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高知孕婦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簡稱北醫三院)經搶救無效死亡,因為先后3份官方聲明的出現,事件迅速在網上發酵。先是死者單位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發函,請求醫院給出一份真實、完整的調查結論;緊接著,北醫三院回應事件經過,并指出死者家屬打砸物品,追打醫務人員,嚴重擾亂醫療秩序;隨后,中國醫師協會發布聲明力挺院方,質疑中科院理化所發聲明的程序合理性,并表示相信法律會給糾紛雙方一個交代。
那么,這件事的經過到底是怎樣的呢?

女科研骨干離世,單位發公函討說法
這份網上熱傳的公函是理化技術研究所發給北醫三院的,時間為1月14日,落款名稱是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并蓋有該所的公章。稍后,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在其官方網站發表聲明證實,網上流傳的公函確系該所所發。
公函稱,理化技術研究所青年骨干楊冰同志因妊娠于2015年12月28日進入北醫三院產科住院。2016年1月11日凌晨情況發生重大變化,并于當日上午搶救無效離世。理化技術研究所希望北醫三院對該同志離世的原因作出公正、透明、翔實的調查。
理化技術研究所強調,積極支持職工家屬以合理合法的理性方式維護自己的權益,不支持、不鼓勵任何過激行為。堅決反對任何人利用互聯網渠道散布不實信息,損害死者本人及家屬名譽的行為。死者家屬為維護自身正當權益,已經向公安機關報案。
院方稱家屬追打醫務人員
對于楊冰的死亡,北醫三院發布聲明介紹事件經過。聲明稱,產科患者楊女士,34歲,妊娠26+周(自然受孕),高血壓合并子癇前期,2015年12月28日收入院,有既往高血壓病史十余年和膽囊結石等。住院后行系列檢查和專家會診,經治療病情相對平穩。2016年1月11日出現胸痛繼而突發呼吸心跳驟停,經多科室聯合搶救無效死亡。
經醫院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和多學科專家討論,初步判斷猝死原因為主動脈夾層破裂。尸體解剖所見符合主動脈夾層破裂出血。主動脈夾層初期癥狀不典型,一旦發生主動脈夾層破裂導致心包壓塞,搶救成功率很低,死亡率極高。
楊女士死亡后,醫院非常理解家屬失去親人的悲痛,產科主任、醫務處及時與患者家屬和單位領導多次溝通,說明病情及搶救經過,并建議尸體解剖查清死亡原因。
醫院方面提到,在溝通過程中,家屬數十人聚集并滯留北醫三院產科病房,在病房大聲喧嘩辱罵,打砸物品,追打醫務人員,嚴重擾亂北醫三院正常醫療秩序。經上級主管部門及各級公安機關介入,患者家屬離開產科病房,醫療工作秩序得以恢復。北醫三院在聲明中表示,將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通過醫療糾紛人民調解機構或法院處理解決醫療糾紛。
醫師協會發聲明,質疑理化所發函合理性
繼北醫三院發布聲明后,中國醫師協會在其官方網站發布《關心職工應與尊醫守法并重》一文,針對此事表態,并提出疑問。中國醫師協會認為,一個單位關心自己的職工無可厚非,向醫療機構提出要求也是單位及家屬的權利,但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在公函的問題上有多處值得向公眾說明之處。
死者家屬首回應,否認打砸和天價索賠
楊女士的丈夫張先生否認醫院的說法,稱對醫院公布的妻子的死因他不能接受。事情發酵過程中,網上有傳聞稱家屬向醫院索要1400萬賠償。對此,張先生堅稱,沒有提過任何關于經濟補償方面的問題,只是想弄清楚他愛人的死因。但他承認,確實有過情緒激動的時候。
對于中科院理化所開的那張公函,張先生稱,因為醫院遲遲不提供妻子的死因,跟醫院的溝通特別艱難,所以愛人的單位出于關心他們才出了一個說明,證明他的愛人很優秀,希望院方能公正對待這件事。
事發當天因為當事人情緒比較激動,屬地派出所民警也趕到現場,以防止發生進一步沖突。在醫院的主管部門和警方介入之后,逝者家屬離開病房并被妥善安置,醫院的工作秩序恢復正常。
中科院理化所回應就女博士猝死發函:非施壓
1月17日上午,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黃勇表示,單位發公函給醫院并非如網上所說是給院方施壓,而是希望醫院盡快搞清楚死亡原因。
黃勇說,1月13日所里的同事去看望死者楊女士的家屬后,家屬稱醫院在處理此事上態度消極,提出讓單位發函,以便醫院能夠積極處理。
“當時我們覺得,不管家屬做了什么,但楊冰是所里的職工,在讀博士,在醫院就診期間不明死亡,我們總不能不聞不問吧。”黃勇說,單位要求搞清楚真相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且所里要對楊女士的家屬進行撫恤安排,所以也需要醫院搞清楚死因,遂決定給北醫三院發一份公函。
1月14日,這份公函由所里一位處長親自送到北醫三院院長辦公室,并給了家屬一份復印件。他表示,并不清楚這份公函是如何被泄露到網上去的,他認為這只是兩家單位互相溝通的一種方式,放到網上并不妥當。
黃勇說,所里一直支持通過合法合理的渠道解決問題,尸檢時家屬開始并不同意,還是所里去做工作才同意的。
互相尊重,加強溝通,共建和諧醫患
和大多數醫患糾紛一樣,此事的發生和發酵,凸顯的還是醫患間溝通和理解的問題。醫患關系不和諧引發的糾紛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媒體炒作的焦點、醫患雙方的痛點、行政司法處理的難點。
雖然醫患關系緊張的深層原因極為復雜,涉及體制健全、道德規范及利益平衡等多種問題,但是究其本質仍然是醫患雙方的信任危機。信任的建立始于有效的溝通,因此探究有效的醫患溝通,賦予更新的含義和更深的理解層次,是構建真誠互信醫患關系的必然要求。
現代醫學模式已從“以疾病為中心”的生物醫學模式轉換為“以患者為中心”的社會-心理-醫學模式,這種新型的醫患關系形式把醫者與患者置于平等地位,要求醫者在提供醫療服務的同時必須尊重患者、平等相待,只有確認這樣的服務角色,才能架起醫患之間的溝通橋梁。
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是醫患溝通的基礎,而理解和傾聽是縮短距離感、建立醫患間有效溝通的有效方式。在醫患溝通中,醫者既要學會做患者的“朋友”,又要做患者的“健康顧問”。要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幫患者之所需”,融洽醫患關系,達到有效溝通。
>>延伸閱讀
一、妊高癥和子癇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慢性高血壓并發子癇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壓,在中國發病率約為9.4%。此類疾病是孕產婦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西醫學中,子癇屬于重度妊高癥范疇,多發于孕晚期或臨產前。多數患者先出現先兆子癇,在此基礎上演進為子癇。但也有少數患者病情進展迅速,驟然發病,快速死亡。
二、主動脈夾層
血液通過主動脈內膜裂口,進入主動脈壁并造成正常動脈壁的分離,是最常見的主動脈疾病之一。其死亡率與發現和搶救時間密切相關。國際相關調查顯示,未經治療的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48小時內死亡率達50%(36%~72%),一周內約為75%(62%~91%),3個月內平均90%病例因主動脈破裂而死亡。即使住院治療,其國際平均死亡率也高達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