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萍萍
開放式教學,是新世紀的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它有利于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張揚學生的個性,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有利于培養不同水平層次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圍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開放談談看法和做法。
一、開放課堂學習環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課堂教學是在知識和情感兩條主線的相互作用下進行的,只有在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中展開,學生才會開放心靈、大膽想象、積極思考。為了創造和諧的教學環境,在教學時我打破傳統的“秧田式”的座位方式,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變換形式,促進平等交流;在問題探討交流時,讓學生到講臺上以“小老師”的身份出現;當學生有疑問時,留足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交流討論;允許學生充分表現,使學生自由思考、大膽嘗試。
例如:在教學《生活中的推理》時,我就讓學生六人為一小組地進行探討。特別是課本中有這樣一道題:“小玲有6種玩具:熊貓、松鼠、小狗、洋娃娃、小喇叭、手鼓,放在右邊的玩具柜里,熊貓放在洋娃娃的左面,小狗的上面;松鼠既沒有放在小狗的旁邊,又沒有放在洋娃娃的上面;小喇叭不在小狗的旁邊。”我讓學生分小組,充分討論,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手里的學具擺一擺。在擺的過程中學生自己找條件,自己糾正錯誤,說明理由。教學中,我讓學生敢想、敢做、敢玩,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感到教師和藹可親,始終以愉悅的心情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開放課堂學習材料,營造學生樂學氛圍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書本不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源泉。學習材料的來源不再是單一的教材,更多的是學生的生活材料。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學習材料的感受與興趣。如我執教《搭配中的學問》時,就創設了一個笑笑過生日的情境,選擇學生生活中的材料進行教學。第一環節:笑笑過生日選新衣(搭配衣服);第二環節:出發去肯德基(搭配路線);第三環節:小朋友們見面握手(算出握手次數);第四環節:進肯德基選擇食物(搭配食物);第五環節:結束后留下電話號碼(搭配數字);第六環節:欣賞成語故事《田忌賽馬》(懂得搭配自古就有)。在這一系列的材料中,我把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用一條主線串聯起來,讓學生展開討論。這些材料無一處不是來源于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學會知識,掌握知識,沒有任何學習負擔,有的是快樂和幫助別人的樂于助人的思想滲透。由于每一環節都選用了學生身邊最熟悉的材料,因此學生興趣濃厚,討論激烈,爭先恐后地發言。
三、開放課堂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數學教學是一個促進個性認識不斷提升的過程。教師只有開放知識結構和問題的探求過程,精心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策略,讓學生憑借學習和生活的經驗感受自己主動地探索發現,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獲取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并在這一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學會傾聽、交流,表達自己的思想。例如:在教學《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時,我設計了一個(轉轉盤)游戲讓學生比大小,每個小組學生轉動四次,記錄所轉數字。第一小組轉得:“5”、“7”、“1”、“0”,而另一個小組學生也轉動四次,得:“6”、“3”、“8”、“7”。這兩個小組的學生為了使自己的數比對方大,就可以任意組合,第一小組為:5710、5701、1075、7501……時,第二個小組就組成:6837、6873、7368、7386……當第一個小組最大為7510時,第二個小組為7683、7863、8673、8763……這時,第一小組總是輸,于是他們決定比小。第一組為1057,第二組最小也是3678。所以第一組反敗為勝。在教學中,學生各抒己見,踴躍發言。因為學習過程開放,學生都以發現者的心態去探索、去尋求獨創性的解題策略,所以遠比靠老師講解獲取知識的效果要好得多。開放學習過程,學生興趣濃厚,對知識的獲得印象更深刻。更可貴的是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各種能力都得到和諧發展。
四、開放課堂教學形式,關注學生成長過程
在教學中,我們總是把一堂課是否完整作為一堂課優劣的重要指標加以考慮。實踐表明,過于追求某一堂課的完整,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深入研究和體驗,教師為了在預定時間內完成一個內容,而硬生生地打斷學生的學習,也收不到促進學生整體學習的效果。我在教學《旅游中的數學》時,本來預設了4種算法,可學生說出了8種,計劃20分鐘完成的新課用了一節課,后面的鞏固練習就來不及上了。但在這一過程中,我并不因時間因素而限制學生探索,我深深感受到知識在學生的互動中碰撞出火花。
五、開放課堂學習評價,師生共享成功喜悅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我認為開放的評價體系是把評價權交給學生,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能得到發揮。開放學習評價,可采用師生共同對課堂學習活動中學習態度進行評價。當今的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表現欲望,他們往往只通過別人的評價而獲取心靈的成功感,所以教師在對學生回答的問題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諷刺挖苦,而是要用一種積極態度給予評價。教學評價作為一種不可缺少的教育行為,更應發揮它的教育功能,通過激勵性評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習水平的提高及個性的全面發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人,在探求知識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快樂,使課堂教學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開放。
總之,開放性的數學課堂教學,旨在打破以“教師為中心”式的灌輸,進行溝通與對話,真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師要充當合適角色,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形成和諧、民主、安全、自由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開放性課堂教學設計,一方面創設有利于學生群體交流的開放的活動環境,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思維活動雙向暴露過程,通過合作討論,讓學生的思維見解、情感體驗、意志欲望、行為方式受到尊重,引發他們積極進取和自由探索。另一方面要在問題設計和討論中時保留開放狀態,給學生創新思維提供更廣闊的數學天地,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