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旋
【摘 要】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引導學生進行練習,培養學生說話寫話的興趣,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會說,有話樂說,最終在未來的寫作中都能達到“心中有積累,腦中有思想,提筆有激情,下筆如有神”這樣一個理想的效果。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培養低年級學生說話、寫話時切忌急于求成。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說話、寫話能力?
【關鍵詞】寫話;低年級;語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低年級學生要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說話與寫話是低年級寫作的基礎階段,加強說話、寫話訓練不僅能有效地發展兒童的語言,提高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要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必須抓好低年級的說話與寫話。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引導學生進行練習,培養學生說話寫話的興趣,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會說,有話樂說,最終在未來的寫作中都能達到“心中有積累,腦中有思想,提筆有激情,下筆如有神”這樣一個理想的效果。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培養低年級學生說話、寫話時切忌急于求成。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說話、寫話能力?
一、詞句訓練,打開思路
萬丈高樓平地起。抓起小學低年級學生說話與寫話的訓練,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基礎環節。只有重視語言的積累以及語言文字的訓練。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都離不開練。要求學生進行組詞造句和擴句的說話訓練,這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常用的訓練方法。從一年級開始,每課都有生字,通過給這些生字組詞,我都會訓練學生用自己組的詞說一句通順的話。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加上生活中口語的隨意性和方言的影響,經常說“半頭話”。這時就要引導他們把話說完整,說通順,說準確。例如:學習“水”字,可讓學生組成“水中”、“雨水”、“開水”、“水果”等詞;然后讓學生口頭造句:“魚兒在水中游。”或者說:“我愛吃水果。”教學《小英雄王二小》一課的課后練習中有用“常常”一詞造句的要求。我在指導學生完成造句練習時,首先采用分析理解詞語的方法,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家人和自己經常做些什么事,最后用“常常”造句。我采用多種的形式,把造句訓練與說話練習結合起來,讓學生學得愉快,學得扎實。說話訓練時,要注意培養學生表達有序、用詞恰當、語句通順等能力。長此以往,學生的想象力豐富了,說話、寫話能力得到了強化,為學生進入三年級習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獲取知識的原動力,是激發學生動機,學生對寫話產生了深厚的興趣,才能寫出精彩的語言。心理學家拉扎勒斯說:“興趣比智力更能促進學生勤奮學習”。孩子在興趣盎然的情景中盡情投入看圖寫話中來,全面活動起來,說自己想說的話,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低年級的興趣培養很重要,所以教學過程中,必須通過一些有趣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會說”,再慢慢過渡到“會寫”。《救小鳥》是二年級上冊語文天地的看圖寫話。本次看圖說話、寫話共有兩幅圖,第一幅圖的主要內容是:“小鳥遇到了危險”,第二幅圖有意為學生留出想象的空間,鼓勵學生在觀察畫面、體驗生活的基礎上,大膽地去想象小朋友是用什么辦法把貓趕走的。教學中,我先出示教科書中的圖畫,讓學生觀察,激發表達欲望。在學生想象表述“用什么辦法救小鳥”時,又適時出示“木棍趕”、“魚引開”、“玩具槍打下”、“虎面具嚇跑”等一組生動形象的畫面,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讓學生無拘無束地自由表達。前面兩幅圖,學生觀察后,我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不提過多的要求,不設置條條框框。關于想象部分,即“用什么辦法救小鳥”,我讓學生把自己的的想法先在小組交流,然后全班匯報,學生能說出幾十種救小鳥的方法。讓學生把自己放在畫面中小朋友的處境上,說一說,演一演,通過引導,兒童能說出各種各樣新奇的答案。同時與畫面相關的細節、想法及情感也融進了畫面,兒童的創造性思維活躍了,畫面豐富了,寫出的話也生動了。
三、重積累,厚積薄發
沒有充實的語言積累,學生的表達就如“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語文學科始終離不開由質變到量變的過程,所以沒有閱讀就沒有表達。低年級的寫話練習應該視為一個在閱讀中積累、在閱讀中思考、在閱讀中模仿的過程。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研究認為,那些愛聽故事和閱讀的兒童,其想象力、創造力比其他小孩要高出一頭。因為學生從小聽故事、愛閱讀會接受比較多的刺激,促使其掌握和積累一定的語言材料,為以后的習作打下基礎。所以學生在低年級時,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大量閱讀。課本是閱讀和積累的重要材料,課堂上我注重學生的閱讀積累。教材的文章不但文質兼美,而且富有很強的人文色彩,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積累,讓學生摘抄優美的詞語和精妙的句子,對于詞語積累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積累課本上的詞語,另一方面進行詞語的聯想。比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詩歌《假如》,課文出現了一系列優美的詞語:“金色的太陽”“白白的云朵”“好吃的谷粒”……教學中,我通過反復朗讀來促進學生的理解,培養學生語感。此外,我經常鼓勵和指導學生多讀書上,讀好書,多記錄,多背誦自己喜歡的詞、句、段,并在平時說話寫話中加以應用。一年級剛學完拼音,我就向學生推薦注拼音的課外兒童讀物,以有趣味性的童話,故事為主。并向學生提出在家中每天看書不少于10分鐘的要求。學校里,我們每天中午都有30分鐘的讀書課。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就能做到厚積而薄發,相信大量的汲取必會為學生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也豐富和充實了學生的心靈,增加了語言儲備。
寫話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低年級學生的說話寫話訓練,要由易到難,由扶到放,循序漸進地進行,而且寫話教學不能孤立進行,必須和整個的語文教學,即識字、寫字、說話、閱讀等教學活動密切聯系。文無定法,教學也應如此,課堂教育是一條順勢而下的鮮活流動的小溪,隨時有溪石擋道,有蜿蜒曲折,我們要做到隨機應變,靈活地組織教學,才能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為高年級的寫作打好基礎,讓學生扇動翅膀,愛上飛翔。
【參考文獻】
[1]王艷芝.不能忽視低年級寫話指導[J].作文教學研究,2007年02期
[2]施玉春.低年級寫話教學淺談[J].小學教學參考,2010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