生在下面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三)注重全體學生發展的理念,嘗試“分層指導”策略,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中考復習的目標是讓全體學生通過復習都能得到發展,因此要關愛每一個學生,做到內心不歧視“差生”,表情不流露愛憎。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實施分層教學,進行有區別的幫助,使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快樂。
對不同程度的學生,精選三類試題,成績好的優生選擇新穎、靈活、開放、綜合程度高的題目;中等程度的學生選擇基礎性強、適當靈活、開放、難度稍低的題;成績較低的學生則選擇基礎性的,源于課本稍加變化的題。這些題目可由教師精選也可以讓學生編擬。學完每一章,我就給學生一節課,讓他們照課本自編一份試卷,讓同一層次的學生交換做。我挑選出不同層次的優秀試卷進行鼓勵性評價。分層指導過程中,一些學生的思路和見解,讓我欣喜不已。我會當堂讓其他學生分享。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其他學生的積極性由此被調動。
總體來說,復習過程是一個系統的、把書從厚學薄的過程。古人云:“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要提高復習效率,必須得法。有效的復習策略,才是提高復習質量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