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麗丹
誰不希望寶寶更自信一些?可作為家長的你,有一雙會發現寶寶優點的眼睛嗎?正如一位教育專家所說:在寶寶18歲成年前,要給予他至少5000次的肯定。
要找到優點,就需要一雙會發現優點的眼睛,會挖掘優點的能力。家長首先要幫助寶寶找優點,把優點展示給寶寶看;其次要鼓勵寶寶自己找優點,用優點來肯定自己、提高自信,悅納自己。
寶寶總愛拿別人的短處和自己的長處比,還覺得很自豪。比如你說:“你吃飯沒有小濤快。”他卻說:“可我跑步比他快。”你是怎樣看待寶寶的回答的?
A.你認為寶寶強詞奪理,不上進,看不到自己的缺點。
B.你認為寶寶會發現自己的長處,能看到自己的優點。
C.你認為寶寶會發現自己的長處,能看到自己的優點。但也不能容忍他回避自己的問題。
D.你認為寶寶會發現自己的長處,能看到自己的優點。對于他回避自己的問題,覺得是自己提問的方式不對。
媽媽發現4歲的佳彤性格中有不自信的因素,比如,認為自己畫的畫不好看,在小朋友面前怕說錯話,做事猶豫,過于謹慎。于是媽媽發起了一場“挖優點金礦”的活動。
當一個人說出自己的優點時,其他人如沒有異議的話就鼓掌表示同意;如有異議,則舉手發言發表自己的看法。游戲開始了——
媽媽說:“我會跳舞,跳起來舞姿優美。”掌聲響起。
爸爸說:“我不抽煙。”這是事實,掌聲響起。
佳彤說:“我會寫我的名字。”鼓掌!同時媽媽還舉手提意見:“佳彤說得不夠詳細,會寫名字,名字寫得怎樣呢?”她略遲疑了一會兒,說:“我會寫我的名字,我寫得很漂亮。”掌聲更響了。
媽媽又說:“我做的飯好吃,一個雞蛋可以做出很多種花樣。”
爸爸說:“我很有責任心,工作上很認真。”
佳彤說:“我玩過了玩具會收拾好。”“我會背三字經。”“我給小朋友分巧克力吃了。”……
直到大家把自己的優點像挖金礦一樣挖完了,又開始互相說對方的優點了。爸爸說:“佳彤膽子大,爸媽沒回家,敢一個人在家玩。”媽媽說:“佳彤昨天主動和一個小朋友說話了。”佳彤聽了很高興。也開始說父母的優點:“我生病了媽媽會照顧我。”“爸爸會陪我去公園。”
媽媽最后還把大家說的優點記錄到本子上,而佳彤呢,負責在每條優點上貼上漂亮的小花圖案。
生活中受個人性格因素和教育環境因素的影響,缺乏自信、不能認同自己的寶寶非常普遍。案例中媽媽發動的找優點活動,意在形成良性氛圍,幫助寶寶發現自己的長處,挖掘自己的閃光點,正確地認識自我,樹立自信,為自己尋找正面能量,積極地面對生活。
家庭是一個系統,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影響。一個家庭中,教育的對象不應該只有寶寶,也應該有父母,父母應該和寶寶一起成長,起到火車頭的作用。全家人一起參與到找優點活動中,一是能形成民主氣氛、活躍氛圍,二是通過找自己的優點來不斷肯定自己,塑造積極的自我,三是找他人的優點學會欣賞他人。
很多家長容易走入一個誤區,認為優點不說少不了,缺點不說改不了。其實,處于幼兒階段的寶寶,需要家長多找其優點,寶寶對自己的認識和評估正是通過父母的評價和肯定來塑造自己的。
優點不光可以發現,還可以挖掘,甚至是創造。
“發現”,是基于對現實的描述,是已經存在的事實,是完全顯現的,只是家長沒看到,因此家長不能熟視無睹,或者覺得沒必要說而保持沉默。比如,寶寶以前不能規矩地坐在桌前吃完一頓飯,而這兩天他可以做到了。
“挖掘”,也有事實存在,只是不很明顯,是半隱半現的,這需要家長用銳利的眼睛來發現,用敏感的心去感受。比如,寶寶有時睡得早有時睡得晚,但多數情況下是睡得晚,可畢竟存在睡得早的時候,這需要家長抓住表現好的一面當作優點來表揚、鼓勵,推動寶寶往前走。
“創造”,是沒有出現的情況,不存在的事實,是沒有顯現出來的,但為了讓寶寶朝好的方向發展,需要提前支付肯定和表揚,用積極的暗示把不是優點的一面變成優點。比如,寶寶做事拖拉、愛磨蹭,家長可以說:“寶寶做事情其實可以很快的,你今天一定比上次要快,是吧?”如果有效果,則下次說:“寶寶做事越來越快了,很利索。”
正如一位教育專家所說:在寶寶18歲成年前,要給予寶寶5000次的肯定。家長要有創意頭腦,組織多種形式的找優點活動或游戲,比如:
開辟“優點墻”——鼓勵寶寶把優點寫在貼有漂亮紙的墻上。
抽優點簽——每個人找出他人的優點,寫在紙條上做成簽條,每人抽一個,然后一起討論。
種優點——把需要努力的目標當作優點,寫在紙條上,折成小方塊埋在花盆的土里,如果寶寶哪天做到了,就從土里挖出來,表示優點長出來了。比如寶寶不會自己穿衣服,寫成優點條是:“寶寶自己會穿衣服了。”種在土里后,待寶寶做到了再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