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城鄉醫保6月底前明確時間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游鈞近日指出,整合城鄉醫保,各省要統籌體制整合、制度整合、經辦整合3個層面,于2016年6月底前對推進工作做出總體規劃,加強制度頂層設計,明確時間表與路線圖;統籌地區要于2016年12月底前出臺具體實施方案,并同步做好預算安排、參保登記、費用征繳等實施準備工作,力爭2017年統一制度正式啟動運行。
微小核糖核酸研究有望讓腫瘤診治更精準
近日,美國科學院院士卡洛·克羅齊教授應邀在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全軍腫瘤研究所舉辦的專題學術講座上,與國內科研人員深入交流了國際上對于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s)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成果將有望讓腫瘤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更加精準。
據新橋醫院全軍腫瘤研究所主任朱波教授介紹,微小核糖核酸一度被認為是“垃圾RNA”或“生命碎片”,而近年來的大量研究表明,這微小的“生命碎片”中卻蘊藏著無窮奧秘。克羅齊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微小核糖核酸在腫瘤發生發展進程中的變化和作用,是國際上該領域的領軍人物。
克羅齊教授介紹了微小核糖核酸在腫瘤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表觀遺傳學致病機理,深入研究將有助于揭示腫瘤發生的本質,如轉化運用到臨床,將能對腫瘤的早期篩查和預后評估提供更多可靠有效的依據,對腫瘤的早期精準治療提供幫助,避免或者減少傳統治療方法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殺傷大量正常細胞,更好地造福腫瘤患者。(曾理)
13類食用農產品禁售
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明確規定從3月1日起,農貿市場等農產品集中交易場所需設置農產品檢查制度,13種禁止銷售的農產品不得進入市場。
具體禁止銷售的食用農產品包含:使用國家禁止的獸藥和劇毒、高毒農藥,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生物毒素、重金屬等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的;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假摻雜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未按規定進行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肉類;使用的保鮮劑、防腐劑等食品添加劑和包裝材料等食品相關產品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被包裝材料、容器、運輸工具等污染的;標注虛假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超過保質期的;國家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銷售的;標注虛假的食用農產品產地、生產者名稱、生產者地址,或者標注偽造、冒用的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規或者食品安全標準的。
不健康飲食有可能危及子孫
現在有一個新的理由可以說服你吃蔬菜。人體腸道內上千億的微生物以蔬菜中的纖維素作為營養來源,并給我們提供能量。如果纖維素的攝入量下降,大量細菌將不能存活。如今,一項研究通過對幾代小鼠連續飼喂低纖維的飼料,發現它們腸道內的微生物多樣性隨著代際的流傳越來越少。這對我們人類的飲食習慣也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同時,也可能解釋了為什么西方發達國家的人群高發免疫性疾病以及肥胖癥。
這些發現對我們目前的飲食習慣對后代的影響提出了嚴肅的質疑。研究者認為,即使我們傳遞給子代的關鍵成分是遺傳物質DNA,但腸道微生物也能夠同時遺傳下去。而且更為嚴重的是,這些腸道菌一旦消失,很難重新在腸道內定殖。
研究者們目前還沒有證明腸道菌在人的代際遺傳中也會逐漸消失的現象,如果屬實,將會是一個重要的健康問題。然而,一些文章發現肥胖人群腸道內微生物種群多樣性的確較低。而該研究則指出,多樣化的微環境相比單一的生態環境更容易在破壞后快速復蘇。
土豆會使女性孕期患糖尿病風險增加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科研人員稱,在女士懷孕期間應盡可能少食用土豆,原因為土豆會致使女性孕期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
研究人員對超過2000份妊娠案例進行分析后發現,一周食用土豆超過5次以上的女性被診斷出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是其他人的1.5倍。
專家指出,淀粉是罪魁禍首,它能夠急劇地激發血液中糖的產生。
妊娠期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種,一般在懷孕期間出現,生產后就消失。患有此病后血液中糖含量在進食后會突然增加。
盡管孩子出生后,母親的身體狀況會趨于正常,但妊娠糖尿病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因此,女性在妊娠期間應特別關注自己的飲食。
網癮大的人易患中風和心肌梗死
日前,英國斯旺西大學人類與健康科學學院和意大利米蘭大學的科學家發現,網絡成癮會損傷機體的免疫力,并增大患上中風和心肌梗死的風險。
研究者認為,緊張情緒和放松情緒相互交替會造成體內的皮質醇水平發生改變,而這種激素會影響到免疫系統的功能。此外,網絡成癮者與他人溝通得不夠充分,也較少接觸周圍環境中的病菌,這也會降低他們的免疫功能。有網癮的人經常睡眠不足,吸煙和飲酒也更為頻繁,也很少參加體育運動,影響心臟的正常工作,進而導致心肌梗死或中風的發病。
阻斷大腦炎癥有望抑制老年性癡呆
到目前為止,大多數藥物有針對性地用于治療大腦中的淀粉樣蛋白斑塊,它是阿爾茨海默氏癥(俗稱老年性癡呆)患者獨有的特征。但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由免疫細胞積聚而成的小膠質細胞靶向大腦中的炎癥可以阻止疾病的進展。
研究人員發現老年性癡呆患者的尸檢大腦中小膠質細胞數量有所增加。以前的研究也表明這些細胞可能起著重要的作用。下一步工作是找到一個可以進行測試的安全合適的藥物,觀察它是否工作。
研究者稱,“雖然基本的科學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現在的問題是開發用來治療癡呆癥患者的藥物,所以我們在靜候臨床治療的發展。這是將實驗室觀察轉化為可行治療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