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昌芹
傳統醫學和生物鐘的知識告訴我們,不僅人體的正常機能具有周期性的節律變化,病理器官組織,乃至細胞病變的輕重起伏,也有一定的時間節律,其中包括日、月、年的節律周期,并且對藥物亦有不同時間的敏感性。
2000多年前的我國醫學大典《黃帝內經》中就記載著“謹侯其時,病可與期,失時反候者,百病不治”。就是說,治病要注意時間,方可奏效。傳統醫學中的“肺經所主寅時”,就是要在凌晨3~5時,選用該經穴治療哮喘病,其效甚佳。這一點已被現代醫學所證實,因哮喘病常常是在夜間發作或加重,所以在半夜里針刺少商穴,便可取得良效;還有“大腑所主卯時”,即在早晨5~7時,選取該經穴治療過敏性結腸炎等疾病,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現代臨床資料也表明,運用生物鐘學的知識,恰當地選擇用藥或治療時間,能增強藥效、減少浪費。比如,心臟病患者對強心苷最敏感的時間是在早晨4時,此時用藥其效果可比其他時間用藥增加40倍;腎上腺皮質的活動周期的高峰是在早上6~8時,此刻服用皮質激素,效果好,副作用少;糖尿病患者,在凌晨4時注射胰島素,其療效可倍增;因高血壓導致的急性左心衰竭,多在晚上11時至次日凌晨發病,如能在發作前的晚上10時給以擴張血管的藥物和少量的利尿劑,便可防止夜間發作,取得預防的效果;根據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清晨分泌多,半夜時分泌少的時間節律,一些藥物學家建議,每天需要吃強的松的病人,應該放在早上服用,效果更佳。
有些學者為了弄清癌細胞的繁殖規律,曾對小白鼠身上的癌細胞進行了研究。他們欣喜地發現,這些癌細胞在一天中的增殖也有明顯的節律性,即早上繁殖得特快,傍晚則較慢。于是,他們就試驗了抗癌藥在不同時間里的作用效果,結果發現,在早晨5時服用抗癌藥的患鼠,癌細胞的增殖受到明顯的抑制,癥狀大有好轉;而那些傍晚5時服抗癌藥的患鼠,毫無療效。
前不久,又有人對患癌的老鼠,實行夜間X射線照射治療,但毫無結果。通過這個實驗給人們以啟迪,給患癌的人實行白天放療和化療,是不是也會事倍功半昵?因為老鼠是在夜間活動的,而人是在白天話動的。這是值得有關醫生和學者深思和探索的問題。
總之,疾病的治療是十分復雜的問題,比如癌癥的化療和放療,還會碰到一個棘手的事,即藥物或放射既會破壞癌細胞,也會破壞正常細胞,如果能夠搞清正常細胞和癌細胞分裂的晝夜節律,找出藥物或放射對正常細胞損害最小、對癌細胞損傷最大的時刻進行治療,其效果,一定會令人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