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及阻塞性肺氣腫等疾病,其共同特點是具有氣道阻塞性改變和阻塞性通氣障礙,以及由此引發“痰、咳、喘”三大臨床癥狀,許多患者常因咳痰不利而咳嗽不止或喘息難平。因此,對于這類“老慢支”患者,必須積極排痰,以保持呼吸道暢通,緩解病情。如何做到積極排痰?應把握“濕”、“翻”、“拍”、“咳”4個字。
“濕”即濕化
患者首先要做到多飲水,保持每天“少量多次”飲入1500~2000毫升水,這樣對呼吸道的濕化效果較好;其次是增加室內濕度,尤其是在氣候干燥的冬春季,要保證室內濕度不低于60%;吸氧、霧化治療的患者要注意氧氣的溫化和濕化。
“翻”即翻身
對于需臥床靜養或神志不清的患者來說,定時翻身不僅有利于痰液排出,還可防止肺泡萎縮和肺不張。一般情況下,應每1~2小時翻身1次,若痰量過多,應每10~20分鐘翻身1次;翻身動作不可過快、過猛,應緩慢、逐步將身體翻至所需體位。
“拍”即拍背
對于呼吸道分泌物多且難以排出的患者,拍背是幫助排痰的有效方法。囑患者側臥位,去枕,操作者五指并攏呈杯狀,沿支氣管走行方向,自下而上,由邊緣到中央,有節律地叩拍患者背部,每個部位拍1分鐘,同時囑患者緩慢深呼吸。注意:飯后1小時內不宜拍背,以免引起嘔吐。
“咳”即咳痰
咳痰是上述過程(濕、翻、拍)的最終目的。患者先做深呼吸,在呼氣時用力咳嗽,重復數次;如痰液已到氣管或咽喉部而無力咳出時,可用雙手壓迫患者下胸部或上腹部,囑其用力咳嗽將痰排出,必要時用吸痰器幫助排痰。
(摘自《大眾衛生報》文/胡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