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高峰
2014年春節前,我接母親從湖北到甘肅蘭州來過年,順便聯系醫院,手術治療困擾母親多年的右下肢靜脈曲張。年后的2月12日,母親住進甘肅省人民醫院,13日就做了手術。那些天,我請了假在醫院陪護母親,望著她老人家疲憊的病容,想到本應含飴弄孫頤養天年的母親還在為生計奔波操勞,想到我們家這幾十年來的坎坷歷程,心里陣陣苦澀。歷歷往事猶如一部電視連續劇,一幕幕涌現在我的心頭。
母親苦澀的童年
蜿蜒的大別山脈從安徽省金寨縣進入湖北省東北部的羅田縣,山高林密,飛瀑流泉,宛若人間天堂。這里還真有一個名叫“天堂”的地方,就在羅田縣境內的大別山中。
與天堂相距不遠的勝利鎮,有一個風景如畫名叫石頭坂的小山村,那就是我的外祖母家。1949年12月的一個早晨,我母親來到了這個宛若天堂的世界。
造物主好像特別眷顧大別山的女孩子,給了她們如畫般的美麗容貌,和銀鈴般的清脆笑聲。但仁慈的造物主又好像忘記了美麗需要和煦的陽光與濕潤的雨露來呵護,卻給大別山人丟下一條如同村名“石頭坂”一樣堅硬苦澀的生活之路,讓大別山如花的女孩子們在無盡的艱難生活中跋涉,把美麗磨損在石頭坂上,滋潤著大別山的青春。
外祖母是在47歲時生下我母親的。在那個基本生活都難以保證的艱苦年代,外祖母先后生下八個孩子卻只有四個幸存了下來,排行第八的母親是四個活下來的孩子中最小的一個,取名唐孟蘭。在母親的上面,有年長她許多的一個哥哥和兩個姐姐。
母親一出生就遭逢大難,差一點被悶死。聽外祖母說,面對缺衣少食貧困潦倒的狀況,家里實在沒條件養活了,又沒辦法送人,出于無奈,準備悶死算了。鄰居家來的一位客人聽說此事,進來拿開塞在母親嘴里的破布,保住了我可憐母親的一條苦命。
曾聽外祖母講過一個很凄苦的故事:那時我母親還在襁褓中,一天,外祖母帶著11歲的大女兒(我的大姨媽)去外面借米下鍋,走遍十里八鄉,只借到半碗豌豆。回家后,加上幾瓢水熬成豆湯,面對嗷嗷待哺的幾個孩子,大姨媽第一個抱起餓得直哭的我母親,舀了一勺清湯,剛送到我母親嘴邊就止住了她的啼哭。后來,親友聽說這個情形,都嘆道還是苦命的孩子好養啊!
大約是1951年,外祖母家分得一間祠堂,一家人從此有了自己的房產。本想生活有點盼頭,誰料想不久后我的外祖父就在貧病交加中過早地去世了,家里唯一的勞力像頂梁柱似地轟然倒塌,使捉襟見肘的生活雪上加霜。
母親7歲時,有機會上學了,聽外祖母說母親學習成績特別優秀,上完五年級,沒有上六年級,就直接跳級上初中。可惜恰逢國家經濟困難時期,家里無錢無糧,初一只上了半學期就輟學了,只得回家幫助做家務。1962年母親13歲時,到我大姨媽家,邊給大姨媽家帶孩子,邊學縫紉技術。當時,大姨媽已有三個孩子,大姨父離家在麻城搞社教,家務困難。母親去了大姨媽家,可以幫著干些家務活。母親白天干活,帶孩子,晚上等三個孩子都睡覺了,再學習縫紉技術,往往是一燈煤油點完了,才上床睡覺,很是勞累。但這樣的生活母親堅持了四年。直到今天母親還經常說到,是大姨媽給了她最好的生活和學習機會,不僅學會了縫紉技術,還學會了做人的道理和處事的方式方法。那時盡管累,但很快樂,因為年輕、有盼頭。
艱難困苦的生活并沒未黯淡母親的青春光彩,母親俊俏的模樣常被鄰里嘖嘖稱贊,十里八鄉的媒人絡繹不絕。那時,爸爸剛從一所醫科學校畢業,作為一名來自省城武漢市的青年醫生,分配到勝利鎮醫院工作。幾經周折,經人介紹認識了我母親。據母親講,當時兩個人的交往很少,基本上沒有現在年輕人的浪漫和充分的交流了解。
馬車式的家庭生活
1966年10月1日,母親和父親在國慶節這天結婚了。母親說,根本沒什么準備,甚至沒有新衣服,穿的是一件舊衣裳,就舉行了簡單的婚禮儀式。從此,他們就過上了馬車式的婚姻生活。母親說,當天夜里她想到一生的大事竟如此草率,就偷偷地哭了。
結婚后,因母親是農村戶口,不能在吃商品糧的勝利鎮租房做縫紉工作,遂在洗兒嶺,距父親所在的勝利鎮醫院有20多華里的地方,通過親戚幫忙,租下一間房屋,靠接縫紉活補貼生活。在這里,17歲的母親開始了她獨立縫紉工作的人生。當時,因人地兩生,工作家務全靠她一個人支撐,她又是一個對工作極端負責的人,顧客做一件衣服,總想早一點拿到,母親了解顧客的這個心理,就在時間上盡量滿足別人。但這樣做,就得拼著身體沒日沒夜的趕,還要保證質量,盡量做好,這就異常勞累。又饑一餐飽一頓的,生活全無規律,加之當時農村條件差,營養跟不上,母親的第一個孩子早產了,他只在母親肚子里待了7個月,這就是我的哥哥。
1969年5月26日,為方便生活,母親帶著哥哥搬家至郵亭寺,這里離父親所在的勝利鎮醫院只有5華里,在那里租了一間半房屋,繼續做縫紉維持生活。
1970年我出生了。我出生后母親將她的舅侄女(玉姣表姐) 請來我家,幫著我母親照顧我們兄弟倆,還做一些家務事。很快,我們和鄉鄰都熟悉了,他們對我們十分友好,經常將他們種的蔬菜及土產送給我家。日常生活上,雖談不上富足倒也不至于挨餓。母親手藝好,經常是別人請到家里去做衣服,一日三餐有著客人的待遇。母親說這也許就是后來我長得壯實的緣故吧。更讓母親高興的是在1974年,終于盼來了唯一的女兒。因為外婆去世前,給母親叮囑過:一定要生一個女兒!妹妹的出生,總算讓母親圓夢了。
1975年,父親工作調動到圣人堂天堂林場醫院,后又調到張家嘴衛生所。我們家隨著父親工作的調動,先后搬家至圣人堂和張家嘴。在那里,生活條件不是很好,母親不是商品糧戶口,當時子女戶口是隨母親的,所以我們兄妹三個也沒有基本的糧食保障。三個孩子,哥哥7歲、我5歲、妹妹1歲,加上母親,都沒有計劃糧食供應,全家人多數時候只能靠紅薯、南瓜充饑。眼看著三個孩子的小臉日漸消瘦,母親很心痛,決定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于是,每逢星期天,就帶著學徒和我哥哥上山挖野菜、采茶葉,用以補貼生活,這樣日常用度才得以勉強維持。
1978年底,為爭取解決我們兄妹的生活問題,母親無數次去縣城奔波,找有關領導反映我家的實際情況,要求按政策上商品糧戶口。為節省1.7元車費,母親經常是搭乘天堂九資河去縣城拉貨的拖拉機,顛簸搖晃四個多小時才到達。有時一天忙下來,連飯也顧不上吃,又匆匆趕回來。兩年后,也就是1980年元月起,在母親不懈的努力下,根據有關政策,我們母子四人終于吃上了令人羨慕的“商品糧”,當時標準是每人每月糧食20斤。在這個艱難的過程中,我們得到了許多好心人的幫助。
在母親的記憶里,有幾個不能忘卻的好心人:勝利公社派出所的江所長,他的熱情接待和對相關政策的耐心解釋,使母親有了明晰的目的,少走了許多彎路。■下林家姨父、姨媽一家,母親每次去縣城,他們總是噓寒問暖,留母親在他們家吃住,讓母親節省許多費用。還有柳區長等領導費心費力幫母親想辦法出主意。特別難忘的是大舅及舅媽每到年關總是大擔小提的把年貨(肉、魚、年糕等)送到我家,讓我們家能和別家一樣過一個愉快豐盛的大年,每到此時,我們兄妹仨真是歡呼雀躍,高興得不得了。大舅家對我們家可謂雪中送炭,其實當時大舅家也不富裕啊!還有二姨媽一家對我們的幫助也令人感動。我們住到縣城之后,二姨父二姨媽和表哥們隔一段時間就為我們準備幾千斤木柴,解決了我家做飯燒水的大問題。母親經常教導我們兄妹要知道感恩,要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做人道理。1987年大舅將細表姐送到我家跟我母親學縫紉技術,直到現在還和我母親在一起開著服裝店,她倆互相照顧著,生意總是那樣紅火。
說到我母親的服裝店,不能不提到我母親的縫紉技術。母親的縫紉技術可高明了,她可以只把人望兩眼,就能給人裁剪出合身的衣服出來。母親總說她熱愛縫紉這個工作,從十幾歲到現在,她沒有馬虎做過一件衣服,她把服裝簡直是當作藝術品來做,所以聲名遠播,生意興隆。
有一手很好的縫紉技術固然可貴,但更可貴的是母親總為顧客著想的服務態度。比如顧客的衣料有多的,母親就在裁剪上想方設法給顧客做出一件馬甲來,等到顧客來取衣服時,竟多出一件來,真是意料之外,高興極了。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所以我們家不管搬到哪里,不管經濟大潮如何沖擊,母親的縫紉店都深受顧客歡迎。而且,在我們家經濟上不是很寬裕的情況下,母親也時刻不忘接濟經濟更困難的人,每當遇上孤寡老人貧困學生來店里做衣服,母親往往減免了他們做衣服的工錢,贏得了人們的稱贊。
母親認為,解決我們兄妹的吃飯問題還不夠,我們的教育問題更重要。1982年,為得到更好的學習教育,將我們兄妹三人送入縣城學習。在縣城,我們徜徉在書海里,看到了在大山里見不到的東西,我們兄妹有了更廣闊的視角和精神世界。現在看來,在母親的精神世界里,有一個很多人達不到的境界,她的遠見卓識是周圍同齡人所不可比擬的!
1983年,母親為方便我們上學,先后在城區搬家三次。城區房源緊俏,很難租到合適的房子,但母親深深懂得千金買宅萬金買鄰的處世道理,想盡了辦法,總算租到比較滿意的房子。
1991年,在母親多年的辛勞積攢和操持下,我家在縣城東門蔬菜村蓋起了三層樓房,這在當時來說,還是比較高檔的。從此我家第一次在縣城有了自己的房子。那天從租住的舊瓦房里搬進嶄新的樓房時,母親記得,這已是自結婚以來的第24次搬家了。直到此時,全家才結束了25年來的馬車式的家庭飄泊生活!而就在這一年,母親心愛的女兒、我的妹妹考上了大學,真是喜事連連,一片歡欣。
病痛中的母親
我從記事時起就知道母親很辛苦,從早到晚忙于生計,時常連飯都顧不上吃。到我上初中時發現母親身體日漸消瘦,經常胸口痛,痛得厲害時就用量衣服的木尺頂一下,或者用熱毛巾敷一下,緩解一點后就繼續忙著干活。因父親幾十年間從來不管家里的生活,他的工資只顧他自己,我們兄妹三人又都在上學,一家人全靠母親的雙手做縫紉掙點錢維持貧困的生活,所以沒有能力去省城的醫院檢查。直到1988年縣醫院購進B超機一臺,母親才去醫院檢查,結果發現引起胸口疼痛的原因是得了膽結石,大小結石有六個之多,其中最大的那顆直徑有3.3厘米,比麻雀蛋還大,醫生建議馬上手術。當時我和妹妹尚在上學,且妹妹面臨初中升高中的坎兒,為了不影響我們的學習,母親決定等我和妹妹考試后再住院做手術。
南方的夏季炎熱潮濕,母親的生意又忙,經常加班加點熬到深夜,病情加重,膽囊嚴重發炎,疼痛不已,但母親決定了的事,是不會輕易改變的。等到妹妹初升高的考試成績下來,離重點高中錄取分數線僅差幾分,真是屋漏偏逢連陰雨。母親思來想去,一定要讓妹妹上重點高中,那怕每分三百元錢的贊助費也在所不惜。母親強忍病痛,東奔西走,直到妹妹在重點高中報到后的9月2號,母親才上醫院辦理住院手續。
當時我和妹妹在學校上課,在廣州當兵的哥哥得知情況后,從部隊請探親假,在醫院陪護母親,我和妹妹才放心上學。
1997年初春的一天深夜,妹妹用摩托車接加班的母親回家,因連續下了幾天雨,天黑路滑,一不小心,人仰車翻,母親摔落在地,左手骨折。不到十天,嫂子分娩,生了一個大胖小子。母親高興得全然忘記了手痛,忙前忙后,一面要照看店里的生意,一面又要照顧孫子,忙得不亦樂乎!醫生說傷筋斷骨100天才能恢復,母親當時沒能好好休息,至今落下了一到雨天就左手骨頭痛的毛病。
2014年春節,母親不遠千里從湖北來到甘肅蘭州,旅途疲勞,母親的膽結石手術后遺癥又發作了,胸口疼痛厲害,十分難受,當晚我就十分著急。休息了一天后,第三天我送母親去醫院,經過仔細檢查,醫生說母親這種病手術后應注意休息,飲食方面要注意,自己好好調理,沒有其它的好辦法,疼痛厲害時可以服用止痛藥緩解一下。醫生順便檢查了一下母親的右腿,發現母親右腿靜脈曲張十分嚴重,建議立即手術,以免引起右腿靜脈血栓。當時母親不同意手術,在我再三勸說下,母親才勉強同意春節后手術。原以為只是一次簡單的小手術,其實不是這樣的。真正手術的時候同一臺復雜的大手術一樣,要從右腿上抽去一根80多厘米長的血管,疼痛是可想而知的。加上母親是過敏性體質,許多鎮痛藥品不能使用,痛得她老人家兩天兩夜沒合眼。我一直陪伴在母親身邊,恨不得痛在我身上,代替她老人家疼痛才好,心里又自責又難過。但愿母親這次手術后,早日恢復健康,平平安安、幸福快樂地安度晚年。
母親與我
在我眼里,母親是位了不起的女性,除了勤勞,母親的一言一行無不充滿了智慧,她經常寓至理于淺近語言中教育我們。當數學家陳景潤的事跡在社會上傳開時,她一下子抓住陳景潤百折不回的精神啟發我們,鼓勵我們奮發向上。
在母親眼里,我是她很不錯的孩子。我們兄妹三個中,哥哥小時候營養不好,身體單薄些。我出生時,吃著百家飯,營養豐富些,個頭比較高,顯得特殊。特別令母親高興的是,我上初三時寫的一篇作文,題目是《媽媽,您太累了》,記述著母親的辛勞勤儉和慈愛,著實感動了母親一回。她老人家至今還保存著這篇作文,視為寶貝,想念遠方的兒子時,就拿出來反復誦讀。
還有一個故事:我剛上高中時,一次,家里買來一臺收錄機,價值五百多元,當時算是高檔品。大家開玩笑說,如果我們兄妹分家,誰得那臺收錄機?輪到我表態時,我說什么都不要,我只要我媽。這下把母親感動得熱淚盈眶。以至幾十年后,母親逢到熟人便講這段故事,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當時我沖口而出的這句話,確實發自內心。小孩子哪懂得矯情造作!說來也怪,家里每次的“大事件”都和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母親是家里主要管事人,難怪我是那樣離不開母親!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母親帶著我們兄妹生活在張家嘴。一次我去理發時,和別人爭搶位次,打了一架。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誰知對方家長是個馬蜂窩,不講道理跑到我家來和我父親大打出手,要不是我母親冷靜地協調處理,化解矛盾,這事就會成為鄰里失和的癥結。尤其是父親被打敗后,怪罪母親在糾紛中不作為,給本來霧霾重重的父母關系再次抹上了陰影。
1985年,我中考不利,升縣一中須300分,我只差3分。按分數線只能上駱駝坳中學。母親考慮到那兒離家遠,教學質量也差一些,就不想讓我到那里去。便四處托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讓我到北豐中學復讀初三年級,準備來年再考一中高中部。第二年考試成績倒是很不錯,分數遠遠超過一中高中的錄取分數線,可這年一中規定只招收應屆畢業生,不招收往屆生。一紙校規,把我拒之于日思夜想的一中大門之外。母親坐不住了,找到管教學的余主任,入情入理地反映我為上一中所付出的努力,精誠所致,金石為開,終于讓我進入一中的大門。回想起母親當年為我上高中的操勞,真是百感交集。
在高中階段,我的學習成績非常優秀,總在前五名之內。而羅田一中高中畢業生大半都能考上大學,其中不乏考進全國重點大學的。1989年7月初,我既緊張又滿懷信心地投入在高考前的準備之中,臨近高考時,可能是學習太緊張的緣故吧,想放松一下繃得太緊的神經,就和幾個同學奔跑嘻鬧了一會,無意中碰壞了學校的幾塊玻璃。哪知道,就這點事,在校長的主使下,竟然風馬牛的把這事與學潮聯系起來,毫無道理地當做學潮來處理。我刻苦讀書三年的母校——羅田一中,就在高考的前一天,學校領導決定取消我的高考資格!晚上,當班主任到我家通知學校的這個荒唐決定時,簡直是晴天霹靂劈向我家!而且我們連向有關部門反映申訴的時間都沒有。母親一向堅強,可在這事上幾度昏厥過去。當天夜里強打起精神到校長家哀求,校長也沒有給我半點機會。事后母親得知,其他幾位嘻鬧的同學都沒有得到這樣無理的處理,原因是其他幾位同學都是領導的孩子。這件事對母親打擊很大,覺得是自己社會地位低下,關鍵時候沒能夠拯救孩子于水火之中而自責而痛心!我可憐的母親!
事情過去了25年,它完全改變了我的人生之路!對那校長,對那班主任,我只想說:你們枉為師表!
對一個少年人來說,這打擊夠大的了!在那段生活的霧霾沉重得讓人灰心的日子里,我簡直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又是母親,是她的安慰讓我放棄了自暴自棄,是她不厭其煩的諄諄教導讓我走出了陰暗的日子,恢復了對生活的希望。比之我的校長班主任,母親沒有他們的學歷,沒有他們自視甚高的社會地位,但在我心目中,我慈悲為懷的母親是圣潔的天鵝,那猥瑣的校長班主任不過是蠅虱而已。
1990年3月,我報名參軍,入伍到烏魯木齊某部隊。在部隊我訓練刻苦,軍政素質提高較快,很快被提升為班長。1992年6月,我參加了全軍軍校招生考試,取得全大隊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順利地上了軍校,1994年也順利地提了干,分配到蘭州某部工作。
1997年,我在蘭州駐地和一位當地女孩戀愛了,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由于我是軍人,對方學校還優先分配了一套經濟適用房,母親也給我籌借了幾萬元房款。但就在準備婚禮之前,女方母親不愿意了,使出渾身解數極力阻撓這樁婚事。我和女友關系本來還不錯,彼此都很傷心和難過。母親得知后,覺得我受的委屈和不幸已經太多了,不想我在婚姻上也受到創傷。那時母親正在病中,不能來蘭州,就給我女友寫了一封入情入理的信,以一位母親特有的細膩,用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辦法,妥善解決了這樁我命里就沒有的婚事。后來我覺得,母親是過來人,在婚姻問題上,自己坎坷婚姻生活的點點滴滴讓她有著別人沒有的感受,尊重她的意見沒有錯!正因為如此,我們兄妹三人在婚事上都是母親嚴格把的關。
我在家排行老二,又在西北蘭州工作,家里哥哥、嫂子、妹妹、妹夫對母親很照顧,家里不論大小事都由他們打理承擔。侄兒、外甥學習都挺認真,成績優異,這些都讓我母親很高興,她經常對親朋戚友說她這輩子沒白辛苦,可這都和母親的教育息息相關啊!
我和母親的故事還在繼續。兒行千里母擔憂!今年春節,母親從千里之外的湖北羅田來到甘肅蘭州,我是多么高興!我已是不惑之年的人了,多年來為沒有在母親跟前盡到兒子的孝敬和責任而慚愧!但我會像母親教導和希望的那樣,愛國愛家,努力工作,吃苦耐勞,勤儉持家,樂于助人,同時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將來也要做一個有用于國家的人。
歷歷往事,恍如昨日。我的母親,一輩子生活在農村的母親,真正是用自己的雙手,把我們三兄妹撫養成人。這里,我要向我無限敬愛的母親說一句:媽媽,下輩子我還做您的兒子!