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國鋒
【摘 要】感恩,是人類的傳統美德;感恩,是美化孩子心靈的一把金鑰匙。本文從四個方面,闡述感恩教育,使社會掀起一股感恩的大潮,使人人知恩,人人感恩。
【關鍵詞】感恩教育;學生;課堂教學
兒童教育專家郭建國教授說:“感恩之心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沒有一顆感恩的心,孩子永遠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幫助他人,更不會主動地幫助別人?!毙W階段是人生受教育的初始階段,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將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因此,開展感恩教育對完善他們的人格,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將感恩教育融入于課堂教學之中
我們可以利用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恩的熏陶。例如:語文課,引導學生理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感人詩句等優秀感人的課文故事中得到啟發。音樂課,讓“感恩的心”在校園回響,讓每個感動的音符在孩子們心中跳動。
在思想品德教育課上,可結合課程組織學生觀看一些感人的真實的記錄片,如《感動中國的人物故事》等。讓同學們與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情節產生共鳴。知道父母生下自己,養育自己是多么不容易,感受父母之恩,明白要孝敬父母;知道老師為學生能學好知識撒下了多少汗水,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費了多少心血,感受老師之恩,明白要尊敬老師。為那些默默付出、默默貢獻的人喝彩。也可以結合本班學生的一些真實故事,通過講解、點撥,讓學生在自查中有所發現,在對比中有所感悟。
二、開展感恩教育實踐活動
1.舉行感恩主題班會
用語言來感激給予自己生命的父母,因為他們才使自己能看到這個多彩的世界;感激養育自己的人,因為他們的愛才使自己不斷長大;感激教育自己的老師,因為他們的教導才使自己變得有文化,有修養。感激一切給予自己點點滴滴關心和幫助的人。感恩主題班會,給了學生一個傾述愛的平臺,讓學生在感恩的盛宴中吸取營養,讓自己的情感得到升華。
2.布置愛心作業,開展愛心評比活動
讓學生表達愛心的方式有很多,如:①幫父母做家務:洗碗、打掃衛生、整理房間、洗衣服等;②給父母按按肩膀、捶捶背、洗洗腳等;③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④幫助別人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學生每做過一件感恩的、有愛心的事,就在愛心記錄卡上記錄好,每月評比一次,評出最有愛心的五名學生,給予表揚并頒發“愛心”小勛章。借此活動,鼓勵和推動學生開展感恩活動。
3.利用特殊日子,開展感恩活動
特殊的日子是感恩的最好時機,如父母的生日、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感恩節等??伤蜕弦粡堊灾瀑R卡,一朵鮮花,一封感恩的信或一條信息,哪怕一句溫馨又真誠的祝福也可以。
4.舉行感恩故事會
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進行演講,感謝父母、老師、同學、朋友或陌生人的關心和幫助。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孝心”“愛心”是“立人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
5.走進社會群體,學會感恩他人
組織孩子到孤老、孤兒院參觀,用生動的現實激發孩子熱愛生活、珍惜生活的情感;通過組織孩子與貧困地區孩子結對交友、獻愛心等活動,讓孩子在差距中感知自己的幸福,并改變孩子的冷漠,培養其慈悲心、惜福心、感恩心,增加孩子的人情味。
6.感恩自然、祖國的給予
組織學生開展“環保小衛士”等活動,讓學生了解大自然為我們的生存提供的物質條件,人類對于自然的依賴和利用,感受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
三、家校要形成教育合力
現實中,一些家長對孩子的總是顯得較為急功近利,他們仍然片面強調“智育”,只要孩子考上大學就行,什么事都包辦代替,在親情教育方面,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與引導,導致親情教育的漏洞越來越大。導致了教育者與家長在教育觀念上的分歧。我們在開展感恩教育時,尤其要注意解決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暴露的心理問題,并及時向家長反饋孩子的發展狀況,取得家長的支持,形成教育者和家長的教育合力。
四、感恩教育要常抓不懈
感恩教育是一項系統的長期工程。感恩教育是全員育人的過程,需要社會各界的努力,不能一蹴而就。人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的轉變需要一定過程。因此,感恩教育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形成一個目標一致、行動協調的教育網,為感恩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家長要承擔起教育子女回報親人的責任;學校要改善教育環境,應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育人氛圍,為學生建立一個和諧而又豐富博大的精神文化家園;社會要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和發展空間。
學會感恩,這不僅是一種禮儀,更是一種健康的心態,是社會進步、現代文明的體現,讓學生學會感恩,是我們的教育必須承擔的責任。我們通過感恩教育,使社會掀起一股感恩的大潮,使人人知恩,人人感恩,人人施恩,最后形成一種善于感恩、善于施恩的社會風氣,從而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和諧社會的有效構建。
【參考文獻】
[1][美]戴維·邁爾斯著,黃稀庭譯.《心理學》第九版.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12
[2]王道俊,郭文安主編.《教育學》.中國教育出版社,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