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崢
摘 要: 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做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中職教育中,計算機教學已經逐步成為和語數外并齊的一門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礎課目,在中職類學校大部分專業都要開設。我們不僅要求學生有理論基礎,而且要讓學生學以致用,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即能力。教學中合理使用行為引導型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各項能力。
關鍵詞: 行為引導型教學 中職類學校 計算機教學
在信息爆炸時代,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由于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和面向對象技術等相關技術的應用,計算機的軟硬件每三個月就提高一個級別,計算機知識每半年就更新一次。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以計算機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便以三個月為周期的“摩爾定律”進行不斷的技術更新,并帶動整個信息行業的高速發展。因此,在國民接受教育中,國家也提出口號:計算機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從小學到大學沒有一個年級或專業不開設計算機課。要是我們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甚至照本宣科,那么學生如何面對未來。這一切對從事計算機專業教學的教師提出了巨大挑戰,特別是職業學校的計算機專業教師,一方面是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是落后的教學現狀,一方面是要努力提高學生的理論和實際操作水平,另一方面是學生基礎薄弱。
究竟如何做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計算機老師?依靠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中職教育對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計算機的最終目的是能夠將自己所學應用現實生活中,并保證他們在以后的工作崗位上得心應手。計算機從業人員都知道,計算機軟硬件的發展速度很快,就比如某個應用軟件,可能兩三個月就出一個新的版本,是不是學生必須將每個版本都學了?其實沒必要,也是不可能的。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會使用這些軟件呢?
在多年教學工作中,根據中職類學生的具體情況和特點,我采用了以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為核心的行為引導型教學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就行為引導型教學理念在職業教育計算機教學中的具體運用作如下闡述。
一、行為引導型教學法含義
行為引導型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學生行為能力為目標,在教師引導下,通過不定型的活動形式,激發學習熱情和興趣為出發點,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生動活潑、富有生命色彩的課堂教學氛圍。“以學論教”的教學觀,可在“行為引導型”教育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行為引導教學法主要包括大腦風暴法、卡片展示法、暢想落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項目教學法、引導課文法、模擬教學法等。其中案例分析法、項目教學法、模擬教學法等,承認學生的能力,注重行為引導,側重培養、發展學生的能力特長和潛在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本質體現。
二、中職類計算機教學目前的情況分析
計算機學科是一門專業性的邊緣性學科,學好了就能使計算機成為一個處理信息的很好工具,學不好就算有再好的理論也等于沒學。多年來,計算機學科的教學采用了灌輸的講授方式,就如學文科類一樣,學生被動接受系統的理論知識,教師將學生的頭腦當做知識的“存儲器”大量灌輸知識,強調老師的主體性,忽略學生地位。這種傳統教學方式不僅使學生失去對計算機學科的學習興趣,而且學生沒學好計算機這門學科,同樣教學工作也是徒勞的、無效的。雖然這幾年,在教學中我們也知道這種教學方式的缺點和不足,且在不斷探索并使用新的教學方式,可實際取得效果仍然離國家和社會對中職類學生提出的素質教育要求相差甚遠,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目前計算機學科教學的問題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片面地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學是由教和學二字組成,而現在不管在課堂還是機房或多媒體教學,要么是不停地板書講授,要么是使用PowerPoint制作課件,從頭到尾地演示。沒有了解學生學的情況,掌握情況,講完便認為教學任務已完成。
2.以課本或單一的教學課件為主,純理論化,在教學中,手拿一本教材進教室,或流水線式放PPT課件,沒有搜集來的資料。在教學中,脫離不了課本教材或PPT課件,沒有很好地將知識點延伸到實踐中。認為學生記住課本或課件中的基本概念就掌握了計算機操作能力,忽略了學生動手能力與創造能力。將學生全部框進概念中,從而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創新思維能力。
3.中職學生進校時基礎文化課問題,這也是目前中職教育的一個大問題。普遍入校時,學生基礎課比較差,包括有厭學情緒,還有一部分在初中時就受夠老師的灌輸式教學,從而造成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
三、行為引導型教學在中職學校教學中切實可行
1.中職類學校培養目標,就是讓學生走上社會,適應社會工作崗位,強調的是學生的各種能力。行為引導型教學正是以學生關鍵能力為培養目標,在行為引導型教學中各種教學方法,比如大腦風暴法、卡片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引導課文教學法、模擬教學法等,無不是以學生各種能力為目標。例如:大腦風暴與卡片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角色扮演可以讓學生扮演日后的社會上的角色,讓學生提前適應,提前鍛煉,提高適應能力。
2.中職類學校是以專業課為基礎,在校學生接受的是專業教學,專業教學的重點又是理論聯系實踐,重點強調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行為引導型教學正是以學生為主體考慮的一種教學方式。
3.行為引導型教學方法是建立在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平臺上的,好生與差生無區別化,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對學生因材施教,提出不同要求,用搭配的方式將學生分組,進行團體學習。營造“輕松活潑”的環境,鼓勵學生敢于將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志、觀點和見解以各種形式表達出來,相互合作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團隊的交流和對學習成果的展示,使每個學生的專業能力及其他能力都得到培養。
四、對行為引導型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思考
1.計算機學科屬于專業課,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比如,應用軟件里的Photoshop圖像處理軟件,通過軟件學習,必須能夠對各種圖像進行加工處理,并打印最終效果,并非記住“新建”命令在“文件”菜單里這類知識點,要表現出一種實用性。
2.計算機學科對大部分學生來說是一門新課,比較陌生,且是一門邊緣性學科,和語數外是有區別的。要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比如,我們可以采用項目教學法,讓學生以團體方式完成一個項目,利用計算機中的數據庫和程序設計方面的知識設計一個ERP系統(比如學生學籍管理系統),并獲得一定的社會承認,讓學生有一定的成就感。當然通過行為引導型教學活動方式,同樣可以讓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產生興趣。
3.教師本身業務水平的提高和知識面的擴大,采用行為引導型教學,同樣需要教師自己多思考,多搜集資料,多準備,久而久之,學生學到了,教師本身教學業務水平也得到提高,知識面得到擴大。
五、行為引導型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
案例:某次教學活動,學習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中文字圖層的添加。
目的:學會給圖片加文字圖層,并會使用各種修飾的方法。
題目要求:學生使用PhotoShop給圖片加上合理的文字說明,文字可采用多種修飾方法或藝術形式。
1.分組:將全班45個學生成9組,每組5人。
2.收集資料:組內要求每個學生回去收集或創作一張自己認為最漂亮的圖片。
3.討論:組內5人討論決定最終使用一張圖片,并討論加什么樣的文字,使用何種修飾。
4.協作:組內一起完成圖片文字層的添加。
5.結果展示:展示每一組的最終作品。
6.總結評價:師生一起評價,各組之間相互評價并相互學習。
在該例中采用行為引導型的“大腦風暴法”、“現場匯談”等方法。通過這次行為引導型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并充分發揮和提高學生各種關鍵能力。分組可以鍛煉學生的團體協作能力,收集資料可以鍛煉學生創新能力,討論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等等。
行為引導型教學方法的合理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讓學生成了主導者,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學習興趣也濃厚了,學生的各項關鍵能力也提高了。特別是對于一些具有專業性,需要實踐才能學好的學科,采用了行為引導型教學,其效果顯而易見。
參考文獻:
[1]蔣友明.計算機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初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蘇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編印.行為引導型教學操作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